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戲劇 作者:墨人 編 頁數(shù):240
前言
成語是我國燦爛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具有淵源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結晶、語言精華。歷經漫長的歲月變遷,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在勞動人民的口耳相傳中,成語不斷地產生、發(fā)展和演變,逐步走向成熟,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紐帶?! 〕烧Z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成語的來源十分廣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源于口語。這類成語是在人民群眾口語中廣泛流傳之后見之于書面的,一般都比較通俗、生動。二、源于古書。即從幾千年來的古代書籍中產生出來的,其中可分為:①古代寓言的概括。②歷史故事的概括。③古書中名言警句的摘錄或節(jié)縮。三、源于外來語。如根據佛經意譯或改寫而成的成語。四、新創(chuàng)造出來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成語也不斷產生、演變。從名家的作品、群眾的口語中,不斷涌現(xiàn)出一些新的成語。成語經過時間的千錘百煉,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 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成語,不僅能達到言簡意賅、喻微意廣的語言功效,同時也是衡量每個人自身素質、文化修養(yǎng)以及語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標尺。為此我們精心選編了這套《中華成語典故》,全書內容不僅權威、規(guī)范、科學,而且全面、系統(tǒng)、簡潔、實用,是孩子們學習成語的最佳工具書?! 【幷?/pre>內容概要
中華五千年文明輝煌燦爛,漢語三千年歷史博大精深,其中成語更是璀璨奪目,讓人嘆為觀止。 成語作為歷史的縮影、智慧的結晶、語言的精華、文明的積淀,處處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個個言簡意賅的成語,一個個生動經典的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耐人尋味。書籍目錄
A 愛莫能助 愛屋及烏 安步當車 安然無恙 安如泰山 按兵不動 按圖索驥B 拔苗助長 拔山扛鼎 百感交集 拔幟易幟 百步穿楊 百折不撓?百聞不如一見 百丈竿頭 敗軍之將 半部論語 班門弄斧 半途而廢 包藏禍心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戰(zhàn) 必恭必敬 鞭長莫及 別開生面 別無長物 別有天地 賓至如歸 冰山難靠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兵貴神速 病入膏盲 捕風捉影 不打不成相識 不逞之徒 不恥下問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寒而栗 不合時宜 不堪回首 不可多得 不拘一格 不可救藥 不可同日而語 不求甚解 不入虎穴?得虎子 不學無術 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遺余力 不遠千里 不自量力C 才高八斗 車載斗量 滄海桑田 草苦人命 草船借箭 草木皆兵 車水馬龍 長驅直入 城狐社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乘人之?!〕孙L破浪 程門立雪 懲前毖后 赤膊上陣 重蹈覆轍 出爾反爾 出類拔萃 出人頭地 出奇制勝 楚弓楚得 春風得意 從容不迫 唇亡齒寒 從善如流D 打草驚蛇 大器晚成 大材小用 大公?私 大義滅親 呆若木雞 當局者迷 當務之急 倒行逆施 道不拾遺 道聽途說 得過且過 得心應手 得意忘形 德高望重 顛倒黑白 東窗事發(fā) 東山再起 東施效顰 多行不義必自斃 獨當一面 咄咄怪事 斷章取義 多多益獸 對癥下藥 對牛彈琴E 爾虞我詐F 返老還童 飛黃騰達 防微杜漸 放蕩不羈 廢寢忘食 飛揚跋扈 分崩離析 分道揚鑣 分庭抗禮 風雨同舟 奮不顧身 鳳?麟角 風吹草動 風聲鶴唳 奉公守法 負荊請罪 負隅頑抗 負重致遠 覆巢無完卵 赴湯蹈火 覆水難收G 改過自新 蓋世無雙 肝腦徐地 感激涕零 剛愎自用 高朋滿座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高陽酒徒 高枕無憂 各得其所 各自為政 功虧一簣 更上一層樓 功敗垂成 觥籌交錯 鉤心斗角 孤注一擲 篝火狐鳴 茍延殘喘 鬼菁神工 過目不忘 鼓盆之戚章節(jié)摘錄
千金市骨 戰(zhàn)國時期,燕國本是大國,到燕王噲時,他聽信讒言,效仿堯舜禪讓制,把王位授予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fā)生大亂。后來,燕國軍民擁立太子平為國君,即大名鼎鼎的燕昭王。燕昭王即位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進軍燕國,燕國岌岌可危。燕昭王立志振興燕國,求賢若渴。他期待能人志士來協(xié)助自己治理國家,令燕國早日擺脫困境。燕昭王拜訪老臣郭隗,向郭隗傾訴自己的心愿?! 」蟛⑽醇庇诟嬖V昭王求賢的方法,卻向他講述了一個尋找千里馬的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不惜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依然一無所獲。有位侍臣向國君請求自己前去尋找千里馬,國君答應了。三個月之后,侍臣打聽到一個地方有一匹千里馬,當他匆忙趕到之時,千里馬卻已經死了。侍臣便用五百金買下千里馬的骨頭,帶回來見國君。國君勃然大怒,厲聲斥責道:‘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馬,誰讓你花五百金買來了馬骨?’侍臣回答道:‘大王請息怒。我用五百金買回馬骨的消息傳揚出去,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真愛千里馬,難道還怕沒有人送上門來嗎?活的千里馬很快就要到了?!荒曛畠裙粦灹诉@位聰明的侍臣所說的話,國王得到了三匹千里馬?!薄 」笾v完故事后,對燕昭王說道:“大王果真要招納賢才,就先從我開始吧!”于是昭王給郭隗建了豪華的府邸,對待他像對待老師一樣尊敬有加。各國有才干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魏國的樂毅、齊國的鄒衍、趙國的劇辛等,紛紛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在他們的幫助下,燕國國力蒸蒸日上?! ⊙嗾淹醢輼芬銥閬喦洌埶D國政,訓練兵馬。這時候,燕昭王見齊·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現(xiàn)在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發(fā)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你看如何?” 樂毅說:“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lián)合起來?!毖嗾淹蹙团蓸芬愕节w國和趙惠文王商議,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lián)絡,并讓趙國去聯(lián)絡秦國。這幾個國家紛紛同意聯(lián)合起來攻打齊國?! 」?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tǒng)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向齊國。五國聯(lián)手,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一敗涂地,齊滑王逃回臨淄去了?! 芬懔⒘舜蠊?,燕昭王親自到濟水邊慰勞軍士,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射箭能手名叫甘蠅。他只要對著野獸拉弓開射,野獸就應聲而倒;他將箭射向天空飛翔著的鳥兒,烏兒便在頃刻之間從空中墜落。只要看到過甘蠅射箭的人,無人不稱贊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無虛發(fā),百發(fā)百中?! 「氏壍膶W生叫飛衛(wèi),他跟著甘蠅學射箭非常刻苦,青出于藍勝于藍,數(shù)年以后,飛衛(wèi)射箭的本領趕上了甘蠅?! 『髞?,又有一個名叫紀昌的人,來拜飛衛(wèi)為師,跟著飛衛(wèi)學射箭。飛衛(wèi)對紀昌說:“你是真的要跟我學射箭嗎?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學不到真本領的。”紀昌說:“只要能學會射箭,我不怕吃苦,愿聽師傅教導?!憋w衛(wèi)很嚴肅地對紀昌說:“你要先學會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談得上學射箭?!奔o昌為了學會射箭,回到家以后仰面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兩眼一眨不眨地直盯著妻子織布時不停踩動著的踏腳板。 不知不覺兩年過去了,止匕時的鄉(xiāng)己昌,即使是錐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邊,他的雙眼也一眨不眨。于是紀昌便辭別妻子,奔赴到師傅那里去了?! ★w衛(wèi)聽完紀昌的匯報后,對紀昌說:“功夫還沒有學到家呢,要學好射箭,還必須練好眼力才行,要練到看小的東西像看到大的一樣,看隱約模糊的東西像明顯的東西一樣。你還要繼續(xù)練,練到了那個時候,你再來告訴我?!薄 〖o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選一根最細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個小虱子,另一端懸掛在自家的窗口上,兩眼注視著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就這樣,每天都目不轉睛地看著。幾天以后,那虱子似乎漸漸地變大了。紀昌每天堅持目不轉睛地盯著虱子看,從不懈怠?! ∷募咀儞Q,三年的時間就在紀昌目不轉睛地盯著虱子看時漸漸流走了。在紀昌那個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好像不是從前的那一只了,它看起來大得仿佛是車輪一般。再看其他的東西,紀昌感覺都變得龐大了,大得競像是巨大的山丘一樣?! ∮谑牵o昌找來以北方生長的牛角所裝飾的強弓,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持弓,右手掛箭,瞄準那仿佛車輪大小的虱子,一箭穿過了小虱子的中心,而懸掛虱子的牦牛毛卻沒有被射斷。這時,紀昌才深刻體會到要學到真實的本領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這一成績告訴飛衛(wèi)。飛衛(wèi)聽罷非常高興,說道:“你成功了。對射箭的奧妙,你已經掌握了啊!”紀昌的成功正如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薄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