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劉章春 主編 頁數(shù):321 字數(shù):39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從春柳社成立開始,中國話劇已經(jīng)一百年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迎來了五十五年的慶典。“要把北京人藝辦成一個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高水平的劇院”,作為一種理想,曾澎湃了幾代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熱情,正是因為他們對舞臺的癡迷、眷戀、投身、奉獻甚至“瘋魔”,我們自豪地看到了,在半個多世紀中,北京人藝舞臺上美輪美奐的舞臺藝術形象,以及作為國家級劇院的文化底蘊和所享有的世界聲譽。而其自成體系的北京人藝演劇風格,是探索、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積累,它言說著藝術家們字勤的耕耘、話劇觀眾由衷的認可,以及這個劇院獨具的藝術魅力。理論家們所稱謂的“北京人藝演劇學派”,不僅是話劇藝術中的一個標桿、一個品牌,還成為一個專項學術課題,不斷地被學者提及和深入探究。曹禺說過:“北京人藝有很多經(jīng)驗,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藝術家們對戲劇藝術的癡迷熱愛,對戲劇藝術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藝精神。不論是怎樣的社會條件,要辦出高水平的劇院,就要有這種高尚的藝術精神?!睘榱吮3直本┤怂囈呀?jīng)達到的藝術水準,除了后來者應不斷繼承、發(fā)揚劇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還需要把前輩們彌足珍貴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傳承下去。事實上,在北京人藝五十五年的歷史中,她的整體舞臺藝術是幾代藝術家孜孜以求地在舞臺上進行無數(shù)次的藝術探索與實踐的結(jié)果;曹禺、焦菊隱、于是之,以及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們,既精深于藝術創(chuàng)作,也兼有學者特質(zhì),他們以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對中國的話劇藝術進行過理論闡述與總結(jié),從而在感性與理性的結(jié)合處,經(jīng)常傳達出他們對北京人藝、對話劇藝術的真知灼見與深入思考。北京人藝五十五年的舞臺藝術實踐既是劇院的,也是中國的。站在中國話劇與文化建設的角度上看,所有人藝前輩藝術家的藝術人生、藝術實踐,都是屬于中國整個社會的文化財富,所以,值得并需要我們不斷加以記錄、整理和保存下來。
內(nèi)容概要
郭沫若先生的話劇代表作《蔡文姬》,以上澎湃的詩情抒發(fā)出作家的主觀情思和歷史感悟。她的出現(xiàn),為焦碉隱先生實現(xiàn)其創(chuàng)造具有民族風格、中國氣派的話劇藝術的構(gòu)想成為可能。經(jīng)過北京人藝眾多藝術家的精彩演繹,創(chuàng)造出濃郁的舞臺詩意,使其成為北京人藝話劇民族化探索的成功典范,從而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獨樹一幟。 本書融嚴謹?shù)膶W術性、豐富的史料性和強烈的觀賞性于一體,既有宏觀的文化視野,又具生動的細節(jié)把握,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話劇《蔡文姬》的舞臺藝術成就。謹以此書獻給中國話劇百年!
書籍目錄
前言作者感言 郭沫若談《蔡文姬》的創(chuàng)作導演闡述 憶焦菊隱同志導演《蔡文姬》 無我中,自有我在 ——寫在《蔡文姬》2002年演出以后經(jīng)典場面 經(jīng)典場面 1 對傳統(tǒng)戲曲程式的匠心獨運 2 背躬戲——“此時無聲勝有聲” 3 閉幕 4 夢——導演構(gòu)思中的難點 創(chuàng)作感悟 學習·探索·體會 初探 ——學習戲曲傳統(tǒng)表演的一次實踐 探索人物語言的背后 記《蔡文姬》排練中零星事 好人?壞人? 誘人的難題 ——創(chuàng)造曹丕追記 我演卞后 關于趙四娘這個人物 扮演蔡文姬的一雙兒女 我不是蔡文姬 從戲曲中汲取營養(yǎng) ——扮演曹操的體會 創(chuàng)造入詩人畫的董祀形象 《鎖麟囊》·《蔡文姬》·周近 《蔡文姬》與《胡笳詩》 ——談話劇《蔡文姬》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唱 《蔡文姬》舞臺設計創(chuàng)作筆記 學習與運用 ——談《蔡文姬》的燈光設計 附適應變化保持原意 ——簡談復排《蔡文姬》的燈光《蔡文姬》的服裝設計 名家點評 真實還要夠味兒 ——看《蔡文姬》演出后隨談 《蔡文姬》的舞臺語言 焦菊隱的形象思維 無盡與有盡 《蔡文姬》觀摩札記 繁星 ——《蔡文姬》集外補遺歷史回眸 《蔡文姬》四十八年來演出的回顧 附:《蔡文姬》演出大事記 幕后花絮 《后漢書·董祀妻傳》 附:蔡文姬生平年表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舞臺速寫演出臺詞本 整理說明 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五幕 第一場 第二場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經(jīng)典場面1 對傳統(tǒng)戲曲程式的匠心獨運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的程式,如“亮相”、“起霸”、“龍?zhí)住?、“幫腔”“音樂”等,幾乎在每一出戲曲里都可以見到。焦菊隱同志把這些程式經(jīng)過選擇、提煉、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話劇((蔡文姬》的導演藝術中來。第一幕開始的一段戲(從開幕、文姬出場到獨白),是為全劇的風格形式定調(diào)子的一段戲。焦菊隱同志以他的才華和駕馭藝術手段的能力,通過對這一段戲的處理,一下子便把觀眾引進這個戲特有的美的意境。原作規(guī)定:大幕拉開,文姬“獨自一人”在場上,形容憔悴?!耙粫r又高興,一時又有愁思不決之狀。”顯然,在戲開始前,文姬便處身在巨大的矛盾沖突之中。為了把這個規(guī)定情景揭示出來,導演在大幕拉開后把舞臺處理為空無一人。大幕在具有中國古代特色的音樂旋律中緩緩開啟,色彩鮮麗的匈奴穹廬帳幕和懸著大銅鑼的五色旗架,在黑色天幕的襯托下,強有力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布景使音樂的形象具體化,音樂又賦予布景以活的生命。
后記
1959年,北京人藝將郭沫若的歷史劇《蔡文姬》搬上舞臺,作品將郭老的浪漫主義詩情和焦菊隱先生話劇民族化的導演構(gòu)思融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了一臺具有中國氣派的完美的舞臺藝術精品。她和《虎符》、《武則天》、《茶館》等劇目一起,成為焦菊隱先生話劇民族化探索的經(jīng)典劇目。1980年,由當年參加《蔡文姬》演出的創(chuàng)作人員共同追憶、編輯出版了《的舞臺藝術》,為這個劇目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資料。此次為紀念中國話劇誕辰一百周年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五十五周年,北京人藝與中國戲劇出版社合作,將這本《的舞臺藝術》再度編輯出版。其中,我們以全新的編輯理念,在保留原書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內(nèi)容劃分、編排、版式設計等進行了較大的調(diào)整。
編輯推薦
《蔡文姬的舞臺藝術》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