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編年史 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3-10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王芷章  頁數(shù):1483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老友王芷章先生是我平素敬重的一位老一輩戲曲史研究專家。今逢他的逾90萬字的煌煌遺著《中國京劇編年史》即將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之際,他的女兒王維麗約我作序,因我和芷章先生在中國戲曲研究院曾有過切磋交往之緣,故欣然命筆,為這部巨帙的問世慶?!吨袊﹦【幠晔贰返膬?nèi)容起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朗亭在北京成立三慶徽班,止于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的京劇改良活動(如梅蘭芳等創(chuàng)演時裝戲)。逐年記述了京劇藝術(shù)自孕育、形成、演變直至趨于鼎盛130年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它分別著錄了在每一年中所發(fā)生的如下各項情況:一、該年內(nèi)出現(xiàn)的國家政治大事;二、該年內(nèi)成立的或活動中的戲班的組成人員、演變脈絡(luò)、演出劇目、藝術(shù)特色及其成就;三、在該年活躍的主要藝術(shù)家的生活和藝術(shù)活動;四、各年編演的劇目本事。

內(nèi)容概要

  《中國京劇編年史》的內(nèi)容起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朗亭在北京成立三慶徽班,止于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的京劇改良活動(如梅蘭芳等創(chuàng)演時裝戲)。逐年記述了京劇藝術(shù)自孕育、形成、演變直至趨于鼎盛130年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

書籍目錄

上冊序序二——在中國戲曲史學(xué)學(xué)科建設(shè)上的貢獻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癸丑)r795年(乾隆六十年乙卯)1798年(嘉慶三年戊午)1799年(嘉慶四年己未)1800年(嘉慶五年庚申)1801年(嘉慶六年辛酉)1802年(嘉慶七年壬戌)1803年(嘉慶八年癸亥)1805年(嘉慶十年乙丑)1806年(嘉慶十一年丙寅)1807年(嘉慶十二年丁卯)1809年(嘉慶十四年己巳)1810年(嘉慶十五年庚午)1811年(嘉慶十六年辛未)1813年(嘉慶十八年癸酉)1814年(嘉慶十九年甲戌)1815年(嘉慶二十年乙亥)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丁丑)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戊寅)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庚辰)1822年(道光二年壬午)1823年(道光三年癸未)1825年(道光五年乙酉)1826年(道光六年丙戌)1827年(道光七年丁亥)1828年(道光八年戊子)1829年(道光九年己丑)1830年(道光十年庚寅)1831年(道光十一年辛卯)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1833年(道光十三年癸巳)1834年(道光十四年甲午)1835年(道光十五年乙未)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1837年(道光十七年丁酉)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1851年(咸豐元年辛亥)1852年(咸豐二年壬子)1853年(咸豐三年癸丑)1854年(咸豐四年甲寅)1855年(咸豐五年乙卯)1856年(咸豐六年丙辰)1857年(咸豐七年丁巳)1858年(咸豐八年戊午)1859年(咸豐九年己未)1860年(咸豐十年庚申)1861年(咸豐十一年辛酉)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1866年(同治五年丙寅)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1868年(同治七年戊辰)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1876年(光緒二年丙子)1877年(光緒三年丁丑)1878年(光緒四年戊寅)1879年(光緒五年己卯)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1881年(光緒七年辛巳)1882年(光緒八年壬午)1883年(光緒九年癸未)1884年(光緒十年甲申)1885年(光緒十一年乙酉)1886年(光緒十二年丙戌)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1888年(光緒十四年戊子)1889年(光緒十五年己丑)下冊附錄:京劇名藝人傳略集中國戲曲聲腔叢考腔調(diào)考原王芷章先生生平后記《中國京劇編年史》人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生即黑須生,旦即青衣,外即做工老生及文武老生,貼即花衫,夫即老旦,雜即武二花,丑則京、漢文武皆同?!边@里拿京劇角色和漢劇角色作了一下對照,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其中九夫應(yīng)作九婦,五丑中說也有武丑,則尚待研究。1958年冬天,河南省舉行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時候,我在鄭州訪問了南陽市漢劇團中一些唱土二黃和漢二黃的老藝人,關(guān)于漢?。ㄒ簿褪沁@時候的楚調(diào))班子的角色分行,給我作了說明。他們說,漢劇角色分為十行,并舉出每一行的代表劇目是:“一末唱的是《興漢》(按即《盜宗卷》全本,在京劇中后來又名《十老安劉》),二凈《白良關(guān)》,三生四郎把母探、四旦杏元和北番,五丑瞎子去鬧店,六外《表功》帶《戰(zhàn)山》(《秦瓊表功》帶《光武山》,按系《廣武山》之誤),七小唱的是《醉占》(《占花魁》),八貼唱的《九陽山》  (即《薛蛟斬狐》。按陽字為焰字之誤,應(yīng)為《九焰山》),九婦《牧羊卷》,十雜扎篙帶戰(zhàn)灘(《茍家灘》)?!庇终f末為白胡子生,重唱工,六外有武打,重身段重做派,這些都是和《類鈔》所載很吻合的。從而知道,過去楚調(diào)中豈不是以正生、正旦、正凈三行藝術(shù)發(fā)展的最為出色嗎!把這三行吸收進來后,再加上在已有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武旦(按武旦這一名稱,是在花旦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前在嘉慶時多為花旦、昆旦兼演,到楚調(diào)入京以后,第一個享盛名的為春臺班的鄭連貴①,咸豐以后就漸漸地多起來了)、武丑(武丑大約在咸豐年間才有享盛名的人物)。

后記

王芷章先生,我國當(dāng)代著名戲劇史專家,他以畢業(yè)精力和全部智慧從事中國京劇歷史研究與著述。對京劇及戲曲腔調(diào)的考證,對清代宮廷演戲及京劇在清代宮廷活動,對我國京劇藝術(shù)家事跡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杰出貢獻。王芷章先生從1930年起至1982年逝世的50多年的戲劇史學(xué)研究生涯中,一貫堅持著樸實無華、謙虛勤奮、崇尚求實和嚴(yán)謹(jǐn)?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他生活儉樸、言傳身教、誨人不倦,表現(xiàn)了我國老一代學(xué)者的熱愛祖國、熱愛事業(yè)、熱愛人民的崇高品德。自30年代初,先后撰寫了《腔調(diào)考原》、《清升平署志略》、《北平圖書館藏升平署曲本目錄》、《清代伶官傳》等著作。在1982年2月9日芷章先生去世前一年,完成了他的近80萬字的煌煌巨著《中國京劇編年史》與《中國戲曲聲腔叢考》、《京劇名藝人傳略集》,這些都是芷章先生留給后人的珍貴遺產(chǎn),也是對我國戲劇事業(yè)發(fā)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回想當(dāng)日王老于1981年初以80歲高齡,拖著帶病的身軀將書稿親自送到了出版社。然而,他竟未能親眼看到耗盡自己半生心血的一部煌煌巨著得以出版問世,實在是非常之遺憾。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京劇編年史 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王芷章先生一生皓首窮經(jīng),焚膏繼晷之作,在王先生逝世二十年后才得以面世,值得推薦。關(guān)于京劇,現(xiàn)在似乎誰都能說上幾句,但對于基本的資料把握,不下幾十年苦功夫是不行的,王先生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具體的成熟過程,大家還可以參考余從先生所做的序言。

推薦圖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