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者:(英)赫伯特,(英)華萊士 編,任達敏 譯 頁數(shù):371
Tag標簽:無
前言
在匯編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大量的建議和幫助。我們十分感謝我們的撰稿人,他們接受了我們?yōu)楸緯O定的寫作原則,而且默默地接受了我們提出的修改意見。我們特別感謝阿諾德·邁爾斯(ArnoldMyers),他在技術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尤其是術語表所包含的樂器描述方面——他在這個領域是個博學的專家。我們還十分感謝克利福德·3~~(CliffordBeven)博士和愛德華.H.塔爾(EdwardH.Tarr)博士在準備術語表時提供的幫助。我們還十分感謝約翰·漢弗萊斯(JohnHumphries),尤其是約翰·米勒(JohnMiller),他們在后古典主義時期的曲目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建議?! ∮袃蓚€與我們有關的機構(gòu)——奧彭大學(TheOpenUniversity)和皇家音樂學院(RoyalAcademyofMusic)——熱情地給我們提供了諸多方便。我們十分感謝學院計算機部和奧彭大學珍妮·李圖書館(JennieLeeLibrary)的工作人員所提供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的籌備工作就不會這么快和這么順利?! ∥覀兪指兄x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彭尼·蘇斯特(PennySouster)、特里薩。謝潑德(TeresaSheppard)和彼得·愛德華茲(PeterEdwards)所提供的幫助。還十分感謝莉斯·華萊士(LizWallace)女士提供的建議和幫助,以及杰夫·努斯鮑姆(JeffNussbaum)在各方面提供的幫助,尤其要感謝他為幫助我們與世界各地的許多有幫助的研究人員取得聯(lián)系而做的工作。第九章使用的閥鍵系統(tǒng)圖表是由斯旺西的威爾士大學地理學系的蓋伊·劉易斯(GuyLewis)繪制的,我們十分感謝他的繪圖技藝對我們的幫助。索引部分由安涅特·馬斯科(AnnetteMusker)高效率地編輯完成。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第一部如此詳細地論述銅管樂器諸多方面的著作。它概括了銅管樂器的歷史、制造技術和音樂方面的發(fā)展。雖然大部分內(nèi)容都與西方藝術音樂傳統(tǒng)有關(許多篇章涉及了自中世紀到現(xiàn)代階段的題目),但是,對于古代世界,非西方音樂、地方音樂和流行音樂傳統(tǒng)以及爵士樂的興起也有重要的論述。 本書詳細論述了每一種樂器的發(fā)展過程和作曲家為它們創(chuàng)作而采用的手法。在本書各章,與演奏實踐相關的問題是始終被關注的關鍵問題。盡管涉及的面很寬,但它也包含了豐富的細節(jié)內(nèi)容,并且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術語表。 本書的編者是銅管樂器演奏界和學術界最值得尊重的兩位專家,在撰稿人的名單里,也包含了許多在銅管樂器領域里最有聲望的學者和演奏家。
作者簡介
特雷弗·赫伯特(Trevor Herbert)出生在威爾士昆帕克,曾經(jīng)就讀于??巳厥新芳訉W院(Luke,s College)、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和奧彭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在成為奧彭大學的教師之前,他和倫敦的許多一流的管弦樂隊、室內(nèi)樂隊和早期音樂小組一起演奏現(xiàn)代長號和早期長號,他現(xiàn)在是這里的高級講師。他繼續(xù)參加了塔佛納演奏家樂隊(Tavemer Players)和華萊士收藏館樂隊(Wallace Collection)的演奏。他經(jīng)常參加廣播演出,出版了大量的重要著作,在與銅管樂器有關的國際期刊上發(fā)表了許多重要文章。他是《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The New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和《新編英國傳記詞典》(Zhe New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等重要工具書的撰稿人。
書籍目錄
插圖目錄撰稿人簡介前 言音高和樂器的命名緒論/特雷弗·赫伯特、約翰·華萊士一、古代和西方國家以外的唇振動樂器/瑪格麗特·薩爾基相二、銅管樂器的原理/阿諾德·邁爾斯三、1800年之前的設計、科技和制造/羅伯特·巴克利四、中世紀藝術音樂中的銅管樂器/基思·波爾克五、木管號/布魯斯·迪基六、“薩克巴特號”:早期的長號/特雷弗·赫伯特七、1800年以前的小號/愛德華·H·塔爾八、巴羅克和古典主義時期的圓號/托馬斯·希伯特九、1800年之后的設計、科技和制造/阿諾德·邁爾斯十、鍵孔式銅管樂器/拉爾夫·T.達吉恩十一、低音銅管樂器/克利福德·貝文十二、現(xiàn)代管弦樂隊的銅管樂器/西蒙·威爾斯十三、銅管樂隊和其他的銅管樂隊本地傳統(tǒng)/特雷弗·赫伯特十四、銅管的演奏、學習和教學/拉爾夫·T.達吉恩、菲利普·伊斯托普、特雷弗·赫伯特、約翰·華萊士十五、后古典主義時期的圓號/羅伯特·埃文斯十六、爵士樂、即興演奏和銅管樂器/羅杰·T.迪安十七、1800年之后的銅管獨奏和室內(nèi)樂/約翰·華萊士十八、創(chuàng)新抑或偏門?前衛(wèi)音樂中的銅管樂器/西蒙·威爾斯術語表注釋文獻要目
章節(jié)摘錄
二、銅管樂器的原理/阿諾德·邁爾斯 所有的銅管樂器都由一根管子構(gòu)成,這根管子的一端是號嘴,號嘴的形狀構(gòu)成原則,就是當演奏者把嘴唇抵在號嘴上時不跑漏空氣。銅管樂器的音響特性取決于演奏者(特別是口腔和嘴唇)、樂器內(nèi)部的空氣柱和樂器另一端口的外圍空氣之間的交互作用。當演奏者把他的嘴唇抵在號嘴上并發(fā)出蜂鳴聲時,就會激發(fā)管體內(nèi)部的氣柱從而引起振動。在銅管樂器上保持長音,需要“駐波”(standingwaves),即聲波從一端傳播到另一端并且從兩端來回反射,就像浴缸里的水波一樣。但是,演奏者通過吹氣而打開他的雙唇,因為當他使他的嘴唇產(chǎn)生蜂鳴時,嘴唇有效封閉的時間足夠容許大部分聲波通過樂器朝嘴唇的方向傳播。無論該樂器的另一端是直筒形亡像步號(bugle)那樣)還是帶有一個外展的喇叭口(像小號那樣),聲波都會從喇叭口或從外展體反射回來。樂器內(nèi)部的音響緊張度比被空氣環(huán)繞的樂器外部產(chǎn)生的音響緊張度高許多。樂器的喇叭口必須精心設計,為的是能夠反射足夠的音響,從而建立駐波,同時,還必須容許具有適當?shù)木o張度和足以被聽到的音響逸出,以便于音樂應用。因此,銅管樂器的喇叭口形狀的變化是有限的一一例如,留聲機喇叭形狀的喇叭口是無法使用的?! ●v波作為被聽到的音響,當它與外部空氣相接時,會失去部分能量,有些駐波與樂器的管壁形成摩擦,還有少量的駐波到達演奏者的嘴唇,這部分駐波被迫以某種頻率振動,而這種頻率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樂器來支配的。與此同時,演奏者通過在恰當?shù)念l率上向蜂鳴著的嘴唇吹氣,來為振動的氣柱添加能量,從而補償了正在消散的音響能量?! °~管樂器的一端是通過嘴唇而有效的封閉著,它的另一端是開放的,其內(nèi)部的空氣能夠以某種十分穩(wěn)定的頻率而保持駐波,這叫做氣柱的“振動模式”頻率?! ?/pre>編輯推薦
《銅管樂器》詳細論述了每一種樂器的發(fā)展過程和作曲家為它們創(chuàng)作而采用的手法。在《銅管樂器》各章,與演奏實踐相關的問題是始終被關注的關鍵問題。盡管涉及的面很寬,但它也包含了豐富的細節(jié)內(nèi)容,并且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術語表。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