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陳傳席 頁數(shù):65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繪畫美學史(修訂第2版)》以六朝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為經(jīng),以不同風格的畫派和代表性畫家為緯,系統(tǒng)地論述了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繪畫美學思想的內(nèi)在肌理、藝術旨趣、審美價值和歷史貢獻,立體呈現(xiàn)了中國古代畫論的整體格局和理論嬗變過程,表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藝術特點和精神氣質(zhì)。全書獨抒己見,旁征博引,文筆優(yōu)美,語言流暢,兼具理論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陳傳席: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員。曾在南京、上海幾所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殉霭鎸W術著作《六朝畫論研究》(大陸版臺灣版)、《中國山水畫史》(已十版)、《中國紫砂藝術》、《精神的折射》、《畫壇點將錄》、《悔晚齋臆語》、《陳傳席文集》(一—九卷)等五十一部。已發(fā)表文章近千篇?! ∑渖⑽谋欢嗉页霭嫔邕x入散文集中,繪畫作品被收入《中國繪畫年鑒》,并有部分著作被譯為外文在國外出版?,F(xiàn)從事學術研究和文學繪畫創(chuàng)作。
書籍目錄
自序引言 儒、道思想的重大影響第一章 六朝繪畫美學一、“傳神論”的建立——顧愷之繪畫美學二、“道”和“理”,“以形媚道”和“臥游”——宗炳《畫山水序》附:《畫山水序》點校、注釋及今譯三、“情”和“致”,“《易》象同體”和“明神降之”——王微《敘畫》附:《敘畫》點校、注釋及今譯四、六法論——謝赫《古畫品錄》附:《古畫品錄》點校、注釋五、“心師造化”——姚最《續(xù)畫品》附:《續(xù)畫品》點校、注釋六、“格高而思逸”——《山水松石格》第二章 唐、五代繪畫美學一、“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歷代名畫記》中的美學二、“萬類由心”——《唐朝名畫錄》中的美學三、“圖真”和“六要”——荊浩《筆法記》四、逸品美學觀的確立及影響第三章 宋、元繪畫美學一、宋、元繪畫美學特點二、“三遠” ——郭熙《林泉高致集》三、“六要”、“六長”——劉道醇《圣朝名畫評》中的美學四、“氣韻非師”——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的美學五、“畫者,文之極也”——鄧椿《畫繼》中的美學六、“俗病最大”——關于《山水純?nèi)菲?、“蕭條淡泊”、“閑和嚴靜”——歐陽修的繪畫美學八、“欲寄荒寒無善畫”——王安石繪畫美學九、“蕭散簡遠”——蘇軾的繪畫美學十、“遺物以觀物”和“畫寫物外形”——晁補之繪畫美學十一、“參禪識畫”——黃庭堅的繪畫美學十二、“平淡天真”和“高古”——米芾繪畫美學十三、古意論——趙孟■繪畫美學十四、“逸氣說”——倪瓚繪畫美學第四章 明代繪畫美學一、“庶免馬首之絡”——王履繪畫美學二、“真工實能”和“貴適天真”——李日華繪畫美學三、“神家、名家、作家、匠家”——陳洪綬繪畫美學四、“惟畫通禪”和“若有一筆是畫也非畫”——擔當繪畫美學附:王世貞論變不足為據(jù)五、南北宗論——董其昌、陳繼儒以禪論畫第五章 清代繪畫美學一、反法、守法、法我——清代繪畫美學的特點二、反“法”重“道”——遺民派的繪畫美學三、“法自我立”——法我派的繪畫美學四、“靜、凈”——惲南田的繪畫美學五、守法、仿古——仿古派“四王”的繪畫美學六、“無今無古”——“揚州八怪”的繪畫美學第六章 近現(xiàn)代繪畫美學一、變法、革命、改良、守舊、調(diào)合——近代繪畫美學之論爭二、變法論——康有為繪畫美學三、革命論——陳獨秀、呂徵繪畫美學四、改良論——徐悲鴻繪畫美學五、國粹論——金城、林紓、陳師曾繪畫美學六、調(diào)合論和結合論——高劍父、高奇峰、林風眠繪畫美學以及傅抱石、潘天壽、邱石冥論畫七、“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黃賓虹繪畫美學八、拿來、溶化、驅(qū)使、發(fā)揮、擇取,創(chuàng)造“現(xiàn)代的”、“中國的”繪畫——魯迅論畫九、毛澤東的藝術思想跋一、緣起二、中國畫論在世界畫論中的地位三、《中國繪畫美學史》的作用四、我對藝術發(fā)展的看法五、發(fā)揚陽剛大氣的民族繪畫六、談改變中國畫形態(tài)的五大理論
章節(jié)摘錄
道“先天地生”,本來就存在,但不為人知,圣人從自然萬物中發(fā)現(xiàn)、總結了道,方為人所知。也可以說道發(fā)自圣人,這叫“圣人含道”。圣人之道在物上有體現(xiàn),賢者品味由圣人之道所顯現(xiàn)之物象而得“道”,這叫賢者“味象”,也叫“味道”?!拔断蟆币俺螒选?,有污濁之心是不行的,叫“澄懷味象”或“澄懷味道”?!昂馈币埠?,“味道”也好,都來自自然界,“是以軒轅……之流,必有崆峒……之游”。“至于山水,質(zhì)有而趣靈”,山水的形質(zhì)有了,必然會顯映圣人之道(詳下文)。賢者及次于賢者的人,游于山水、觀于物還不能發(fā)現(xiàn)總結出道——不具這個能力,但學習了圣人之道,經(jīng)其指點再去觀察物,二者結合,就通了。圣人發(fā)現(xiàn)總結出道,不是靠肉體,宗炳是重神輕形的(詳《明佛論》等文),“圣人以神法道”,道是靠圣人體內(nèi)的神總結出來的,此處“法道”的“法”不是“道法自然”的“法”,而是“制造”的意思,《易?系辭》:“制而用之謂之法?!弊诒f的“法道”,實則是“總結發(fā)現(xiàn)”,用“法”強調(diào)圣人之功。(《全宋文》作“發(fā)道”,即道由圣人的精神發(fā)出,亦通)賢人是圣人之道的最先接受者和最好的實踐者,所以“賢者通”。再說“理”:道本體是形而上者,是可知其本然,而不可知其所以然的,莊子:“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笨芍渌匀徽邉t為“理”。比如老子的道是“任順自然”,我們可知其本然,但為什么要任順自然,就要作具體的解釋,要落實到具體物上,這叫“理”。理由道生,道因理見,道是萬事萬物的各種規(guī)律的總和,無數(shù)具體規(guī)律的總依據(jù),老子說:“道者,萬物之奧(主宰)?!保ā独献印返诹拢袄怼笔敲總€事物所以構成的具體規(guī)律、特殊規(guī)律,如《莊子?知北游》所云,“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短煜缕芬嘤性疲骸拔鋈f物之理?!薄豆茏?心術上》:“理者謂所以舍也?!薄俄n非子?主道》“道者萬物之始”?!督饫稀罚骸暗勒?,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