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表現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者:張歌明  頁數:130  
Tag標簽:無  

前言

“世界上的知識并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發(fā)現的,而是通過我們的反思行為得以不斷擴展和生成?!焙翢o疑問,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準確地表明了教育傳播和知識獲取的特點與過程,特別值得教育者關注。我們今天擁有和面對的大量文化財富都是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如果只滿足于對現有知識的轉達與傳遞,就降低了教師的作用,也減弱了教育的職能和學校的影響力。學校不同于一般的單位,其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它具有創(chuàng)造思想的能力,而新觀念的產生則有賴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完善的運行體制。美國教育學教授、課程理論專家多爾認為:課程的目標不應預先確定,課程內容不應該是絕對客觀和穩(wěn)定的知識體系,課程也不應該只注重灌輸和闡釋,所有課程的參與者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課程也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很明顯,多爾先生強調在課程中知識學習的發(fā)展性,這意味著課程本身也是在不斷發(fā)展著的,學生和老師之間有互動性,他們具有同等的地位,互相啟發(fā)和互相刺激,共同完成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認識和演繹。如果在教學中只強調對知識的記憶、模仿和重復練習,則必然導致新思想的枯竭,從本質上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今天,許多學校和老師都認識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而整個實施的過程中每一個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對于最終的結果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嘗試著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先前的預想,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發(fā)布新的課題,這樣做的效果十分明顯,因為老師與學生一直都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雙方的積極性,盡管課程的走向也許會與以往的經驗有些偏離,但是,那些出乎意料的欣喜卻著實令人難以忘懷。我們想,這就是新理念的優(yōu)點,一切都要去不斷地發(fā)現和不斷地整理,一切又都在不斷地發(fā)展和變化之中。

內容概要

今天,許多學校和老師都認識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而整個實施的過程中每一個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對于最終的結果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嘗試著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先前的預想。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發(fā)布新的課題,這樣做的效果十分明顯,因為老師與學生一直都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雙方的積極性,盡管課程的走向也許會與以往的經驗宥些偏離,但是。那些出乎意料的欣喜卻著實令人難以忘懷。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理念和思想 第一節(jié) 中國人不善于表現嗎?   第二節(jié) 一味“寫實”誰之過?   第三節(jié) 過程不是目的 第四節(jié) 把理念貫徹在教學環(huán)節(jié) 中第二章 觀看的選擇 第一節(jié) 細節(jié) 決定一切 第二節(jié) 用眼看還是用心看 第三節(jié) 藝術為人 第四節(jié) 痕跡的復雜性 課題一 “是什么打動了你”第三章 畫就是表現 第一節(jié) 千萬別復制 第二節(jié) 尋找隱藏的結構 第三節(jié) 不依賴情節(jié)  第四節(jié) 把感覺畫到位 課題二 “春、夏、秋、冬”第四章 情緒可以觸摸 第一節(jié) 凡·高的功績 第二節(jié) 材料也是語言 第三節(jié) 平面上的立體 第四節(jié) 把畫面延伸到三個維度中 課題三 “自然的生命”第五章 不僅僅是形式 第一節(jié) 表現的力度 第二節(jié) 誰在起作用 第三節(jié) 無意中的刻意 第四節(jié) 多義的選擇 課題四 “形象和意義” 課題五 “珍藏的記憶”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理念和思想第一節(jié) 巾國人不善表現嗎?事實上,長久以來“表現”的觀念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是在繪畫藝術或者是在設計藝術的教學之中,“真實”和“客觀”地描繪眼前的對象,一直是我們努力恪守的原則和積極倡導的方向。且不說我們是否能夠做到“真實”和“客觀”,呈現在眼前的東西并不一定就真實,而隱藏在背后的東西也不一定就不客觀,問題還在于:藝術的真實是否就能等同干生活的真實?藝術家眼里的客觀是否就應該等同于物質世界表面的客觀?中國人的為人處世有著始終不變的原則,傳統(tǒng)教育一再告誡我們要收斂,更要謙虛、含蓄和不張揚,中庸和不炫耀一直是被我們公認的美德。眾目睽睽的轟轟烈烈固然令人羨慕,但深藏不露的一鳴驚人似乎更能夠使人折服,這也許是藝術背后的東西,它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想法,控制著我們手里的畫筆……其實,在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中從來都不缺乏“表現”的精神。比如,中國的繪畫善于用線,但又不是純粹描畫輪廓的線,它所強調的意趣和韻味絕對不是一種“寫實”。

后記

據我所知,“視覺表現”在日本是作為一個專業(yè)方向出現的。本世紀初,一些知名的設計學院將課程和專業(yè)設置作了調整。平面設計的傳統(tǒng)項目被統(tǒng)合成三個基本方向:廣告設計、編輯設計和視覺表現。在視覺表現中又包括插圖、攝影和影像多媒體等內容。這就意味著從這個方向畢業(yè)的學生將主要完成手繪、攝錄等具體的設計實施和組織工作,是更偏重于操作類型的人才。通常,他們要有較好的造型基本功,同時也要具備以多種手段表現設計主題的能力。這種分類明顯對應著各類設計公司的實際工作,廣告方向以廣告的策劃和創(chuàng)意為主,編輯設計以書籍、刊物和各種類型的宣傳手冊的創(chuàng)意編輯和出版為主,而視覺表現則側重于視覺圖形、圖像、插圖等具體畫面形象的創(chuàng)想表達和繪制實施。分類的著眼點在于設計師工作的狀態(tài)和性質,并不是按照設計項目和公司的種類來分的。它的優(yōu)點是專業(yè)化和更加人盡其能,應該更符合日本設計行業(yè)的工作和運行情況。這種分類是否能夠適應中國的情況還有待研究,但無論怎樣,都為我們提供了參考與啟示。從已往的專業(yè)設計項目中將視覺表現分離出來,說明了表現的普遍意義,不管設計的內容是什么,最后都要以明確和生動的視覺形式表達出來。對于今天的設計師來說可以選擇的媒介物多種多樣,因此,是否能夠理解它們的特性和掌控它們的功用,也就成為學習期間所要研究和解決的主要課題。更加專業(yè)化的人才將有利于設計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設計表現的水平。在裝潢系開設“視覺表現”課始于20世紀90年代,首先由留學日本回國的張火炎老師擔綱教學,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希望在表現方式上拓寬學生的思路,通過研究各種材料的形態(tài)和試驗各類材質的感覺提高藝術表現力,為高年級的設計學習積累豐富的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課程的進行,對于設計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近年來視覺表現課更強調意圖和觀念的確立,在課題的設置和實施的過程中都要求以想法為中心去尋找和挖掘相應的表現形式,注重思想和意識的先發(fā)先行,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形式表現的盲目性,更加符合設計工作的特殊性。目前,除了日本之外,許多歐美國家也都設有類似的課程,只是名稱和叫法有些不同,如“視覺語言”“材料表現”等,國內的部分院校,如中央美院設有“材料實驗”課,盡管課題有些變化,訓練的宗旨和目標卻基本一致。

編輯推薦

《視覺表現》: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國規(guī)劃教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基礎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視覺表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的內容有點老,買來做課件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