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線描集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牛玉生 繪  頁數(shù):85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敦煌石窟藝術(shù)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的規(guī)模之大、歷時之長、內(nèi)容之豐富、技術(shù)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舉世罕見的。由于它產(chǎn)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絲綢之路中段的關(guān)鍵地區(qū)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質(zhì)。本書作者用線描圖的形式,認真地模仿、謙虛地學(xué)習(xí)、忠實地測繪、潛心地鉆研、完整地記錄,不但熟練把握了敦煌造像的“形”,而且成功體現(xiàn)出敦煌佛像的“神”;不僅以線描、臨摹作為自己繪畫生涯的起始,甚至以此作為研究、展示、宣傳敦煌的畢生追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高尚的敬業(yè)精神。該書的出版有益于我們對佛教石刻藝術(shù)的研究,有益于我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有益于我們藝術(shù)家自身的成長。

作者簡介

牛玉生,1963年出生于甘肅省玉門市。
  1982年考入甘肅省藝術(shù)學(xué)校。
  1983年——1985年代培于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國畫系。1985年進入敦煌研究院從事壁畫臨摹工作。
  1988年——1992年參加莫高窟第220窟甬道《佛說法》,西壁北側(cè)《文殊變》的整窟模型復(fù)制。該窟于2008年2月3日在中國美術(shù)館展出。
  1922年臨摹莫高窟第322窟東壁《說法圖》。
  1998年——1999年進修于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壁畫系助教班。
  2000年完成莫高窟藏經(jīng)洞絹畫《神將》的臨摹并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100周年”展覽中展出。
  2001年——2003年參加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觀音普門品》,西壁《大勢至菩薩》的整窟復(fù)制工作。該窟于2008年2月至3月在中國美術(shù)館展出。
  2003年——2006年參加榆林窟第29窟南壁《藥師變》的整窟復(fù)制工作。該窟于2008年2月3日在中國美術(shù)館展出。
  2008年4月23日,在北京清華科技園陽光廳舉辦了“盛世和光啟迪創(chuàng)新”敦煌石窟精美壁畫展。
  作品收藏單位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文物出版社、教育部考試中心、武漢市博物館、福州古山甬泉寺、日本麗澤大學(xué)等,以及世界各國私人收藏。

書籍目錄

圖1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  西壁  鹿王本生圖  北魏圖2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  西壁  鹿王本生圖  北魏  局部1圖3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  西壁  鹿王本生圖  北魏  局部2圖4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  西壁  鹿王本生圖  北魏  局部3圖5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  窟頂北披  狩獵圖  西魏圖6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南壁上層  飛天  西魏圖7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南壁上層  飛天  西魏  局部圖8  敦煌莫高窟第244窟  曹元德供養(yǎng)像  隋圖9  敦煌莫高窟第244窟  曹元德供養(yǎng)像  隋  局部圖10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  東壁北側(cè)  菩薩  初唐圖11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  東壁北側(cè)  菩薩  初唐  局部圖12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東擘北側(cè)  維摩詰經(jīng)變一文殊師利  初唐圖13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東壁北側(cè)  維摩詰經(jīng)變一文殊師利  初唐  局部1圖14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東壁北側(cè)  維摩詰經(jīng)變一文殊師利  初唐  局部2圖15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東壁北側(cè)  維摩詰經(jīng)變一文殊師利  初唐  局部3圖16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供養(yǎng)菩薩  初唐圖17  敦煌莫高窟第57窟  南壁  菩薩  初唐圖18  敦煌莫高窟第57窟  南壁  菩薩  初唐  局部圖19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  菩薩  初唐圖20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  菩薩  初唐  局部圖21  敦煌莫高窟第401窟  菩薩  初唐圖22  敦煌莫高窟第401窟  菩薩  初唐  局部圖23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供養(yǎng)人  初唐圖24  敦煌莫高窟第329窟  飛天  初唐圖25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圖26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1圖27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2圖28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3圖29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4圖30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5圖31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6圖32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舞樂圖  初唐圖33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1圖34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2圖35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3圖36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舞樂圖  初唐  局部4圖37  敦煌莫高窟第103窟  東壁南側(cè)  維摩詰  盛唐圖38  敦煌莫高窟第103窟  東壁南側(cè)  維摩詰  盛唐  局部圖39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  菩薩  盛唐圖40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  菩薩  盛唐  局部圖41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  南壁  飛天  盛唐圖42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  南壁  飛天  盛唐 圖51  敦煌莫高窟第39窟  飛天  盛唐圖52  敦煌莫高窟第199窟  西壁龕北側(cè)  菩薩  中唐圖53  敦煌莫高窟第]99窟  西壁龕北側(cè)  菩薩  中唐  局部圖54  敦煌莫高窟第17窟  北壁  近仕女  晚唐圖55  敦煌莫高窟第23窟  菩薩  唐代圖56  敦煌莫高窟  伎樂菩薩  唐代圖57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圖58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  局部圖59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藥師佛  吐蕃時期圖60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耕作圖  吐蕃時期圖61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南壁  伎樂  吐蕃時期圖62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南壁  伎樂  吐蕃時期  局部圖63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圖64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  局部圖65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圖66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  局部圖67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圖68  安西榆林窟第25窟  菩薩  吐蕃時期  局部圖69  敦煌莫高窟第61窟  東壁  女供養(yǎng)人  宋圖70  敦煌莫高窟第61窟  東壁  女供養(yǎng)人  宋  局部圖71  安西榆林窟第2窟  西壁  水月觀音(一對)  西夏圖72  安西榆林窟第2窟  西壁  水月觀音  西夏  局部圖73  安西榆林窟第2窟  西壁  水月觀音  西夏  局部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圖1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 西壁 鹿王本生圖 北魏  本故事依據(jù)三國吳支謙譯《佛說九色鹿經(jīng)》繪制。一天,美麗的九色鹿在河邊散步,從恒河中救起溺水之人。為報恩,溺水人發(fā)誓愿對鹿的住處保密。為滿足王后用鹿皮做衣服、鹿角為飾之夢,國王懸賞捕捉九色鹿。溺水人貪利忘義,帶領(lǐng)國王前去射殺。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敦煌石窟線描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了解敦煌 這是一個好途徑 只是不是彩印的,遺憾。
  •   內(nèi)容詳實,還豐富!
  •   線條清晰,滿意
  •   cccsxc
  •   簡單介紹敦煌石窟內(nèi)的佛菩薩及歷史。
  •   喜歡敦煌以及繪畫的朋友是可以買這本書的。
  •   為什么這樣的書籍,明明可以一副圖8開的一頁,卻非要變成16開2頁。好好的圖切成了兩半。。是在經(jīng)濟效益角度上這樣處理的么?好可惜啊。好多圖都被切成了2邊。中間對折的地方還被收進去了。圖也不完整了。
  •   作為參考資料還是可以的
  •   線條、人物造型、神態(tài)生動,書比較好。
  •   基本如意
  •   印刷和排版讓我傷心,為何不不用8開呢?幫我省錢嗎?
  •   我買來本是準(zhǔn)備學(xué)到畫畫的,可是沒我想象的那么大,不過還是愿意家里有一本吧。這次買了幾本從當(dāng)當(dāng)上,連個郵袋也不包下,直接放在紙盒里寄了2周才到,萬一下雨濕了咋搞。一個紙盒爛的要死了。
  •   這是我在當(dāng)當(dāng)買的最崩潰的一本書,早就該知道中國現(xiàn)在的大濕磚家叫獸不靠譜,就是沒想到會不靠譜到這種地步,原來封面上那幅圖片就是整本書里最好的一幅了!大部分圖都繪制得一塌糊涂,原來看張大千先生的臨摹,還覺稍失本色,今天和這本書一比,經(jīng)典!
    好了,如果您是仰慕敦煌壁畫風(fēng)采,這本書完全沒有表現(xiàn)出壁畫風(fēng)采百萬分之一,精氣神全無,造型呆板,細節(jié)缺失,白描當(dāng)然也沒有顏色,一句話,看殘片照片都比這個強。
    如果您是繪畫愛好者,恐怕更會失望,如果作者就用這些畫去辦展,放博物館,簡直就是丟敦煌丟中國的臉,我怎么看都像是他臨摹過程中隨手打的草稿,還是簡筆草稿,就是我們小時候把白紙放在圖畫上拓描下來的那種風(fēng)格,所以線條呆板,硬邦邦的沒有變化沒有生命力,更要命的是作者對敦煌文化和佛教也沒有任何的尊敬和應(yīng)有的理解,因此書中的菩薩、供養(yǎng)人都是一副熬夜打麻將后的無精打采睡眠不足模樣;維摩詰的流氓得讓人吐血;如果畫面人數(shù)多,那些飛天和坐部樂伎就會呈現(xiàn)返祖的特征……實在倒胃口!
    我不僅心疼這十幾塊的血汗錢,更心疼印制這部書耗費的紙張油墨碳排放……痛恨無良的編輯者和沽名釣譽沒有責(zé)任感的作者,利用我們的求知心騙錢的混蛋!
    最后批評一下當(dāng)當(dāng),這樣以繪畫為主的書,只引用書中對作者的吹噓,而缺少必要的圖摘,這也是讓我上當(dāng)?shù)囊粋€大因素。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