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中國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胡阿祥 著  頁數(shù):247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由胡阿祥著,本書依據(jù)作者在中央
電視臺《百家講壇》所作“國號”系列講座,整理潤色而成。
四百多年前,一位在中國生活了28年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他的札
記中有這樣的描述:“中國人自己過去曾以許多不同的名稱稱呼他們的國家 ,將來或許還另起別的稱號,從目前在位的朱姓家族當權起,這個帝國就稱
為明?!闭邕@位外國人所說,中國在四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隨著建國開 朝、興亡更替,出現(xiàn)過很多不同的名稱,這些名稱就是我們所說的國號。按
照慣例,統(tǒng)治者在建立一個國家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確立國號,可見國 號的政治標志意義非同尋常。中國歷史悠久綿長,隨著朝代的更替,國號也
在不斷地變換,按照一般的理解,朝代的名稱似乎就是國號。那么,我們經(jīng) 常用來作為歷史紀年的朝代名稱,與國號是否有區(qū)別?如果有的話,我們又
該怎樣去甄別呢? 《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適合大眾閱讀。

作者簡介

  胡阿祥,1963年出生,安徽桐城人。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學術兼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南京六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1986年至今,出版專著十多種,發(fā)表論文百余篇,主編叢書多部。代表著作有《六朝疆域與政區(qū)研究》、《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魏晉本土文學地理研究》、《宋書州郡志匯釋》等。

書籍目錄

第一講 揭秘國號,解析歷史
第二講 夏:以蟬為號
第三講 商:由凡鳥到神鳥
第四講 周:民以食為天
第五講 秦:馬倌的傳奇
第六講 漢:憤怒中的安慰
第七講 新:始作俑者,其多后也
第八講 晉:隱秘的“司馬昭之心”
第九講 隋:吉祥還是晦氣?
第十講 唐:神堯皇帝開創(chuàng)的偉大王朝
第十一講 周:女皇的情結與難題
第十二講 宋:附會出來的完美
第十三講 大元:蒙古人也愛“八卦”?
第十四講 大明:一石三鳥
第十五講 大清:化被動為主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何為國號    人有姓名,國有國號。什么是國號?國號,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的稱號,有國家就有國號。這國號里有什么奧秘嗎?奧秘多著呢!就以我們最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為例,起碼就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細說。    一是產生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宣布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但是大家知道嗎,在1949年6月15日于北平開幕的新政協(xié)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喊出的口號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6月19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委會第四小組討論時,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提出“人民”與“民主”兩詞有重復之嫌,新國號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好。到了9月2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期間,又專門討論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適合簡稱“中華民國”的話題。9月27日,政協(xié)一屆全會通過決議案,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中國國號,改北平為北京并定為國都,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紅地五星旗為國旗。    二是語詞結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中華”是專名,相當于姓名中的名,這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國”是通名,相當于姓名中的姓,這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共有的;而“人民共和”是“國”的修飾成分,說明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它不是王國,比如挪威、丹麥、瑞典王國;不是聯(lián)邦共和國,比如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也不是合眾國,比如美利堅合眾國,它是人民共和國。    三是專名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中的“中華”,指的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追根溯源,一探究竟,那就非常復雜了。“中華”等于“中國”加“華夏”。中國這個稱呼,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最初,“中”字是指旗幟,首領要發(fā)布命令了,就在高處豎起一面大旗,人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圍繞在旗幟的周圍,接受命令;然后中就演變出相對于四方的中央、相對于左右的中間等意思?!皣蹦??國最初的寫法是“或”,是指一個人扛著“戈”這種武器保衛(wèi)城池。最早的“中國”指今天的洛陽一帶,“中國”就是中間城池的意思。但是注意了,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并以“中國”作為正式簡稱之前,中國古代并沒有“中國”這個國號,那時的國號叫夏、商、周,叫隋、唐、宋,“中國”的稱呼或者是多變的地理概念,或者是模糊的文化概念,又或者是復雜的民族概念。再說“華夏”。華夏就是像花一樣美麗、文化繁榮燦爛的夏,華就是花;那么夏呢?夏是四千多年前出現(xiàn)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國家的國號,這個國號來源于一種昆蟲。什么昆蟲?蟬,就是我們習稱的知了。為什么要以知了作為國號呢?這個問題就復雜了,我們以后再說。    以上我們僅僅簡單說了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就涉及到了這么多既有學問,也很有趣的方面,又是政協(xié)會議,又是專名通名,又是旗幟與武器,又是城池與洛陽,又是花,又是蟬,又是夏國號,這就是國號話題的魅力吧!    充滿魅力的國號話題    這么有魅力的國號話題,當然值得我們細說。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國號”的推源釋義,平常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又是一個有趣的社會現(xiàn)象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社會現(xiàn)象呢?    大約一千九百多年前,有位叫劉熙的學者,專門寫了一本解釋名稱的著作《釋名》,在《釋名》的自序中,他說:“名之于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名稱是為了表達意思與指代類別的,如有人名、有地名、有各種各樣的物質名稱,這些名稱,我們時時在用,處處可見,但也許是太習以為常了,人們反而很少去關心它們的“所以之義”,也就是為什么要起這樣的名稱,這名稱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許,我們可以不關心各種各樣的名稱,只要知道這些名稱指的是什么東西,只要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也就可以了。但是有兩類名稱,還是應該作深入一些的了解,一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姓名,二是屬于我們國家的國號。    先說姓名。誰沒有姓名?姓也許是難以選擇的,名卻為每個人獨自擁有,怎么起個好名,不能說不重要,因為名伴隨著人的一生,而且起著相當明顯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事關重大。如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些人起名,真是非常講究,什么四柱、五格、八卦,什么五行生克、十二生肖,都希望考慮到。這樣,取名字就成了一門具有神秘色彩的“學問”了。還有人起名喜歡玩味道、玩?zhèn)€性,如有的父母找些生僻字給孩子起名,重名是少了,但別人不認識,這勢必影響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都是單姓,卻給孩子起個四字的姓名,如“華夏陽光”,這很好聽,但是不符合社會習慣;也有的父母不知出于何種心理,竟然起出“樂樂樂”這樣的姓名,怎么讀呢?至于沒有考慮到諧音問題,起出“史珍香”、“朱長子”、“胡麗晶”這樣的姓名,就更讓人哭笑不得了。    再說國號。相對而言,國號比姓名更加重要。姓名畢竟是屬于個人的,國號則屬于國家,國號是國家這個地域范圍里全體國民共同擁有的名字。當我們面對外國人的時候,“中國人”就是我們最鮮明的身份標志;當我們緬懷祖先的時候,夏商周、秦漢唐、元明清,就是我們祖先最鮮明的身份標志。而按照中國人“國為大家,家為小國”的國家觀念,我們既應該知道我們各自姓氏的源流、各自家族的歷史、各自父母的姓名,以及自己名字的來龍去脈,也應該知道我們國家的國號,不僅現(xiàn)在的國號,而且從前的國號,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問題在于,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國家古往今來的國號嗎?還真不一定。    第一,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多少國號?我們很難說得清。    現(xiàn)在世界上有多少國家?說不清。其中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大約有二百個左右,那么就起碼有二百個左右正在使用的國號。這些國家過去曾經(jīng)有過多少國號?不知道。僅以朝鮮半島來說,古代就有新羅、百濟、高麗等等不同的國號。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域廣大。在“歷史中國”,也就是今天的中國加上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以東、蒙古高原和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域范圍內,各方勢力所建立的國家、所確定的國號,實在是紛繁復雜、難以勝數(shù)。如有統(tǒng)一王朝的國號,有分裂王朝的國號,有割據(jù)政權、邊區(qū)政權、自治政權、地方政權、傀儡政權的國號,還有諸侯國、藩屬國的國號,以及數(shù)不盡的農民起義、兵士起義、宗教徒起義、宗室反叛、權臣反叛、軍閥反叛等等建立的國號。即便不考慮文獻缺載的情況,也不算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只從四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國號夏算起,中國歷史上見于文獻記載的國號,究竟有多少個?至今也沒有人做過精確的統(tǒng)計。    P3-7

后記

這篇簡而言之的“后記”,交代四點。    其一,緣起。先是收到《百家講壇》邀約講座的電郵,考慮到“我講課甚至講座往往胡言無忌,沒有正經(jīng),而且還有些‘桐普’——安徽桐城普通話,恐怕難敷所望”,所以真誠感謝中,也真誠推辭了。過了頗長一段時間,李偉宏編導再次電話邀約。為了避免給人留下“不識抬舉”的印象,這次我愉快地答應了。至于具體講題,經(jīng)過幾番商討,最后確定為“中國歷史上的統(tǒng)一王朝國號”。于是就有了“胡阿祥說國號”的電視講座,以及在講稿基礎上充實與潤色而成的這冊小書。    其二,基礎。大概緣起“胡”字的多解與“阿祥”的大俗也就是大雅的感覺,長久以來,我于地名、人名的來源取義,既興趣濃厚,于包羅萬象、復雜奧秘的名稱學,也有所鉆研。在這樣的名稱情結中,各地的道路、景點、樓盤名稱,我命名了大概近千條,為朋友以及朋友的孩子取名、改名,應該也不下百例,而拉拉雜雜的“說名解號”的隨筆札記、長短文章、大小冊子,同樣發(fā)表與出版了不少。其中,《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國:自稱與他稱》(胡簫白編著,胡阿祥審定,書稿)兩書,構成我敢于、也樂于“揭秘十四個統(tǒng)一王朝國號”的基礎。至于不可不談的統(tǒng)一王朝的地位或特征,順帶可談的“解析五千年中華歷史變遷”,其學術的基礎,就在我半個甲子的史學積累、知天命之齡的人生感悟,以及書中括注或未能括注(如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多卷本《話說中國》)的歷史文獻與近今論著了。    其三,說明?!栋偌抑v壇》的平臺與學者個人的體悟,如何交融結合甚至相得益彰,我不怎么有感覺,也就不怎么明白到底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既然如此,我就由著我所理解的史實、邏輯、學理去講,每講且在遠遠超時的六十分鐘上下,以便留出較大的空間,給“老于此道”的諸位電視編導們剪裁。而這樣的工作流程導致的結果是,本人自說自話,編導辛辛苦苦,講壇播出的內容與這冊小書的內容也會有些差異。講壇添加了編導們的精彩串聯(lián)與形象再現(xiàn),書中則多出了大概40%不見于講壇的文字?;蛟S這就是講壇與書籍的相得益彰?    其四,感謝。若無李偉宏女士的真誠邀約、嚴格而又不失“理解的同情”的要求,以及內人牛勇每次及時的督促寫稿,就不會有這十五次的系列講座;從講稿到書稿的過渡,則頗得益于中華書局于濤兄的諸多建議;而這自以為不乏見解的小書能夠問世,當然離不開中華書局陳虎先生的垂青與編輯。還有需要特別感謝的是,王子今先生、呂宗力先生主持的蘭陵美酒之“決戰(zhàn)巔峰”酒局,吳家鑫、張琪夫婦美酒佳肴的多次款待,李偉宏、馬曉燕兩位編導安排的情調晚餐,都豐富了我在京城的回憶。而坐慣了大學講臺的我,能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保持些信心,與我每次面對的現(xiàn)場老、中、青聽眾朋友們那肯定的眼光與熱心的鼓勵,也是分不開的!    胡阿祥    二〇一二年八月一日    南京龍江三棲四喜齋

編輯推薦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歲月移今古,歷代興亡億萬心。山河更盛衰,世人觀古貴知新。    《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由胡阿祥著:揭秘十四個統(tǒng)一王朝國號,解析中華五千年歷史變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正名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6條)

 
 

  •   正名中國-胡阿祥說國號 很不錯哦
  •   看過百家講壇專門買來囤著的,中國人不可不知中國史,應該懂得各個朝代和國號的建立。
  •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每個朝代的國號背后有那么多的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作為一個華夏子孫,對歷史應該熟知。
  •   百家講壇這一章沒看過,從書的內容來看,很值得一讀。從小就喜歡歷史書,而系統(tǒng)地從國號講歷史的這好像是第一本吧。胡先生是學者,著書的態(tài)度也是嚴謹?shù)摹?/li>
  •   這本書實在是大好了!了解中國歷史的絕佳教材。第一次在《百家講壇》節(jié)目上看到胡阿祥教授的身影。
  •   書的印數(shù)質量和紙張都很好。內容也非常好,胡教授認真嚴謹?shù)闹螌W風格完全體現(xiàn)在他的書中。以國號談歷史別具風格,引人入勝。
  •   一直想看本關于中國歷史的書 很喜歡歷史的東西
  •   正在讀,喜歡百家講壇系列,既有故事又貼近歷史。
  •   在百家講壇看到了這一講座,非常的棒。與猶未盡,所以買來重溫一下。胡先生的這本書非常的不錯。
  •   一本好書,學到許多歷史知識!好書,不可多得的好書!
  •   央視播過 了解歷史 值得一看
  •   看過電視版《百家講壇》,更想再讀一下文字版,各有其精彩!
  •   因為百家講壇所以看看,也不過如此。挺一下吧。
  •   看了百家講壇之后買的,好書!
  •   物流很不錯,書的質量是保證啊
  •   知識性趣味性都很高
  •   內容十分精彩。
  •   角度新穎,喜歡看,還是很不錯的
  •   買來送給爸爸的,他很喜歡。
  •   讀史明智、促進和諧
  •   好書,以后再買
  •   胡阿祥國號中附的光盤裂了能再提供一份嗎?另書里有臟頁、有破損頁。
  •   中國歷朝名稱耳熟能詳,其來源及含義過去知道的還真是不多。感謝本書告訴我中華幾千年王朝國號的歷史變遷和內涵
  •   了解歷代國號來歷的參考讀物。
  •   書的皮面怎么看像盜版的啊 其他的還好吧
  •   給媽媽買的,媽媽說還行,我沒見到呢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