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王力 頁數(shù):227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詩詞格律(精)》由王力著:古典詩詞欣賞和寫作的基本入門書,語言學權(quán)威寫給大眾的“大家小書”。
關(guān)于作者:他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全能型”的學者和奠基人;他是漢語美的探素者和實踐者,不僅精研古典詩詞格律,還創(chuàng)作詩歌和散文,抗戰(zhàn)時期,與錢鐘書、梁實秋并稱為三大學者散文家。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關(guān)于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節(jié) 韻
第二節(jié) 四聲
第三節(jié) 平仄
第四節(jié) 對仗
第二章 詩律
第一節(jié) 詩的種類
(一)古體和近體
(二)五言和七言
第二節(jié) 律詩的韻
第三節(jié) 律詩的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二)七律的平仄
(三)粘對
(四)孤平的避忌
(五)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六)拗救
(七)所謂“一三五不論”
(八)古風式的律詩
第四節(jié) 律詩的對仗
(一)對仗的種類
(二)對仗的常規(guī)——中兩聯(lián)對仗
(三)首聯(lián)對仗
(四)尾聯(lián)對仗
(五)少于兩聯(lián)的對仗
(六)長律的對仗
(七)對仗的講究
第五節(jié) 絕句
(一)律絕
(二)古絕
第六節(jié) 古體詩
(一)古體詩的韻
(二)柏梁體
(三)換韻
(四)古體詩的平仄
(五)古體詩的對仗
(六)長短句(雜言詩)
(七)入律的古風
第三章 詞律
第一節(jié) 詞的種類
(一)詞牌
(二)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
第二節(jié) 詞譜
第三節(jié)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
(一)詞韻
(二)詞的平仄
(三)詞的對仗
第四章 詩詞的節(jié)奏及其語法特點
第一節(jié) 詩詞的節(jié)奏
(一)詩詞的一般節(jié)奏
(二)詞的特殊節(jié)奏
第二節(jié) 詩詞的語法特點
(一)不完全句
(二)語序的變換
(三)對仗上的語法問題
(四)煉句
結(jié)語
附錄一 詩律馀論
附錄二 詩韻舉要
附錄三 詞譜舉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新城道中(其一) [宋]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yīng)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出旬的“竹”字。這是(a)(c)兩類的結(jié)合。 夜泊水村 [宋]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第五句“有萬”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無”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對句相救。這是(a)(b)兩類的結(jié)合。 由此看來,律詩一般總是合律的。有些律詩看來好像不合律,其實是用了拗救,仍舊合律。這種拗救的做法,以唐詩為較常見。宋代以后,講究音律的詩人如蘇軾、陸游等仍舊精于此道。我們今天當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對于唐宋律詩的了解,是有幫助的。 (七)所謂“一三五不論” 關(guān)于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边@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意思是說,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yīng)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這個口訣對于初學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了的。但是,它分析問題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誤解。這個影響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適當?shù)呐u。 先說“一三五不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論;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
編輯推薦
《詩詞格律》是《國民閱讀經(jīng)典》系列叢書之一,由王力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