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明]文震亨著,李瑞豪編著 頁數(shù):278 字數(shù):18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華生活經(jīng)典:長物志》內(nèi)容包括:門、階、窗、欄干、堂、山齋、佛堂、橋、茶竂、琴室、浴室、街徑庭除等。
作者簡介
作者:(明代)文震亨 李瑞豪
書籍目錄
前言
序
卷一 室廬
門
階
窗
欄干
堂
山齋
佛堂
橋
茶寮
琴室
浴室
街徑 庭除
樓閣
臺
海論
卷二 花木
卷三 水石
卷四 禽魚
卷五 書畫
卷六 幾榻
卷七 器具
卷八 位置
卷九 衣飾
卷十 舟車
卷十一 蔬果
卷十二 香敬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因其濃香,用于食品,味道鮮香,有桂花酒、桂花餅、桂花糖等食物。相傳月宮前桂樹繁茂,吳剛受天帝懲罰整日伐桂,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傷愈合,吳剛便無休無止地砍伐下去。這個故事頗類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的故事,不斷重復,永無止境,帶著荒誕的意味。但也因此人們常常將桂樹與月亮聯(lián)系起來。宋之問《靈隱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宋虞儔《有懷漢老弟》:“芙蓉泣露坡頭見,柱子飄香月下聞?!蔽恼鸷嘣诠鸹▍仓薪ㄒ煌?,一邊賞花,一邊以花為食,浪漫、悠閑,怎是今天的我們所可奢望得到的享受? 柳 順插為楊①,倒插為柳,更須臨池種之。柔條拂水,弄綠搓黃,大有逸致;且其種不生蟲,更可貴也。西湖柳亦佳,頗涉脂粉氣②。白楊、風楊,俱不入品。 【注釋】 ①楊:古代的“楊”是柳的一種,即蒲柳,并非楊樹。 ②脂粉氣:胭脂香粉的氣味,舊時借指婦女。 【譯文】 枝葉向上的是蒲柳,枝葉下垂的是垂柳,垂柳最好種在池塘旁邊。柔條輕拂水面,綠葉、黃葉相互映襯,很有超凡脫俗的意態(tài);而且柳樹不生蟲,這一點更可貴。西湖柳也很好,頗有女子風韻。白楊、風楊,都不入品。 【點評】 《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已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詩句;借楊柳與雨雪的情景嘆息個體生命的流逝。但古代楊、柳指的均是柳樹,和今天的楊樹無關。文震亨認為應將垂柳種在池塘邊,意態(tài)婀娜,很有風致。他提到不入品的白楊、風楊,也都是柳樹的品種。 柳樹枝條細長柔軟,風中飄拂,似有無限情意,又因“柳”與“留”同音,所以常與離別聯(lián)系在一起。柳永筆下著名的詞句“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便是離別的場面。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贝猴L拂柳,牽惹離愁。北宋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笨梢姰敃r有折柳送別的風俗,柳樹“拂水飄綿”也似有依依惜別之情。所以閨中少婦才會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的傷感,曾折楊柳送別,又見楊柳青青,所有的離愁別恨便涌上了,心頭。 芭蕉 綠窗分映,但取短者為佳,蓋高則葉為風所碎耳。冬月有去梗以稻草覆之者,過三年,即生花結(jié)甘露①,亦甚不必。又作盆玩者,更可笑。不如棕櫚為雅,且為麈尾蒲團②,更適用也。 【注釋】 ①甘露:花苞中積水,很甘甜。 ②麈尾:拂塵。蒲團: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坐具,僧人坐禪及跪拜時用之。 【譯文】 芭蕉,植于窗下,綠色映襯著窗戶,但以矮小的為佳,因為高大的,葉子容易被風刮碎。冬天有人去掉它的梗莖,用稻草覆蓋起來,三年后,長出的花苞便含有甘露,這也沒什么必要。還有將它制成盆景的,更可笑。芭蕉不如棕櫚雅致,并且更適合做拂塵、蒲團。
編輯推薦
《中華生活經(jīng)典:長物志》由李瑞豪編著,書名“長物”,取“身外余物”之意,采自《世說新語》中王恭的故事。多余之物,不關生存實用,這正是藝術(shù)的本質(zhì)。全書十二卷,晚明文震亨撰。為中國古代造園名著之一,是對歷代造園及作者造園實踐的總結(jié)。直接有關園藝的有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五志,另外七志:書畫、幾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香茗,看似與園林無關,但按古人之見,書畫、器具、衣飾、品茗等也是園林生活、園林環(huán)境的一部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