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唐]孫過庭著,鄭曉華編著 頁數(shù):274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華生活經(jīng)典:書譜》是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一篇書學理論名作,在書法發(fā)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書約請《中華生活經(jīng)典:書譜》研究名家鄭曉華教授對其進行注釋、譯文、點評,使這篇整飭精麗的駢文書學名作易于理解,更揭示出其中蘊含的重要書學理論精髓和貢獻。本書前言條分縷析,講解精當,尤為閱讀本書之關(guān)鍵?!吨腥A生活經(jīng)典:書譜》本有圖錄,在流傳中佚失,本書特請作者選取一百余幀名帖,分隸、篆、行、草、楷五體編排,并略加講解,希望能恢復原作圖文并茂的本色。
作者簡介
作者:(唐代)孫過庭 鄭曉華
書籍目錄
前言
書譜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其次,孫過庭通過這次對話,嚴厲地批評了王獻之的狂妄自大,并以此為契機,指出王獻之的學習心態(tài)不正是他成就不如乃父的根本原因。孫過庭雖然委婉地說王獻之的話是“權(quán)以此辭折安所鑒”,是在當時那種情境下的權(quán)宜說法,但他還是對王獻之的行為下了“不亦過乎”的結(jié)論。對于這個結(jié)論,孫過庭又從理論與事實兩方面給予了證明。理論上,《孝經(jīng)》中有立身揚名是為了光宗耀祖的教導,人生一世,不僅要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更要使自己的整個宗族、尤其是長輩感到榮耀,這才是符合“孝道”的。與曾參不入“勝母”之巷的行為比,王獻之自稱勝過父親的做法真是太“不孝”了。這是從倫理角度的引經(jīng)據(jù)典的批評。從事實上,王獻之的某些不承認家學,竭力想擺脫父親的影響,甚至想壓過父親一頭的做法也反映出他的心態(tài)不正,這不僅是“不孝”,更直接影響到他的書學成就。在孫過庭看來,在書法藝術(shù)上,王獻之雖然大體上繼承了王羲之創(chuàng)造的樣式和規(guī)則,但恐十白還沒有真正地繼承好,難以把其父之精華傳承下去。最讓孫過庭反感的是王獻之為了自神其技,故意說自己的筆法是神仙所授,而且還看不上王羲之的書法,“假托神仙,恥崇家范”。歷史上還有神授筆法的記載,如后漢蔡文姬說其父蔡邕,“臣父造八分時,神授筆法日: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氣立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獻酹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書有二法,一日疾,二日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夫書稟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書法正傳》引《蔡邕石室神授筆勢》)所謂“神授”肯定是不真實的,筆者覺得這應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蔡邕也好,王獻之也好,當他們整天尋求筆法,朝思暮想時,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夢境幻覺,于是覺得這就是神授筆法了。這種沉迷于書法藝術(shù)、追求創(chuàng)新的心理狀態(tài)本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強調(diào)這一點而完全隱諱自己的家學淵源,這就是不端正的心態(tài)了,孫過庭批評的正是王獻之的這一點。 王獻之的“恥崇家范”,不僅有諱言家學的一面,還有以為家學不值得學的一面。在張懷瓘的《書斷》里有這樣的記載: 獻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頓異真體。合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稿行之間,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體?!?/pre>編輯推薦
《中華生活經(jīng)典:書譜》是中國書法理論難得的佳著,更難得的是它是孫過庭手稿墨本,以精致遒美的“今草”書寫而名世,歷來不僅推為唐代今草代表作,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上,也被尊為草書的錦繡篇章。因為有了《中華生活經(jīng)典:書譜》,唐代的氣勢縱橫的書法軍陣,又平添了一抹燦爛亮色。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