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費泳 頁數(shù):415 字數(shù):44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費泳編著的《中國佛教藝術中的佛衣樣式研究》通過對佛教律典及古代文獻中有關佛衣及僧衣規(guī)制的考證,明確佛像衣著的種類、形制、披著方式等要素。同時聯(lián)系古代印度佛像衣著,對中土出現(xiàn)的多種佛衣樣式,予以基本樣的確立,進而發(fā)掘其風格成因、傳播方式、演變脈絡及不同樣式間的相互影響,以期系統(tǒng)揭示出各種佛衣樣式的風格流變和興衰,使中土佛像復雜的著衣形態(tài)有脈可尋。
作者簡介
費泳,1971年6月生,江蘇江陰人。藝術學博士?,F(xiàn)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美術史及佛教藝術。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佛教藝術中的佛衣樣式研究”、“中國佛教藝術發(fā)展史”。近年出版的著作有《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南北朝佛教藝術研究》、《藝術中國·繪畫卷》、《六朝藝術》(合著)、《敦煌石窟藝術精品叢書》等,已發(fā)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
書籍目錄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章 佛教經(jīng)典中佛衣及僧衣考證
概述
第一節(jié) 制衣
第二節(jié) 聽衣
第三節(jié) 帶飾
第四節(jié) 僧祗支向偏衫的演變
第五節(jié) 偏衫向直裰的演變
第二章 佛教發(fā)源地的佛衣樣式
概述
第一節(jié) 貴霜時期犍陀羅、秣菟羅及阿馬拉瓦蒂佛衣
第二節(jié) 笈多時期秣菟羅及薩爾那特佛衣
第三節(jié) 印度佛像衣著的再認識
第三章 “通肩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漢魏、西晉時期的“通肩式”佛衣
第二節(jié) 4世紀至5世紀的“通肩式”佛衣
第三節(jié) 6世紀中期以后的“通肩式”佛衣
第四節(jié) 新疆地區(qū)4世紀前后的“通肩式”佛衣
第四章 “右袒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5世紀的“右袒式”佛衣
第二節(jié) 6世紀中期以后的“右袒式”佛衣
第三節(jié) 新疆地區(qū)的“右袒式”佛衣
第五章 “半披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5世紀末以前的“半披式”佛衣
第二節(jié) 5世紀末至6世紀末的“半披式”佛衣
第三節(jié) 6世紀末以后的“半披式”佛衣
第四節(jié) 新疆地區(qū)的“半披式”佛衣
第五節(jié) “半披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第六章 “垂領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河西地區(qū)的“垂領式”佛衣
第二節(jié) 麥積山石窟造像中的“垂領式”佛衣
第三節(jié) 陜西地區(qū)的“垂領式”佛衣
第四節(jié) 云岡石窟造像中的4垂領式”佛衣
第五節(jié) 龍門、鞏縣石窟造像中的“垂領式”佛衣
第六節(jié) 新疆地區(qū)的“垂領式”佛衣
第七章 “褒衣博帶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5世紀末的“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二節(jié) 6世紀前期的“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三節(jié) 6世紀中后期“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四節(jié) 南京棲霞山無量殿大佛佛衣辨識
第五節(jié) 浙江新昌大佛佛衣樣式辨識
第六節(jié) 6世紀末以后的“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七節(jié) “褒衣博帶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第八章 “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6世紀末以前的“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
第二節(jié) 6世紀末及以后的“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
第三節(jié) “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第九章 “鉤紐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jié) 6世紀末以前的“鉤紐式”佛衣
第二節(jié) 6世紀末及以后的“鉤紐式”佛衣
第三節(jié) “鉤紐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