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日) 日比野輝寬,高杉晉作,納富介次郎,峰潔,松田屋伴吉,名倉敦信 頁數(shù):362 字數(shù):260000 譯者:陶振孝,閻瑜,陳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1862年上海日記》由日比野輝寬、高杉晉作等所著,1862年日本官方商船“千歲丸”前往中國上海港貿(mào)易。這是自1854年實施開國政策以來,日本幕府第一次向中國派遣官船。同船而來的五十一位日本人考察了近代大都市上海的社會狀況、西方各國侵華情況、清政府與太平軍交戰(zhàn)情形等,并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資料。本書收入了其中的高杉晉作《游清五錄》,納富介次郎《上海雜記》,日比野輝寬《贅骯錄》、《沒鼻筆語》,峰潔《航中日錄·清國上海見聞錄》,松田屋伴吉《唐國渡海日記》,名倉信敦《海外目錄》、《中國聞見錄》八種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日)日比野輝寬、高杉晉作 譯者:陶振孝、閻瑜、陳捷
書籍目錄
近代日本人中國游記總序
“千歲丸”略記
解說
上海雜記
贅□錄
贅□錄(上)
贅□錄(中)
贅□錄(下)
沒鼻筆語
沒鼻筆語引
沒鼻筆語乾
沒鼻筆語坤
游清五錄
游清五錄(日記)序
航海日錄(A)
上海滯留日錄
續(xù)航海日錄
長崎滯留雜錄
航海日錄(B)
內(nèi)情探索錄
外情探索錄
外情探索錄卷二
后記
船中日錄·清國上海見聞錄
船中日錄
清國上海見聞錄
唐國渡海日記
海外日錄
中國聞見錄
章節(jié)摘錄
上海本俗地,舞文弄墨者不多,偶有來旅館作風流之交者,皆難民中人。其中有秀才一人,哀清朝之衰政,頻頻景仰我邦,謂余:“現(xiàn)今眾多難民去國離鄉(xiāng),前往貴國之長崎。古時亦有此類事,知貴邦本仁義之國,且與我邦唇齒相依。若諸公可憐吾輩,救倒懸之苦,召之為民,能長披恩澤,得安居。”言畢灑淚,以至余不堪哀憐之悲。故余思之,若救彼為我邦之民,置為百工之地,自成國益。為農(nóng)民等令其開拓海島山林,舉有器量者用之,亦可免于賊亂之苦,不必白白餓死而令人心痛可憐?! ∩虾=逯跋?,未能親自出城觀看,故不知其詳。歸途之際偶登帆檣,眺望四方,極目所至,地勢平坦。處處有民村,又見小市,瓦屋粉墻。田圃甚少,叢林狼藉。以望遠鏡細觀,看似如棺槨之物,洪水過后的景象也。概皆因賊亂,農(nóng)民等不得安生,遂使土地荒廢。上海爭戰(zhàn)災(zāi)難少之地尚如此,更何況遼闊之清國,十八個省中完全平安之地,除了北京外,尚三四省,其余皆賊亂不止,商人、平民等又何得操業(yè)乎?上海,當?shù)赝寥撕吞与y而來之十余萬難民所食頗多,幸得上海漕運之方便,所運米谷尚未窮盡。然而,其價日日暴漲,難民等購之不得,淪為乞丐,亦無人周濟,遂只有餓死。由此余想,他地亦避賊亂,米粟少,又無運輸之便,縱令儲有黃金,迫于饑渴,餓死者比上海還多。清朝當今之衰敗實在可嘆?! ∫蝗眨遗P病在床。有兩個書生來訪,與同屋之友筆談。談話之余,書生問:“天主耶穌教可至貴邦?”答日:“昔日此教曾傳,與我朝成仇,故今仍在禁之列。”書生云:“先生等尚未見《圣經(jīng)》?今我等帶此來,即呈汝等?!庇讶?,知乃耶穌之邪教書,故大怒,將其拋之,皆爭論之,遂推出門外。然次日又來訪,不允其人內(nèi),則立于門外。此時知己之書生馬銓前來筆談。那二書生約馬銓,伺機將書與我,馬銓亦想將《圣經(jīng)》偷偷送之。余友等大怒,大聲呵斥,一齊出動,逐出二書生。在此之前彼等屢屢窺機相勸吾等。此兩日被逐,自知受懲,此后不來。噫!清國讀書者既尊奉此,何況愚民等?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