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陳曦 譯注 頁數:246 譯者:陳曦 譯注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孫子兵法》十三篇涉及軍事理論、實踐各個方面,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邏輯縝密嚴謹,既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又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楊炳安先生的《十一家注孫子校理》為底本,吸取古今整理、注釋、校勘的優(yōu)秀成果,對《孫子兵法》全文進行注譯,每篇逐一題解,資料豐富,解說詳盡,尤其是將孫子思想放在先秦諸子、先秦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闡發(fā),頗多新論。這是一部學習、研讀《孫子兵法》的優(yōu)秀讀本。
書籍目錄
前言
計篇
作戰(zhàn)篇
謀攻篇
形篇
勢篇
虛實篇
軍爭篇
九變篇
行軍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間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攻城克隘,血流漂杵,把敵軍殺得片甲不留,這種勝利不是孫子最推崇的;不通過直接的軍事對抗手段,卻能使敵人不戰(zhàn)自降,順心降服,這才是孫子心向往之、并希望各國決策者極力追求的方向。“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作為《孫子兵法》廣為傳誦的名言之一,幾千年來在海內外產生了極大影響。英國學者利德爾·哈特在《孫子兵法》英譯本序言中說:“在導致人類自相殘殺、滅絕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譯《孫子》這本書了?!彼€在其《戰(zhàn)略論》-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間接路線戰(zhàn)略”,認為“最完美的戰(zhàn)略,也就是那種不必經過嚴重戰(zhàn)斗而能達到目的的戰(zhàn)略——所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知孫子的這一理論對利德爾·哈特戰(zhàn)略思想的深深啟迪。第三,行之有效的“戰(zhàn)勝”思想。主張使用非暴力手段取得“全勝”思想的孫武,并沒有像某些天真善良的人士那樣一味主張偃武修文。相反,他認為只有加強戰(zhàn)備,增強軍事實力,輔之以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對敵國形成強大的威懾,使其聞風喪膽,不得不降,才能真正實現“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謀攻篇》)的理想境界。因此,如何采用含理科學的方法手段戰(zhàn)勝敵人,自然成為《孫子兵法》全書的主攻方向。孫武毅然掙脫西周以來“軍禮”的束縛,明確喊出“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的口號,并提出了一整套克敵制勝的戰(zhàn)術謀略。在《計篇》中,孫武提出了“詭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在《謀攻篇》中提出依據兵力多寡,相應調整對敵戰(zhàn)術的方法,即:“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痹凇缎纹分?,他提出了壯大實力、強大自我的“不可勝”主張,即“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編輯推薦
《孫子兵法》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