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釋印順 頁數(shù):14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xué)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復(fù)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xué)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chuàng)建了多所著名佛學(xué)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xué)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xù)結(jié)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xué)術(shù)水準備受海內(nèi)外佛教界、學(xué)術(shù)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xué)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chuàng)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由于他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xué)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作者簡介
釋印順(1906—2005),當代佛學(xué)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講學(xué)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佛學(xué)著作四十余種,陸續(xù)結(jié)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專著。印順法師對佛教的教史、教理與教制作了廣泛、深入、系統(tǒng)的梳理與闡釋,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成為漢語佛學(xué)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內(nèi)外學(xué)術(shù)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書籍目錄
一 凈土新論
一 凈土在佛法中的意義
二 凈土的類別
三 凈土的一般情況
四 彌勒凈土
五 彌陀中心的凈土觀
六 佛土與眾生土
七 莊嚴凈土與往生凈土
八 稱名與念佛
九 易行道與難行道
二 念佛淺說
一 佛七
二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三 念佛法門三特征
四 念佛三要
五 念佛
六 一心不亂
七 往生與了生死
八 結(jié)說要義
三 求生天國與往生凈土
四 東方凈土發(fā)微
一 引言
二 東方凈土為天界的凈化
三 東方凈土為人間的極致
四 東方凈土之輝光此土
五 東方凈土之表征自心
五 宋譯《楞伽》與達磨禪
六 東山法門的念佛禪
一 東山法門的興起
二 文殊般若與一行三昧
三 北宗的念佛、凈心
四 凈眾與宣什宗
五 曹溪的南宗
六 東山法門的原意
七 結(jié)說
章節(jié)摘錄
二 往生凈土 一、一般的往生法:往生凈土的法門,有通有別。通是修此法門,可以往生十方凈土;別是特殊的方便,著重于往生極樂世界?! 敉潦乔鍍舳硐氲沫h(huán)境。菩薩莊嚴凈土,為了攝化眾生;眾生受了菩薩恩德的感召,即向往而來生其中。于凈土修行,多便利,少障礙,所以必得不退轉(zhuǎn),不會落人二乘及三惡道中。往生凈土的信行,大乘經(jīng)是一致的。那么怎樣才能往生凈土呢?今略引二經(jīng)來說明。 ?。ㄒ唬毒S摩詰經(jīng)》(下)說:“菩薩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凈土。”八法是:“饒益眾生而不望報”,即純從利益眾生出發(fā),不為自己打算?!按磺斜娚苤T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苦痛歸自己,福樂歸他人,真是菩薩的心行?!暗刃谋娚?,即以平等心對待眾生,使眾生得到平等的地位。對于修大乘法的“菩薩,視之如佛”,起尊敬心?!八绰劊ǖ纳跎睿┙?jīng),聞之不疑”,不生誹謗心;也“不”以為自己所修是大乘法,如何深妙,“與聲聞而相違背”。真能通了佛法,大小乘間,是可得合理會通的?!安患当斯?,即別人得供養(yǎng),不要嫉妒他;“不高己利”,如自己得利養(yǎng),不因此而生高傲放逸。“常省己過,不訟彼短”,即多多反省自己的錯誤,少說別人的過失。“一心求諸功德”。這八法,是菩薩為人為法,對自對他的正常道。但能依此修去,就是往生凈土的穩(wěn)當法門?! 。ǘ冻w障菩薩所問經(jīng)》(一七)說:“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生清凈諸佛剎土?!笔ㄊ牵骸敖湫谐删汀?,“行平等心”,“成就廣大善根”,“遠離世間名聞利養(yǎng)”,“具于凈信”,“精進”,“禪定”,“修習多聞”,“利根”,“廣行慈心”?!秳偬焱醢闳艚?jīng)》、《寶云經(jīng)》、《寶雨經(jīng)》都有這樣的十法門。如“成就廣大善根”,確是往生凈土的要訣?!栋浲咏?jīng)》也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薄毒S摩經(jīng)》與《寶云經(jīng)》所說的凈土法門,是菩薩的常道,不求生凈土而自然地生于凈土,這是往生凈土的必備資糧。 二、特殊的往生法:中國流行的求生凈土的念佛法門,即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特殊方便行。然往生極樂凈土的方法,也是有著不同方便的?,F(xiàn)依往生極樂凈土的經(jīng)典,略為條理來說明?! 。ㄒ唬栋阒廴两?jīng)》:古典的《般舟三昧經(jīng)》漢末就有了譯本。這部經(jīng),說到念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即見現(xiàn)在十方一切佛。著重觀西方無量佛為方便,而能見十方的無量佛(《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和《佛說阿彌陀經(jīng)》,就著重于無量壽佛,所以特別著重于“臨命終時”)?!栋阒廴两?jīng)》所說的念佛,是念佛三昧。念,為憶念或思惟。佛身的相好及極樂世界的莊嚴,都不是一般眾生的現(xiàn)前境界,必須因名思義,專心系念,使觀境明顯地現(xiàn)前,所以念佛即是修念佛觀?!栋⒑?jīng)》所說的四念處,三隨念——念佛、念法、念僧法門等,也都是這樣念的。念是系心一處,令心明記不忘。與念相應(yīng)的慧心所,于所緣極樂依正的境界,分別觀察。這樣的念慧相應(yīng),安住所緣;如達到“心一境性”——定,就是念佛三昧成就了?!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