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張石川 頁數:238
內容概要
這本《白樸與元初詞曲之嬗變》由張石川所著,是在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以元代文學家白樸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為研究對象,以文體研究為中心,輔之以與作品有關的實證研究,從這一新的研究視角出發(fā),對白樸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與研究。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白樸生平考述
第一節(jié) 白樸家世考
第二節(jié) 白樸生平經歷考述
第三節(jié) 白樸交游考辨
第二章 曲的文體特征與白樸散曲研究
第一節(jié) 白樸現存散曲辨正
第二節(jié) 元曲文體特征
第三節(jié) 白樸散曲研究
第三章 白樸與元雜劇的早期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關于研究對象的確定
第二節(jié) 《梧桐雨》:從詩歌意象到曲辭意象
第三節(jié) 《墻頭馬上》:俗化的傾向
第四節(jié) 關于元雜劇早期形態(tài)的體認
第四章 《天籟集》與金元之際詞體流變
第一節(jié) 《天籟集》的版本與流傳
第二節(jié) 論白樸對詞體的接受兼及詞體在金元之際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解讀白樸隱逸詞的語境
第五章 白樸文體綜合研究
第一節(jié) 文類滲透研究之一:以詩為詞與曲人于詞
第二節(jié) 文類滲透研究之二:以詞人曲
第三節(jié) 文體演變與文學傳統
參考文獻
附錄 白樸年譜(附白華)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此四類作品應歸在俗文學一類,其中第一類最早,二、三兩類可算作同時,而南戲的時代很難確定,姑列在最后??上н@些作品除南戲外皆有目無辭,我們只能從題目上把他們都歸入與白樸之《墻頭馬上》同一題材的作品之列。我們并不能認為墻頭馬上故事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是按照這樣的次序逐步發(fā)展的,但至少可以說它們都是這種文學傳統題材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這樣的文學傳統在每一個階段中都發(fā)生著變化。如前所論在《裴少俊伊州》中出現了主人公之一的名字,有如金院本《鴛鴦簡》出現了以鴛鴦簡為媒介互贈情詩的情節(jié),固然還不能認為這個情節(jié)是第一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但至少我們從題目上可以認定這個情節(jié)在《鴛鴦簡》這部作品中在某種程度上被強化了。此外,我無意中還找到一條與《墻頭馬上》雜劇中裴少俊洛陽賣花的情節(jié)相關的線索。按唐代進士及第后有隆重的慶典。活動之一便是在杏園舉行探花宴。事先選擇同榜進士中最年少且清俊的兩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沿途采摘鮮花。然后在瓊林苑賦詩,并用鮮花迎接狀元。這項活動一直延續(xù)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雹谟谑俏冶阃茰y裴少俊之名是否來源于所謂的探花使,而這種探花的風俗又是否為裴少俊洛陽名園中訪花的原型。當然根據《墻頭馬上》雜劇之劇情,裴少俊是“承宣馳驛奉官差,來這里和買花栽”,此時尚未及第,而探花使則需從同榜進士中選出,但是文學作品往往需要對生活進行某種程度的變形。我的這種看法找不到其他佐證的材料,因此列在這里僅備一說而已。 從上面的論述,筆者大概可以勾勒出《墻頭馬上》雜劇的淵源關系。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可以看作是這個題材的出發(fā)點,雖然它之前仍是以實事或者某個民間傳說作為藍本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