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孔傳參正(上下冊)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王先謙 著,何晉 整理  頁數(shù):112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自漢至清,經(jīng)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tǒng)治的地位。經(jīng)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個階段。清代經(jīng)學家在經(jīng)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證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這對我們利用經(jīng)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清代的經(jīng)學著作,數(shù)量極多,體裁各異,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體寫作的書,一般是吸收、總結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現(xiàn)在文史哲研究者較普遍地需要參考的書,因此我們在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這個名稱下,選擇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陸續(xù)整理出版。所選的并非全是疏體,這是因為有的書未曾有人作疏,或雖然有人作疏,但不夠完善,因此選用其它注本來代替或補充。禮書通故既非疏體又非注體,但它與禮記訓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選。大戴禮記不在十三經(jīng)之內(nèi),但它與禮記《小戴禮記》是同類型的書,因此也收進去。對收入的書,均按統(tǒng)一的體例加以點校。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先謙 注釋 解說詞:何晉點

書籍目錄

尚書孔傳參正序例
書序百篇異同表
尚書孔傳參正目錄
虞書
卷一
堯典第一
卷二
舜典第二
卷三
大禹謨第三
卷四
皋陶謨第四
卷五
益稷第五
夏書
卷六
禹貢第一
卷七
甘誓第二
五子之歌第三
胤征第四
商書
卷八
湯誓第一
仲虺之誥第二
湯誥第三
卷九
伊訓第四
太甲上第五
太甲中第六
太甲下第七
咸有一德第八
卷十
盤庚上第九
卷十一
盤庚中第十
盤庚下第十一
卷十二
說命上第十二
說命中第十三
說命下第十四
高宗肜日第十五
卷十三
西伯戡黎第十六
微子第十七
周書
卷十四
泰誓上第一
泰誓中第二
泰誓下第三
卷十五
牧誓第四
武成第五
卷十六
……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尚書孔傳參正(套裝上下冊)》由中華書局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尚書孔傳參正(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5條)

 
 

  •   《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清王先謙(1842-1917)撰。王氏政治反對變革維新,然為學博覽群書,通識名物典制。治經(jīng)循乾嘉遺風,重考證,然于小學則不深究。著纂其多,大都搜集眾說而成。是書也為搜集整理漢儒馬融、鄭玄以來歷代學者《尚書》傳注疏箋而成。書成約在光緒三十年(1904)。《尚書》今古文之議,自清閻若璩辨東晉所出古文尚書為偽,其說信于海內(nèi)。乾隆時有議重寫二十八篇于學官,時直上書房者莊存與以為不可,遂止。王氏是作,凡經(jīng)傳原文凡四十九篇之數(shù),附請考證。于今文古文皆兼收不棄。自《史記》《漢書》《白虎通》《論衡》諸書,至《熹平石經(jīng)》。凡可發(fā)揮優(yōu)生、歐陽大小夏侯、張生三家經(jīng)文者,采集略備,馬融、鄭玄古文注傳也輯征不棄,只于注中明標“古文”‘今文”‘偽孔傳”。又旁及古今諸家義訓之可采者,仍有未能盡達經(jīng)義者,間下己意。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書經(jīng)》稱是書“詳明精確,最為善本”,其評可謂真言足信。王氏此書、在清人《尚書》諸多家疏注中,其有其突出之處,書又晚,一代治《尚書》之成果,多能得以吸收,故可與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相伯仲。惟說《禹貢》“三江”猶沿近時風氣,遵阮元“《三江圖考》,博引繁征,未免辭費。皮氏曾說:論《禹貢》當據(jù)經(jīng)文或漢人古注解之,不得從后起之說,并認為“浙江當南江,經(jīng)文邪,漢人古義邪,后起之說邪。斯抑王氏干慮之一失歟”。卷首《書序百篇異同表》。詳列偽古文孔傳,馬融、鄭玄古文,《史記》大傳今文,伏生二十九篇,歐陽大小夏侯二十九篇之異同,表列-覽可見,卻也有意義之功。
    有清光緒三十年虛受堂刊本。中華書局新輯校點本《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擬收此書,尚未印行。
  •   一直期盼著清人十三經(jīng)注疏能出完,中華書局慢慢出,我也只能慢慢收了。
  •   很好,這套清人注疏十三經(jīng)都值得買,只是這種學術書籍價格貴了點
  •   :〖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清王先謙(1842-1917)撰。王氏政治反對變革維新,然為學博覽群書,通識名物典制。治經(jīng)循乾嘉遺風,重考證,然于小學則不深究。
  •   王先謙的經(jīng)學代表作之一。王先謙畢生擅長集解集注,長于借力使力,是個聰明的讀書人。盡管學問一般,但是見多識廣,卻是事實。本書值得深讀。
  •   注疏內(nèi)容比較多,要細看
  •   必收之書!
  •   尚書學的名著。
  •   存孔安國傳補別家所缺
  •   文字清晰,可解不惑。
  •   是我需要的,挺好
  •   很好,比對看
  •   要好好讀讀的
  •   趕上5折,再用滿300減100,3.4折,還是很實惠的,謝謝當當
  •   王先謙的又一力作
  •   還是中華書局信得過!
  •   好書買來給孩子讀,很喜歡!
  •   為朋友買的,朋友很是喜歡
  •   中華書局版的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 點校本都是好書,值得插架,以備參考之用。
  •   清代《尚書》學多否定偽孔傳。王先謙雖主今文,而認識到偽孔傳雖系偽書,但多存漢魏舊說,不可輕易否定,故作是書闡發(fā)之,表現(xiàn)了王氏較為通達的學風
  •   包裝不錯,紙張也不錯。。尚書孔傳的參正是不錯的,很多的解釋,也容易;理解。
  •   書還沒讀呢,想必不錯
  •   當代古籍整理精品不多,一些人只呼無法卒讀,具體內(nèi)容還有待深入學習。
  •   幫哥哥的教授買的
  •   經(jīng)典之作,值得收藏和研讀
  •   有關品論,在對《今文尚書考證》一書的評論中做過,恕不贅述。
  •   這本書是重拍本,雖然現(xiàn)在都是用新字形。但是非常清晰,書的味道也很好聞。
  •   王益吾集解集注之書,多門人助力而成,王氏總其成而已。清人十三經(jīng)注疏中其余兩種《尚書今古文注疏》、《今文尚書考證》皆不錄偽孔,唯此書猶存之。中華書局選入此書,也是求備之意。
  •   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湖南人王先謙占了不少。但本人不看好湖南人的水平。有清一朝,學術中心在江浙皖三地,湖南人只是初竀門徑而已。
  •   內(nèi)容尚待細讀。惟其正文與注文不僅有大小之別,正文更以加黑加粗標出,使其免于陷入注文之中,頗為悅目,值得贊賞。
  •   不錯,中華書局的書值得信賴。
  •   尚書孔傳參正: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
  •   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套裝上下冊)
  •     過去讀朱子《詩集傳》,覺得最神異的地方就是怹老人家第一句用毛傳,第二句用鄭箋,第三四句用毛傳,第五句用孔疏,居然還把句義串得很順溜,即便是毛鄭有嚴重分歧的時候。毛有毛的思路,鄭有鄭的脈絡,能左右採擷的,必須有個更清晰的主線。
      
      拿這個標準衡量王長沙顯然有些不現(xiàn)實。都乾嘉之後了,寫個什麼疏都不免會有集解的性質(zhì),這個大家也都能理解,但葵園先生實在是嗆了集解的行市。畢沅江聲固然每以說文改釋名,陳喬樅固然強分齊魯韓三家,《釋名疏證》和《三家詩遺說考》卻仍然是方法貫通的好書,體制、細節(jié)多有可學之處?!夺屆枳C補》和《詩三家義集疏》不但不是好書,而且從中還看不出《釋名疏證》和《三家詩遺說考》是好書,這就比較可鄙了。
      
      話說回來,其實《尚書孔傳參正》還是不錯的,有時甚至頗有些《詩集傳》的境界,訓釋基本平順,說錯了的地方清人普遍也沒什麼正確率。此外就是這個書不大能引,要引用一個注解的時候不妨搜索一下,一般都能找到前人比較完整的說法。
  •   《釋名疏證》和《三家詩遺說考》,您看的是續(xù)四庫本么?
  •   錯,遺說考和異文考看的皇清經(jīng)解續(xù)編的…………
    《釋名疏證》我看的可是篆字的?。?!叢書集成初編的
  •   好吧。。續(xù)四庫本不是很好找么。。
  •   可是我有皇清經(jīng)解正續(xù)編啊……
  •   ps 續(xù)四庫的《尚書集注音疏》是篆字的
  •   《音疏》好像也有和篆字本一起刻的楷字本。除了續(xù)修,我只見過經(jīng)解本。
  •   《疏證補》收的畢沅《疏證》序是乾隆五十四年,篆字本《疏證》自序是乾隆五十五年。對比兩篇序,大概篆字本算是修訂本吧
  •   是啊 改動了一些
  •   再一次想讀釋名疏證篆字本……
  •   真的很好看的,最大的好處就是看了之後讀小篆跟楷書一個速度了……
  •   讀了序言以後也覺得這將是最大的收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