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15 出版社:王次澄 中華書局 (2011-02出版) 作者:王次澄 頁數(shù):24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宋朝是中國精神與物質文明極度發(fā)展的時代,但卻國勢衰頹,可謂與內(nèi)憂外患相終始,致使百姓長期處于動蕩不安與憂憤交加的心緒中。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宋與遼、西夏、金、蒙古經(jīng)過近三百年的南北分治后,終亡于蒙古鐵蹄之下。此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漢人為少數(shù)民族所統(tǒng)治,士人在理學重視人格建構、道德修持、行志成圣的教化導引之下,呈現(xiàn)了空前龐大的“遺民”群體;同時也造就了遺民歷史與遺民文化,寫下中國歷史與文化史中可歌可泣的一頁。
作者簡介
王次澄,祖籍福建林森,文學博士。曾執(zhí)教于臺灣東吳大學、英國倫敦維特敏斯特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系,現(xiàn)任臺北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治六朝文學、宋元詩歌、宋代文人文化及清代外銷畫。著有《兩晉五言詩研究》、《南朝詩研究》、《宋元逸民詩論叢》、《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合著)及五十余篇中外文論文。
書籍目錄
引言杜本及其所編《谷音集》——兼論傳統(tǒng)評述之疏失宋福建遺民丘葵及其《釣磯詩集》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兼述詩歌內(nèi)容之區(qū)域文化觀照元初詩集序文價值探討——以衛(wèi)宗武、牟巘、何夢桂作品為例劉辰翁評點李長吉歌詩析論劉辰翁評點陳簡齋詩歌研析附雅俗并蓄,情景兼懷:白玉蟾及其《九曲棹歌》研析寒冰清澈秋霜瑩:張玉婊及其《蘭雪集》初探主要征引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全部詩作四分之一強。①所涉及之人物至少有六十二位,惟其中姓名可考者僅有熊退齋(熊禾,1247-1312)、詹景仁(生卒年不詳)、呂樸卿(呂大圭,?-1275,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第一甲進士)、呂之壽(呂樁,丘葵弟子)、劉秋圃(字師孔,晉江人,咸淳進士)、蒲心泉(蒲壽晟,蒲壽庚之兄,宋元之際泉州阿拉伯人,著有《心泉詩稿》六卷)寥寥數(shù)人而已。其二,南宋遺民在沒有固定工作和家業(yè)的情況下,貧困纏身則是常態(tài),丘葵亦不例外,其隱居生活是在物質匱乏、貧病交加下度過,詩中的窮愁之聲俯拾即是,如“形瘦何妨鶴,衣懸一任鶉。饑來眠仰屋,鼻息撼梁塵”;“身穿犢鼻朝朝冷,眼見蠅頭字字艱。扶病來為村學究,始知窮乏累清閑”;“貧似山僧瘦似猿,病軀只合老山村??沾泊嘭笩o氈臥,破褐襤繆有虱捫”等,③這當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其三,由《寓龍湖莊》、《寓居姚家村》、《寓浯江識老魏秀才》、《寓石鐘院作》等詩i④得知丘葵曾四處寓居,而詩中或多或少均流露無奈和思家之情,如“鶴發(fā)重來客,龍湖舊日莊。鄉(xiāng)心忽搖曳,春事又倉忙”;“平頭五十滄江叟,寄跡三家桑柘村。尊酒不知誰主客,束書相伴過晨昏”;“托身蕭寺已逾年,獨掩山門守我玄”等⑤。同時詩中亦經(jīng)常抒發(fā)游子情懷,如“臘月明朝是,棲棲尚異鄉(xiāng)”;“吾道付滄浪,衰年尚異鄉(xiāng)”;“片月黃昏掛客愁,杖藜閑過水西頭”;“孤客思家坐似痦,溪風吹樹為悲吟”⑥。凡此,似不宜以單純之訪友或游憩解讀之,丘葵或為生活所迫外出謀生,或為節(jié)減家計開銷,寄身友人居處、佛寺,當為合理之推論。
編輯推薦
《宋遺民詩與詩學》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