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印順導師 頁數(shù):161 字數(shù):11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平常人只說學佛,但為什么要學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這一問題是應該明白的??梢哉f:學佛并不是無意義,無目的,而是要想獲得一種高尚、圓滿的成果。我們發(fā)心學佛,不論在家出家,都要從菩薩心行去修學,學菩薩才能成佛。菩薩行的真實功德,是所說的三大心要。我們應反省自問:我修學了沒有?我向這三方面去修學沒有?如沒有也算修學大乘的菩薩嗎?我們要自已警策自己,向菩薩看齊!
作者簡介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chuàng)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
書籍目錄
一 學佛之根本意趣 一 人生所為何事 二 我在宇宙之間 三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四 學佛的切要行解二 生生不已之流 一 有情為本 二 有情為繼往開來的瀑流 三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四 前生與后世 五 流轉者誰 六 生命的光光之網 七 生命的愛悅與悲哀三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一 一切法與心簡說 二 心為一切法的要因 三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 四 心為行為善惡之決定者 五 從禪定說明心對根身之主宰力 六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 七 結說四 學佛三要 一 信愿·慈悲·智慧 二 儒·耶·佛 三 入門·登堂·人室 四 發(fā)心·修行·證得 五 念佛·吃素·誦經五 信心及其修學 一 信心的必要 二 正信與迷信 三 順信與凈信^ 四 信忍信求與證信 五 正常道與方便道六 瞢提心的修習次第 一 菩提心是大乘法種 二 菩提心的類別 三 菩提心之本在悲 四 菩提心修習的前提 五 修習菩提心的所依——知母·念恩·念報恩 六 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樂 七 菩提心的成就 八 菩提心的次第進修七 慈悲為佛法宗本 一 佛法以慈悲為本 二 慈悲的根源 三 慈悲與仁愛的比較 四 慈悲心與慈悲行 五 慈悲的長養(yǎng) 六 慈悲的體驗八 自利與利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利”是什么 三 重于利他的大乘 四 長在生死利眾生 五 慈悲為本的人菩薩行 ……九 慧學概說十 解脫者之境界十一 佛教之涅槃觀
章節(jié)摘錄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個理想的目標,勸人去修學。如耶教叫人體貼神的意思,效法耶穌。雖然他們認為人不能做到神和耶穌那樣的權威,但是要學習耶穌博愛和犧牲的精神。他們說:人的身體是土所造的,靈魂是由神給予的。因為人作了罪惡就墮落了,將那圣潔的靈魂弄得污臟不堪,所以教人先將污濁的心凈化起來,才能進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標——生天國。 中國儒家也說:“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笔渴亲x書明理之人,尚且要“見賢思齊”;進而賢人還要效法圣人。但是“圣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統(tǒng)儒家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賢圣大路上邁進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標,所謂“天法道,道法自然”?!暗婪ㄗ匀弧闭撸词且罁?jù)宇宙萬有的自然法則,不用矯揉造作,任性無為,便是他們做人向上的目標。人世間的一切,立身處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則的發(fā)展,就會顛倒錯亂,治絲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難就接踵而來。從上面看來,儒家是效法賢圣的高尚人格,進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問自然的真理法則??傊?,他們都有引導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话闳艘詾槟芎煤米鋈司秃昧?,不需要什么向上向善的目標,像這樣得過且過的心理,不能自我強化,努力向上,如國家或民族的趨勢如此,有墮落的危機。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佛學三要”,即學佛的三大心要,或統(tǒng)攝一切學佛法門的三大綱要?!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