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所 編 頁數(shù):470
Tag標簽:無
前言
《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叢書》包括我校戲劇影視研究所的學者獨立完成或與外單位學者合作完成的一系列研究戲劇、電影、電視的學術著作。這些著作不定期出版,也不追求什么完整的“體系”,只想在五彩斑斕的學術世界里涂一筆自己的色彩,喊一下自己的聲音。人類既然已經(jīng)建立了一座被一代代人刻滿了文字的古塔,而我們這些吃文字飯的人又似乎難以逃離它,那么我們至少應在它的某一層面刻上自己的意念,不管這意念的符號是長留,還是旋即被人抹去。這套叢書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近十年來我們戲劇影視研究所的同仁又有不少的著作問世。其中有的是編入?yún)矔霭娴?,有的則因項目來源不同,未打叢書的“旗號”??上驳氖?,這些古塔印痕不僅未被抹去,還得到了同行的好評,這鼓勵我們把這套叢書繼續(xù)出下去。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所的前身是陳白塵教授主持的戲劇研究室。
內容概要
本書是《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叢書》之一,書中收錄了《清麗而越軌的筆致——論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女性導演的女性意識表達》、《性別批評與華語電影的跨文化研究——“聚焦女性:性別與華語電影”》、《性別·階層·女性神話——中國20世紀30年代左翼電影與第六代電影中的底層女性形象比較》等文章。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書籍目錄
“非人化”與“非女性化”同時完成——所謂“紅色經(jīng)典”電影中的女性描寫中國當代女性導演的藝術追求和生存景況性別文化意識與電影性別敘事策略女子獻祭:中國影像敘事體系中的儀式原型論電影《人·鬼·情》的女性主義意義烈女追日還是飛蛾撲火?——也談電影《立春》中的人物形象王彩玲倫理絕境中的女性選擇——談《圖雅的婚事》、《左右》和《色戒》女性形象、女明星與女性身份的漂移遮掩、表達與大敘述下的小故事——性別、電影與傳統(tǒng):早期中國電影中的女性的社會形象的變化中國電影中的女性銀幕角色演變研究靈與肉的重新建構:身體,表演,及其他——對當代中國電影女明星“女性氣質”的研究論“滿映”的女性形象與女明星的塑形愛在他鄉(xiāng)的季節(jié)——論當代華語電影中女性身份漂移的表征女性作者與女性意識表達唐書璇:香港電影中的“女性作者”論張婉婷電影的文化鄉(xiāng)愁與國族認同歷史、空間與敘述策略——論香港女性導演的離散美學清麗而越軌的筆致——論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女性導演的女性意識表達論李玉三部影片中性話語的性別政治意義作為電影制片人的王漢倫和楊耐梅的研究戰(zhàn)爭與愛情的“雙性同體”敘事——《柳堡的故事》的女性主義解析記錄基層婦女的歷史——艾滋病題材紀錄片《中原紀事》和《關愛之家》研究身體敘事與性別互文性性力與生殖力的敘事角逐;華文電影中男女導演對女性身體的不同想象——以《色戒》、《蘋果》為例欲望·身體·社會——《頤和園》中的女性身體敘事及其困境李安電影中的身體美學論李安電影的性別互文性政治倫理與婦女解放“女性”的缺席與“個人”的缺席——以第四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四部獲獎劇情片為例三十年代的女性再現(xiàn):重讀《神女》和《新女性》革命倫理中的“他”與“她”的歷史——以影片《母性之光》為起點公共領域:女性的解放途徑?——“自由夢”之社會學解讀女性鏡像與當代中國大陸的意識形態(tài)變遷——以《李雙雙》、《黃土地》、《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政治話語下的他者想象——“十七年”少數(shù)民族電影的女性形象性別·階層·女性神話——中國20世紀30年代左翼電影與第六代電影中的底層女性形象比較困境突圍——論影片《蘋果》中的性別秩序和權力關系跨文化、跨媒介的性別敘事研究女性權利的畸形膨脹與女性意識的缺失——中國50~60年代與蘇聯(lián)早期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比較談反寫的中國,反寫的“民族志”——論李安四部西片中的主體意識媒介·性別·敘事——小說《色,戒》與電影《色戒》比較女性形象的顛覆與重構——李碧華電影文本解讀影片《暖》的女性主義分析性別批評與華語電影的跨文化研究——“聚焦女性:性別與華語電影”國際學術會議綜論附錄中文版“聚焦女性:性別與華語電影”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選集編選說明英文版“聚焦女性:性別與華語電影”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選集目錄
章節(jié)摘錄
在這部由8個短片組織而成的影片中,第二、第六個影片分別是《春閨夢斷》(費穆編導)和《鬼》(朱石麟編導)。前者描寫兩個女人的幾個夢,夢的情節(jié)指向性明顯,國難當頭,做夢也抗日,表現(xiàn)抗日的民族主義意識的覺醒?!豆怼穭t是表現(xiàn)一個女孩總擔心有鬼,隔壁男子覬覦其美色,夜晚裝鬼,逼得少女去他家過夜,遂將其奸污,女孩最后醒悟,認為那隔壁的人才是真正的鬼。就像《狼山喋血記》以寓言的手法表現(xiàn)出當時中國的抗戰(zhàn)情勢和意義一樣,《鬼》也體現(xiàn)出編導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的敘事過程與傾向。早期中國電影之中有三類女性形象較為彰顯突出:一是傳統(tǒng)文化人格的體現(xiàn)者;一是革命者和奉獻者;一是外族入侵的抵抗者與批判者。很顯然,這兩部短片表現(xiàn)的女性形象,正屬于第三類。這種“新女性電影”及其隱喻性所指,是其令人顫動的力量所在。在特殊的時代與歷史社會環(huán)境里,電影的宣傳作用當然存在。人們無法想象故事片或任何種類的傳播作品沒有宣傳作用,不努力尋求理解和改變人們的觀點。電影既應該被看作一種宣傳媒介,那么當它公開面對事件,就需要挺身而出,直接公開或隱喻表現(xiàn)主題。
編輯推薦
《南大戲劇論叢(5)》: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