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史黨社 頁數(shù):259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墨子》城守諸篇從內(nèi)容上講屬于軍事著作,因其中多軍事術(shù)語,文字古奧,研究向稱繁難。本書作者利用考古資料及先秦、秦漢簡牘文字資料,對《墨予》城守諸篇的結(jié)構(gòu)、作者、成書年代、學術(shù)價值以及墨學源流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史黨社,歷史學博士,1966年出生于陜西武功縣,現(xiàn)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研究員,主要從事秦史、秦文化與文獻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墨學的流傳 第一節(jié) 兩千年來的墨學——從“役夫之道”到周秦顯學,再從“隱沒”到“中興”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墨離為三” 第三節(jié) 墨、俠之辨 第四節(jié) 關(guān)于墨學在秦的討論第二章 《墨子》書及城守諸篇 第一節(jié) 《墨子》的成書及流傳、版本 附《墨子》的西譯 第二節(jié) 《墨子》書的地域特征 第三節(jié) 城守諸篇的結(jié)構(gòu)、成書分析第三章 《墨子》城守諸篇研究述評 第一節(jié) 清代城守諸篇的研究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城守諸篇的研究 第三節(jié) 1949年以來城守諸篇的研究 第四節(jié) 中國臺灣、日本學者對城守諸篇的研究簡介 第五節(jié) 歐美學者對城守諸篇的研究 第六節(jié) 城守諸篇研究所存在的問題與前瞻
第四章 《墨子》城守諸篇的價值
第五章 城守諸篇中的軍中迷信散論
第六章 城守諸篇與云夢秦簡的關(guān)系
第七章 銀雀山漢簡中的《墨子》佚篇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這九篇說的都是多種攻城之法的防御,內(nèi)容聯(lián)系非常明顯。從第一篇《備城門》開始,墨子與禽滑蕉的對話中也可看出這種聯(lián)系。畢沅本的舊目中,本組剛好十二篇,合于禽滑趨所問的十二攻城及其防御之法的數(shù)目,因此吳毓江認為這十二篇當為以十二攻城之法而名之的,應屬有理①。此十二篇,當屬《漢書·藝文志》所說的“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guān),以立攻守之勝”的兵技巧家著作,也就是《漢志》中省重的《墨子》中屬于“兵技巧家”的十二篇。這樣一來,第一篇名為“備城門”,就應不是原來的篇名,而是后人按照古書命名的習慣,取其開頭幾字命名的,這愈發(fā)顯示了本組被人整理的痕跡。以第一篇《備城門》作者稱墨子為“子墨子”而言,最初的記錄、整理者肯定是墨家弟子。本組現(xiàn)存的七篇,按照渡邊卓的研究,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乃《備城門》、《備高臨》、《備穴》、《備蛾傅》四篇。這四篇開始都有共同的設(shè)定,即托于墨子一禽滑鰲的問答。第二種類型為《備梯》,篇首有大段的序文,雖然篇中內(nèi)容也是十二攻城之法之一的“梯”,但開頭則明顯與屬于第一種類型的四篇不同。第三種類型即情況不明者,包括《備水》、《備突》兩篇。以筆者之見,情況不明者還應包括諸家輯出的《備沖》、《備堙》兩篇。第一組篇章的這三種類型,可以說明第一組,即以十二種防御之法命名的各篇,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版本”。原因也好理解,當是墨家不同弟子的記述而已。第二種類型即《備梯》篇,是值得注意的,其中既然與《備高臨》等四篇體例有異,而且點明墨子一禽子的問答在太(原作大,通太、泰)山,似乎暗示了本篇的東方來源。
編輯推薦
《城守諸篇研究》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