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史

出版時間:2010-8-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李宗侗  頁數(shù):181  
Tag標簽:無  

前言

先師高陽李玄伯先生(諱宗侗),是我國第一位兼跨古代史與文化人類學的學者。他十八歲負笈法國,人里昂大學讀書,又在巴黎大學深造。1924年返國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及中法大學,當時法國的古史專家古朗士,將民俗學知識引用于希臘古代史,獲得豐碩成果。玄伯師借用這一種研究方法,探討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現(xiàn)象,為中國古史研究新辟了蹊徑,例如他從寒食易火的風俗,與古人崇拜“火”的觀念中,取得民俗信仰的新解。玄伯師的另一貢獻,則是對于古代姓氏字源的研究。當時的民族學,于“圖騰”一詞,極多解釋。玄伯師雖然也用圖騰觀念,考察“姓”的本質,他實際著力之處,則是古文字學、語音學與古代地理各方面的綜合整理。根據(jù)古代族姓分合,得到合理的解釋。在這一工作的另一層面,則是“姓”與“氏”的結構與相應的功能,玄伯師在這一重要課題,厘清了不少自古相傳的誤解,同時,他對性、姓、命、祖、祖之所自出……等名詞的闡釋,都有精辟的見解,為這些抽象的名詞找到了古代的原義。

內容概要

李宗侗先生出身于晚清世家大族,為名臣李鴻藻之孫,南皮張之萬曾外孫。早年隨叔父李石曾留學法國,畢業(yè)于巴黎大學。1924年返國,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中法大學。1926~1933年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參與故宮文物清理和接收。抗日戰(zhàn)爭期間,護送故宮文物南遷寧滬和重慶。1948年故宮文物遷臺,參與清點整理,設立“故宮博物院”,安頓國寶。后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中國古代社會新研》、《中國史學史》、《歷史的剖面》等。     本書為其研究“中國史學史”的專著。

作者簡介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河北高陽人。出身于晚清世家大族,為名臣李鴻藻之孫,南皮張之萬外孫。早年隨叔父李石曾留學法國,畢業(yè)于巴黎大學。1924年返國,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中法大學。1926~1933年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參與故宮文物清理和接收。抗日戰(zhàn)爭期間,護送故宮文物南遷寧滬和重慶。1948年故宮文物遷臺,參與清點整理,設立故宮博物院,安頓國寶。后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中國古代社會新研》、《中國史學史》、《歷史的剖面》等。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史的起源  第一節(jié)  史之初義為史官  第二節(jié)  古代史掌于貴族  第三節(jié)  史書的演變  第四節(jié)  史的分類及其范圍第二章  上古的史書  第一節(jié)  《尚書》  第二節(jié)  《春秋》與《竹書紀年》  第三節(jié)  《左傳》與《國語》  第四節(jié)  其余上古史書第三章  兩漢的史書  第一節(jié)  《史記》  第二節(jié)  《漢書》  第三節(jié)  漢代所修之本朝史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史學  第一節(jié)  諸家后漢書  第二節(jié)  三國的史書  第三節(jié)  諸家晉史  第四節(jié)  十六國史  第五節(jié)  南北朝史第五章  唐代的史學  第一節(jié)  官修前代史  第二節(jié)  私人修撰前代史  第三節(jié)  官修當代的國史  第四節(jié)  起居注與實錄第六章  劉知幾與《史通》第七章  五代宋元的史學  第一節(jié)  五代及宋所修《唐書》  第二節(jié)  宋修《五代史》  第三節(jié)  宋人所修實錄及國史  第四節(jié)  宋代的幾部重要史書  第五節(jié)  元官修《宋史》  第六節(jié)  元官修《遼史》  第七節(jié)  元官修《金史》第八章  《資治通鑒》及其同類書  第一節(jié)  《資治通鑒》  第二節(jié)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書  第三節(jié)  諸家續(xù)《資治通鑒》  第四節(jié)  《通鑒綱目》  第五節(jié)  《通鑒紀事本末》第九章  宋代歷史考證學  第一節(jié)  《新唐書糾謬》  第二節(jié)  《五代史纂誤》  第三節(jié)  《兩漢刊誤補遺》  第四節(jié)  《資治通鑒考異》第十章  通史與鄭樵第十一章  專門史  第一節(jié)  典制史  第二節(jié)  學術史第十二章  地方史宗族史家譜及年譜  第一節(jié)  地方史  第二節(jié)  宗族史及家譜  第三節(jié)  類傳及別傳年譜第十三章  明代的史學  第一節(jié)  官修《元史》  第二節(jié)  官修及私修明代史第十四章  清代的史學  第一節(jié)  官修《明史》  第二節(jié)  清代的官修國史  第三節(jié)  清初史學家  第四節(jié)  清后期的史學家第十五章  注史與補史  第一節(jié)  注史  第二節(jié)  補史第十六章  章學誠的史學第十七章  隋唐以后的史官及史館第十八章  廿五史通論  第一節(jié)  本紀  第二節(jié)  志  第三節(jié)  表  第四節(jié)  類傳  第五節(jié)  自序  第六節(jié)  論贊第十九章  中國史學之特點  第一節(jié)  中國有累世不斷之史籍及專掌記注之史官  第二節(jié)  正統(tǒng)的觀念  第三節(jié)  書法  第四節(jié)  尊王與攘夷第二十章  史料范圍的擴充及史學的將來  第一節(jié)  史料保存流傳方法的增加及史料范圍的擴充  第二節(jié)  通史專史的研究及集體的撰述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此新的士階級興起,而孔門有弟子籍,雖有若干人的姓名,然極簡單。其名不日傳,亦非為史作也。太史公作《仲尼弟子列傳》,自謂根據(jù)弟子籍。列傳中有事跡者二十九人,有年歲者三十五人,余只有姓名。蓋弟子籍中只有姓名,其事跡乃集《論語》諸書而成之,故列傳末,太史公日:“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論語》弟子問并次為篇,疑者闕焉?!笨梢姷茏蛹c傳原不相同。況古之所謂傳為解經之書,而非記一人之行為,如《春秋》各傳是也。則以上所謂列傳之名稱始自太史公,已無疑矣。以《史記》價值而論,在其以前,古史大都以編年為主,如第二章所舉,魯史之《春秋》,及列國之史,皆用編年體是也。另外有稍具雛型之記事記言體,如《尚書》等;記譜系之諜,如《世本》等。記人之專傳尚未出現(xiàn),更無合以上諸體而貫通之者。有之,自太史公始,遂開歷代正史之宗,歷二千年而不絕,此其對史學最大價值也。但司馬遷之本意,原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且太史令職務又沿系自古代之史官,深明天文星歷。為通古今之變,故上起軒轅,下至太初,作成貫通的通史;為究天人之際,又由于其職務,在卜祝之間,故八書之中,與天人相關者有六,即《禮書》《樂書》《律書》《歷書》《天官書》《封禪書》,而列傳中之《日者》《龜策》皆與卜祝有關者。時代更易,史官職務亦有演變,但《史記》此種特點,仍影響及后世撰史者,故后世各史,多含有《天文志》《禮樂志》《五行志》等。另一種價值,是《史記》保存下若干現(xiàn)已不存在之古代史料。比如夏殷世系,若無《史記》,吾人將無從明了。此又太史公在無意中而對中國史學建立之大功也。

媒體關注與評論

先師一生治學,上探古史,下及近代,于中國古代社會、晚清歷史、中國史學史,以致說部,均有專門之研究。于中國史學史,晚年鉆研尤多,成一家之言。于中國古代文化及社會發(fā)展,先師實為采用人類學研究方法之肇始者,是以在古史隱微處,能多所發(fā)明。于清代史實,先師以世家子弟,多聞博識,能道人所未能道,對清代文獻之熟諳及運用,恒有獨到之處。先師早年擔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1948年故宮文物遷運臺灣,又協(xié)助清點整理,設立“故宮博物院”,安頓國寶。其間玄伯師、李濟之師二人均出力不少。我忝列先師門下,受恩最深最久,特借此機緣,介紹先師的貢獻,愿國內學術界,有人從先師遺作中,也有如我一樣的機會?!  T下受業(yè)許倬云述

編輯推薦

《中國史學史》:李宗侗著作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史學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大32開,簡體橫排,紙質好,字體清晰。書中對史的概念考證了一翻,史就是人的手拿簡冊。通俗易懂,看后對中國史書有個較為清晰的了解??上]對清史作較詳細的介紹。
  •   介紹詳細有深度
  •   是一本經典書籍,在國外也出名了。
  •   體系清楚,結構緊湊,史學史入門讀物。
  •   封面有損壞
  •   遠遠沒有序言那般精彩,真沒有找到是如何成一家之言的。重于敘述史料,缺少獨特的認識
  •   前幾天買的,收到后封面有折痕,內頁有皺痕,不爽試著提交還書,兩天就收到了,滿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