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日]尾形勇  頁數(shù):258  譯者:張鶴泉  
Tag標簽:無  

前言

  日本著名的東洋史家、日本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東京大學教授尾形勇博士的名作《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已由中國學者張鶴泉先生譯成中文,即將同中國讀者見面。這無疑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又由于作者和譯者都是我的朋友,所以當張鶴泉先生囑筆者為此書中文版作序的時候,我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作為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的會長和尾形勇教授的老朋友,我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 〔贿^,當提起筆來開始完成這一任務的時候,才覺得這篇序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寫。因為《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是尾形先生的一部力作。這部著作不僅在日本國內有巨大影響,對中國學者來說也并不陌生。我見到的不少中國古代史專家的書架上都有這部書的日文本,幾年前的《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上還專門對此書加以評介。該書的立論嚴謹、資料翔實、觀點新穎,皆為中國史學家所欽佩。

內容概要

本書中所探討的是關于中國古代國家構成的特征問題。這個問題一直是中國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中外學者均在這方面作了很多的研究,日本學者尤其注重從中國古代家族和國家關系上說明這一問題。在他們的研究成果中,比較流行的看法是“家族國家觀”。雖然“家族國家觀”有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共同之處,即在于把中國古代的國家構成看成是家族的簡單擴大。而本書作者卻對這種流行的觀點持不同的意見,他寫作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突破對中國古代國家構成認識上的這種傳統(tǒng)模式。因而,他在批評“家族國家觀”存在的缺陷和錯誤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古代皇帝的統(tǒng)治是建立在一種以君臣關系為媒介的秩序構造上的理論。

書籍目錄

中譯本序中譯本序二中譯本序言前言序章 中國古代帝國的統(tǒng)治體制和家族主義 第一節(jié) 序論——所謂“家族國家觀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的中國論中的“家”和國家  一 西歐中國國家觀的展開(其一)  二 西歐中國國家觀的展開(其二)  三 中國近代的國家觀  四 日本的中國國家觀的展開(其一)  五 日本的中國國家觀的展開(其二)    六 正統(tǒng)“家族國家觀”問題所在 第三節(jié) 戰(zhàn)后古代帝國論中的“家”和國家  一 公權和“父家長制  二 “家”和“共同體  三 “家人”和君臣關系 第四節(jié) 問題所在和考察方法第一章 古代姓氏制的展開和“家”的建立 第一節(jié) 有關“家”建立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漢代的“姓”和“家  一 漢代“姓”的特征及其種類  二 漢代的有姓者和無姓者 第三節(jié) 周代姓氏制和漢代的“姓  一 周代的“姓氏  二 漢代“姓”的形成  三 “姓”和“家”——一小結第二章 從自稱形式看君臣關系 第一節(jié) “臣某”形式和君臣秩序  一 “臣某”形式的各種表現(xiàn)  二 皇帝本身的“臣某”形式 第二節(jié) “臣某”形式在制度上的位置  一 “不臣之禮”和“賓客之禮  二 “殊禮”的“不名”形式  三 “外臣”的“不名”形式  四 “臣某”形式的周邊——小結第三章 “臣某”的意義和君臣關系 第一節(jié) “臣”和“稱臣”的意義  一 “稱臣”構造的建立過程  二 “臣”和“臣妾  三 “臣”和“民 第二節(jié) “稱名”以及“某”形式的意義  一 所謂“父前子名”和“某”的形式  二 先秦時代的“某”和“臣某”形式  三 “稱名”的意義和“臣某”形式——小結第四章 “家”和君臣關系 第一節(jié) “君臣”的世界和“父子”的世界  一 “忠”“孝”的“并立  二 “君臣”、“父子”之別和“家  三 “公”“私”的區(qū)別和“家 第二節(jié) “君臣之禮”和“家人之禮  一 關于“家人”一詞  二 “家人之禮”和君臣秩序  三 皇帝的“家人之禮 第三節(jié) 在君臣關系構筑過程中“家”的位置  一 官吏和“家  二 民庶和“公事  三 君臣關系與身份制——小結第五章 國家秩序和家族制秩序 第一節(jié) “天下一家”的意義及構造  一 “天下一家”的各種表現(xiàn)  二 “天下一家”的構造 第二節(jié) “國家”“公家”等語義及其位置  一 “公室”和“帝室  二 “公家”和“官家  三 帝室和“國家 第三節(jié) “漢家”的意義和構造  一 “漢家”的用例及其語義  二 “漢家”和“漢氏”——小結第六章 古代帝國的秩序構造和皇帝統(tǒng)治 第一節(jié) “天子”“皇帝”的區(qū)分和國家秩序  一 皇帝的自稱形式和即位禮儀  二 “天子”和“漢家”的新構造 第二節(jié) 帝位繼承中“家”的問題  一 異姓間的繼承和“天子”位  二 同姓內繼承和“皇帝”位——小結終章 中國古代帝國的秩序構造 第一節(jié) 身份制的秩序和國家秩序  一 “良賤制”和國家秩序  二 唐法上“賤民”的地位  三 國家秩序中身份制的作用——小結 第二節(jié) 家族、君臣、身份、國家——結論  構成本書基礎的已發(fā)表論文一覽譯后記附記

章節(jié)摘錄

  確實,正如吳虞所說,儒教是支持兩千余年的皇帝統(tǒng)治的最大支柱。儒家思想的基礎,是以“孝”這一道德觀念為代表的家族倫理。這一論點是毋庸質疑的。另外,即使從匯集于“天下國家論”中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孟子·離婁篇上》),以及《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秩序構成原理來看,也可充分認識到,儒家所要求的國家秩序是家族秩序的擴大反映。因此,只有“家族國家”才是儒家的理想。正像桑原指出的,即使秦漢時期以后,“天下一家”的語句也是屢見不鮮的。所以,不可否定,儒家的理想即使在皇帝統(tǒng)治之下,也具有固定的可能性。因而,在祖述儒家思想的理論時,認為“國家是‘家’的擴大”的見解,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一種國家觀了。為了充實自己的觀點,吳虞從孟德斯鳩的中國專制國家論中引用了一部分內容;桑原介紹了一些法國傳教士的諸多西歐見聞和論述。由此可見,正如在后面的篇幅中還要詳細闡述的,自發(fā)現(xiàn)中國的專制主義政體以來,在西歐人的中國論中,基本上是一貫肯定儒教作用的。在原原本本地接受“西歐的看法”方面,“家族國家觀”也確保了一個根據(jù)。  然而,應該看到,以氏族制秩序為背景而形成的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和周代“封建制”瓦解后而建立的皇帝統(tǒng)治體制之間,也不是毫無矛盾和分歧的。這樣,不能過于忽視支撐皇帝統(tǒng)治而建立的法家思想的意義。若采取這種立場,就會把儒教直接比定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首先在視為儒家思想的理論中,即直接把國家秩序具體化為“家族國家觀”上,發(fā)現(xiàn)值得探討的余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本書作者尾形勇師出東洋學泰斗西島定生門下,在中國秦漢史以及中國古代國家形態(tài)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對家、國、臣、民、天子、皇帝、家人、國家、官家等一系列政治稱謂的條分縷析和深入考證,揭示了中國古代帝制時期,究竟是依靠何種政治方式實現(xiàn)了較為穩(wěn)定的管理和統(tǒng)治,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家與國家之間既緊密聯(lián)系又嚴格區(qū)別的復雜關系。
  •   本書可謂對于中華帝國國家(朝廷)的家族主義基礎,或稱家族國家論,給予了最為詳盡的剖析。除了對原始史料的征引之外,作者還對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給予了廣泛的參考。
  •   家族史研究,日本學者的強項,不少觀點耳目一新,經(jīng)典之作!
  •   家族史研究,日本學者的強項。很值得一讀
  •   這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歷史的一本好書,史料詳盡,觀點鮮明。
  •   日本的中國古史研究的代表
  •   我發(fā)現(xiàn),日本人的作品,角度小,但都很細很深,非常好!
  •   早年有吉林文史版,現(xiàn)中華重出,雖然定價有些坑爹,但功德無量
  •   雖說是日本人寫的著作,但讀起來并無障礙,就像讀中國人自己寫的一樣,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何等深入與廣泛。相比之下,我感覺,倒是中國人對日本的研究太少,明顯落后于日本對中國的研究。這種情況并不利于中國的學術研究。
  •   趁著打折趕快買一本,要不很快又要沒貨了。書就不說了,絕對經(jīng)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