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6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釋印順 頁數(shù):31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匯集了印順法師有關印度佛教的精彩論述,內(nèi)容涉及印度佛教史上一些關鍵性問題,如:破僧、佛滅紀年、結集、教難;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阿難、龍樹、世親;以及印度佛教的流變等關乎佛教發(fā)展的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
釋印順(1906—2005),當代佛學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佛學著作四十余種,陸續(xù)結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專著。印順法師對佛教的教史、教理與教制作了廣泛、深入、系統(tǒng)的梳理與闡釋,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成為漢語佛學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內(nèi)外學術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書籍目錄
一 佛滅紀年抉擇談 一 緒言 二 阿育王傳的內(nèi)容 三 編纂的時地考 四 優(yōu)婆毱多中心的法系 五 阿育王中心的王系 六 二大傳說的比觀 七 結論二 佛缽考三 敬答《議印度之佛教》四 論提婆達多之“破僧”五 王舍城結集之研究六 論毗舍離七百結集七 阿難過在何處八 佛陀最后之教誡九 印度佛教流變概觀一○ 須彌山與四洲一一 龍樹龍宮取經(jīng)考一二 世親的年代一三 釋伽羅王盧頭陀摩一四 阿梨車毗伽的自移塔一五 《楞伽經(jīng)》編集時地考一六 佛教之興起與東方印度 一 東方與西方 二 婆羅門眼中的東方 三 瞻波中心的古印度 四 東方王族的興衰 五 奧義書與東方王朝 六 釋迦族來自東方 七 釋尊時代的印度國族 八 東方新宗教的勃興 九 釋迦的真諦 一○ 結論一七 略說廚賓區(qū)的瑜伽師 一 瑜伽師與廚賓 二 阿毗達磨師 三 經(jīng)部譬喻師 四 大乘中觀師 五 瑜伽師 六 大乘瑜伽師 七 秘密瑜伽師一八 從一切世間樂見比丘說到真常論一九 論笈多王朝的王統(tǒng)二○ 北印度之教難 一 緒言 二 三惡王毀法的傳說 三 迦旃延與僧伽羅剎的忠告 四 千年法滅說的修正 五 廚賓滅法與師子比丘 六 彌羅掘的滅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三三惡王的預言,佛典中記載得很多。這雖表現(xiàn)為預言的形式,但不是預言,是編纂者目睹身經(jīng)的事實。釋拘,即賒迦人,即漢書所說的塞種。缽羅,即波羅婆(Pahlava)人,是侵入印度的安息(波斯)人。閻無那,即希臘人,印度稱他為Ya-vana。三惡王的侵入印度,即賒迦人、希臘人、波羅婆人的侵入西北印度所起的大擾亂。賒迦人在南、希臘人在北、安息人在西的割據(jù)局勢,可看出編纂者是在犍陀羅一帶的。當時的情勢是這樣的:賒迦人沿印度河(Sindhu River)的下流,向東侵入。那時,先侵入北印的希臘人——猶塞德謨(Euthyrde.mos)王家,還保有五河(Panjab)地方,而安息人活躍于高附河(Kabul River)以西。這一占據(jù)三分的動亂局勢,是西元前五〇年左右的事。不久,局勢變化:希臘人的統(tǒng)治,為賒迦與波羅婆的合力所摧毀。到了西元五。年頃,貴霜王朝的兵威,到達了高附河流域。賒迦與波羅婆人在北印的權力,又迅速崩潰。本傳說三惡王的擾亂,說東方也混亂得很。希臘人的權力還在,而貴霜王的兵威還沒有來:這幅全印的政治地圖,明顯是西元前一世紀末年的情況。三惡王的擾亂,摩伽提王種被滅絕,編人了本傳。編纂者正在懷念一阿育王那樣的國運治平,佛教得到安定開展的時代。但是局勢太混亂,光明的希望,在印度一點也找不到,佛教是到處遭受嚴重的損失。佛弟子這才唱出滅法的預言,策勵佛弟子的加深警覺。從這種政治局勢而論,本傳的編纂,必在西元前一世紀末年。離阿育王的時代,約二百年。
編輯推薦
《印度佛教論集》: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