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名士研究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劉蓉  頁數(shù):256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很高興地看到劉蓉博士的著作《漢魏名士研究》就要出版了,我也很高興能有機會給這部著作寫序。我給自己和別人的著作寫過不少序,但給自己的弟子寫序,好像還是第一次。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一直以來都是史家格外關注的非常有特色的社會階層。士族從曹魏以來不斷發(fā)展,到東晉時演變?yōu)檩^為典型的門閥政治,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都處于整個社會的主導地位,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特色。關于士族的形成,學者多傾向于魏晉士族從東漢世家大族演變而來,至于其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則多闕而不論?! ⑷匮芯颗c探討的,正是這一史學領域中的重大問題。她通過對漢魏名士的深入系統(tǒng)考察,提出了漢魏名士是由東漢世家大族轉(zhuǎn)化為魏晉士族的過渡形態(tài)的新見解,為克服士族和士族社會形成史研究的盲點,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破解之道。在具體的論述中,劉蓉以名士階層的內(nèi)部分化作為考察和分析漢魏政治生態(tài)演變的基本線索,這就為研究漢魏政治史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和視角。這樣,從對社會階層的分析考察著手,劉蓉在魏晉士族的形成問題上,提出了獨樹一幟的極具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并進行了個性鮮明而又嚴密細致的論證。她的學術(shù)見解與研究成果可以說是魏晉士族研究、魏晉南北朝社會史研究領域中的突破性進展。她所提出的漢魏名士為士族形成中的過渡形態(tài)的新見解,以及具體論證過程中的諸多創(chuàng)見,如漢魏名士的地域特色,魏晉之際名士價值取向的分野,名士中的事功派與浮華派,名士與皇權(quán)的相互依賴、矛盾及最后達到平衡等問題,都值得史學界進行廣泛研究和討論。

內(nèi)容概要

  魏晉南北朝的士族,是中國歷史上獨具特色的社會階層,也是歷代史家關注的焦點。關于士族的形成,學者多傾向于魏晉士族從東漢世家大族演變而來,至于其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則多闕而不論。《漢魏名士研究》圍繞這一史學領域中的重大問題,通過對漢魏名士的深入系統(tǒng)考察,提出了漢魏名士是由東漢世家大族轉(zhuǎn)化為魏晉士族的過渡形態(tài)的新見解,為克服士族和士族社會形成史研究的盲點,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破解之道。

作者簡介

  劉蓉,女,生于1971年,陜西綏德人。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1992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考入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攻讀先秦史,2002年獲史學碩士學位;2002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師從何茲全先生,攻讀秦漢魏晉南北朝社會史,2005年獲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已在《文史哲》、《史學月刊》、《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文史知識》、《歷史教學》、《歷史檔案》、《東岳論叢》、《求素》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多篇,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陜北歷史民俗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BZS043)。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區(qū)域文化史。

書籍目錄

序緒論第一章 東漢以來名士階層的形成第一節(jié) 名士的興起——以潁川、汝南、南陽郡為中心一、汝潁南陽的經(jīng)濟與社會二、汝潁南陽文化圈的形成第二節(jié) 名士與黨錮一、三李杜事件與漢末政治二、汝南名士與漢末政治小結(jié) 名士階層的形成及其特點第二章 漢魏名士階層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名士的重新崛起一、黨錮名士及受株連者之再起二、名士袁紹三、名士曹操第二節(jié) 漢末名士的地域局限及其政治影響一、漢魏之際的汝潁、冀州名士二、曹操據(jù)有兗州與兗州之叛三、汝潁名士與譙沛集團四、譙周勸降與漢魏之際地域觀念的轉(zhuǎn)變小結(jié) 名士階層的地域分化與融合第三章 名士階層的內(nèi)部分化第一節(jié) 漢魏名士中的事功派與浮華派一、事功派名士及其特點二、浮華派名士及其特點第二節(jié) 事功派與浮華派名士的沖突一、事功派與浮華派名士的分歧二、魏明帝禁浮華三、事功派與浮華派名士的沖突小結(jié) 事功派與浮華派名士的沖突與融合第四章 從名士到士族第一節(jié) 名士與皇權(quán)力量的消長一、建安名士對于皇權(quán)的進一步?jīng)_擊二、名士與曹魏皇權(quán)的妥協(xié)第二節(jié) 名士及其特點一、“士名”與“名士”二、名士的特點三、名士階層特權(quán)的獲取小結(jié) 名士階層的凝固結(jié)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東漢以來名士階層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名士與黨錮  東漢中后期以來,政治日益腐化,外戚、宦官輪流執(zhí)政,清流士大夫與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最終發(fā)展為桓、靈時期的黨錮之禍。黨人名士因共同的政治取向和價值理念,結(jié)為“同志”,開始形成為自覺的群體,名士階層由此而興。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于漢末政治及黨錮之禍進行細致考察  一、三李杜事件與漢末政治  宋人洪邁曾注意到歷史上有四“李杜”,《容齋隨筆·容齋四筆·四李杜條》載:  漢太尉李固、杜喬,皆以為相守正,為梁冀所殺。故掾楊生上書,乞李、杜二公骸骨,使得歸葬。梁冀之誅,權(quán)勢專歸宦官,傾動中外,白馬令李云露布上書,有‘帝欲不諦’之語?;傅鄣米嗾鹋葡卤彼陋z。弘農(nóng)五官掾杜眾,傷云以忠諫獲罪,上書愿與云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后襄楷上言,亦稱為李、杜。靈帝再治鉤黨,范滂受誅,母就與之訣,日:“汝今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敝^李膺、杜密也。李太白、杜子美同時著名,故韓退之詩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狈菜睦?、杜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魏名士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