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姚錫光著,李吉奎整理 頁數(shù):150 字數(shù):10000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宋司馬子魚之言日:“明恥教戰(zhàn),以殺敵也?!狈蛉彰鲪u,則必有可恥之事與雪恥之道,播諸命令,勒為成書,昭示國人,所以生其怒敵之心而作其同仇之愾。故古者不以言敗為恥,而以不能雪恥為恥。左氏紀(jì)楚莊之業(yè),謂“日討其國人而訓(xùn)之”,而訓(xùn)辭不詳,意者必稱召陵城濮之辱,以警其民而生其憤。故能軍不罷勞,民無怨嵩。至秦孟明三年拜賜之言,吳夫差立人于庭之詔,越句踐嘗膽臥薪之烈,或昌言于眾庶,或喻志于二三臣,要其復(fù)仇雪恥之心,其致一也。蓋禍莫甚于諱敗,而功莫大于知恥。方我咸豐之季,法之?dāng)∮谄找玻鋺K死憂辱之狀,法人摹以油繪,演以光鏡,任國人縱觀;且植木表通衢,如償?shù)陆疱X體積,大書其上,所以啟通國愧憤之心,迄今其國人道之,士夫涕演,婦孺切齒,故甫蹶而即振。遠征上古則如彼,近鑒泰西則若此,而知古人《小戎》板屋之詩,皆其士大夫憂患之心所積而致也。
內(nèi)容概要
姚錫光(1854—1930年),字石荃、石泉,江蘇丹徒人。曾先后入李鴻章、張之洞、李秉衡幕府。任安徽石埭、懷寧知縣,累保道員。 《東方兵事紀(jì)略》是姚錫光在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割地賠款“痛深創(chuàng)劇”的打擊下,為“明恥”而作的書。該書敘事平實生動,記載完整周詳,是當(dāng)時人記載甲午戰(zhàn)爭史的權(quán)威之作,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影響和史料價值,對甲午戰(zhàn)爭史研究有深刻影響。
作者簡介
姚錫光(1854-1930年),字石荃、石泉,江蘇丹徒人。曾先后人李鴻章、張之洞、李秉衡幕府。任安徽石埭、懷寧知縣,累保道員。
書籍目錄
序卷一 釁始篇第一 援朝篇第二卷二 奉東篇第三 金旅篇第四卷三 遼東篇第五 山東篇第六卷四 海軍篇第七 議款篇第八卷五 臺灣篇上第九 臺灣篇下第十卷六 表第十一(未刊) 圖第十二(未刊)
章節(jié)摘錄
方鶴年之得九成書也,立以聞;而總署及北洋大臣,亦先后人告。于是我海疆戒嚴,征發(fā)號召,絡(luò)繹于道。命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督福建水師赴臺灣觀動靜。令福建藩司潘霨、臺灣道夏獻綸往就從道議。六月初一日,霨、獻綸挈法員二,乘兵輪二艘抵瑯嶠灣,明日登岸。倭兵露刃夾道立,霨、獻綸抵車城客館僦日營詰從道兵故,反復(fù)論辯,持不下。初六日,仍就營申前議,競?cè)詹粵Q。初七日,日出而會,日呋無成說。從道崛強不可理爭,霨忿甚,將拂袖起。從道止之,從容謂:“我國暴師海外,糜財勞師,為貴國辟草萊,鋤頑梗,費用耗損,豈可勝計?”蔚日:“若然,則將為日本償軍費?!蹦思s以證佐,及昏成議三則:一、中國償日本兵費;二、中國嚴馭臺番,令日本漂民無罹損害;三、立約后,日本兵盡撤出臺灣。議定,霨、獻綸登輪去,而償款之說起。當(dāng)從道東渡,前光亦以公使來京師,與我總署議,不諧,勢將構(gòu)兵。日本即征兵諸道,商購鐵甲艦于英。我則筑炮臺于澎湖諸島,設(shè)海底電線于臺灣,購毛瑟槍三萬支于德國,議購鐵艦于丹國。而歐美??驮趦蓢?,論彼我曲直強弱,日付新聞紙,乘機鼓煽,船艦兵械價三倍。日兵踞龜山者,以暑雨疾病,棺楷相望,進退維谷。我閩撫王凱泰將兵二萬五千,將渡臺,倭人聞之大懼,以其內(nèi)務(wù)卿大久保利通為全權(quán)大臣來議,李仙得從焉。七月,抵京師,至總署,先辯論“番地”所隸之經(jīng)界,尤齟齬,兩月不決。
編輯推薦
《東方兵事紀(jì)略》:近代史料筆記叢刊。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