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通史(全八冊)精

出版時間:2010-09-2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楊萬秀主編,鐘卓安副主編,汪叔子副主編  
Tag標簽:無  

前言

廣州是廣東省的省會,廣東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華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廣州有許多名字。她早期稱番禺,又有楚庭、羊城、穗城之稱。至三國時期,始有廣州之稱。到隋朝時又一度改稱番州。還因廣州四季常青,花香飄逸,享有“花城”的美譽。廣州依山帶水,有著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北回歸線在市境中部偏北穿過,全市約三分之二的地區(qū)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低緯度及瀕臨南中國海的共同作用,使廣州一年內冬夏季風交替,光能充沛,雨量豐富,宜于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生產。廣州又居于廣東海岸線的中央,西、北、東三江的匯合處。南部珠江口水道密布,島嶼星羅,出海水道眾多,其中以虎門、橫門、磨刀門、崖門等最著名。這為廣州成為我國遠洋航運的優(yōu)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提供了條件。廣州市現有土地面積7434.4 平方公里,轄越秀、荔灣、海珠、蘿崗、南沙、黃埔、天河、白云、番禺、花都等10區(qū)和增城、從化兩市(縣級)。全市常住人口約1050萬。

內容概要

《廣州通史》記述時間從遠古到1991年,即1992年初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之前結束,此后,廣州歷史開始了另一新的篇章。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廣州的地域概念也在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廣州通史》記述的空間以今天的廣州市區(qū)為主,涉及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管轄范圍。全書分為古代卷,從遠古至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近代卷,從鴉片戰(zhàn)爭至1917年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前;現代卷,從護法運動至1949年廣州解放;當代卷,從廣州解放至1991年。根據歷史發(fā)展的實際,我們把廣州近代史的終結,劃定在1916年袁世凱、龍濟光對中國和廣東(廣州)統(tǒng)治的結束。而以1917年孫中山發(fā)動的第一次護法運動為廣州現代史的開始。這既凸顯了第一次護法斗爭在廣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可使孫中山等革命黨人領導的以廣州為基地的多次護法斗爭有機相聯(lián),完整而不分割。孫中山高舉護法大旗,帶領革命黨人于1917年和1920年兩次南來,欲將廣州建設成護法運動的根據地,并進而統(tǒng)一全國。這一時期的廣州一直是全國民主革命力量集結的中心,以護法首都之盛名而耀目于四方。其護法精神深植于廣州人民之中?! ”咎讌矔€包括:《廣州通史 古代卷 下冊》、《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上冊》、《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下冊》、《廣州通史 現代卷 上冊》、《廣州通史 現代卷 下冊》、《廣州通史 當代卷 上冊》、《廣州通史 當代卷 下冊》。

書籍目錄

《廣州通史 古代卷 上冊》 總序 本卷前言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廣州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與地形地貌   一、自然環(huán)境   二、地形地貌  第二節(jié) 廣州地區(qū)遠古時代的社會狀況   一、舊石器時代的嶺南先民   二、廣州地區(qū)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三、新石器遺址反映的古人類生活與習俗   四、廣州與東南沿海其他地區(qū)的經濟文化關系   五、五羊的傳說  第三節(jié) 先秦嶺南的青銅文化   一、嶺南青銅器概況   二、古文獻反映的青銅時代社會狀況  第四節(jié) 南越族及其社會狀況   一、南越族的興起和分布   二、南越族的經濟和文化習俗   三、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對南越文化的影響   ……《廣州通史 古代卷 下冊》《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上冊》《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下冊》《廣州通史 現代卷 上冊》《廣州通史 現代卷 下冊》《廣州通史 當代卷 上冊》《廣州通史 當代卷 下冊》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廣州地處中國大陸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端,位于東、西、北三江的匯合處,瀕臨南海,背靠白云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如春,繁花似錦。廣州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最早的歷史可上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近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發(fā)現了一些原始居民活動留下的文化遺址。如南海西樵山細石器遺址、佛山河宕遺址,以及廣州市東北郊龍洞飛鵝嶺遺址,都屬于新石器晚期的山崗遺址。這些遺址出土的石器中,磨制雙肩石斧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反映出當時的經濟生活,是以原始的鋤耕農業(yè)為主。在廣州市北郊新市發(fā)現的葵涌貝丘遺址,文化堆積分布在一個高出四周稻田約20米的山崗西坡及北坡上,出土物以印紋軟陶和磨制的雙肩石斧為代表。在堆積層中,有大量貝殼,包括淡水生殖的蜆蚌和咸淡水交匯處生殖的螺蚶等動物貝殼,反映出居住此地的廣州先民的經濟生活,以漁獵為主,也開始了原始的鋤耕農業(yè)。這些考古發(fā)現證明,從新石器時代起,廣州地區(qū)的先民已經在此從事漁獵和原始農業(yè)生產。

后記

本卷所述,是《廣東通史》近代部分的內容,它從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開始,止于1916年龍濟光廣東(廣州)統(tǒng)治的結束,凡76年。時間不長,但內容豐富,因為它是廣州歷史從古代到現代的大轉折時期,新舊交替,異彩紛呈,各式各樣的人物和事件紛紛登場,時現時滅,盡顯本色。要準確把握這一復雜多變的“斷代”歷史,實非易事。為此,我們組織了六位相關專家,歷時十三載,數易寫作提綱,多易文稿,才完成現在與讀者見面的這卷史書。盡管我們竭盡全力,不敢怠慢,但因我們的知識和寫作水平均有限,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唯有敬請各方人士和讀者不吝指點賜教,以便日后擇機改正。我們本著文責自負的精神和便于與讀者溝通的原則,現將本卷作者及其所撰章節(jié),按序列單如下;鐘卓安第一、三章,汪叔子第二、四章,張?zhí)O第五、六章,劉圣宜第七、八章,郭小東第九、十章,倪俊明第十一章。本卷書稿,先后請中山大學李吉奎教授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方志欽研究員審示全稿,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張磊研究員、中山大學林家有教授、邱捷教授等,審示部分章節(jié)。對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均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編輯推薦

《廣州通史(套裝共8冊)》由中華書局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廣州通史(全八冊)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資料豐富,研究較有深度。
  •   有點封建正史的味道,因而未能將一些被正史所不齒的但卻對歷史有貢獻的人記錄在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