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龐樸 頁數(shù):117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yōu)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余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jīng)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爸袊膸臁笔占儆嗄陙淼拿诸惓霭?,便是以新世紀的歷史視野和現(xiàn)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yè)績的宏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yè)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歷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爸袊膸臁边x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yǎng),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tài)度,投入到這項規(guī)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來。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龐樸先生的學術代表作之一,完稿于1984年,在當時的學術背景下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儒家辯證法"這一命題,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了儒學中包括仁義、禮樂、忠恕、圣智、中庸等基本理論范疇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書中明確提出的"一分為三"觀念和方法,對儒學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本書使用的是中華書局1984年版本。
作者簡介
龐樸(1928~),字若木,原名聲祿。江蘇淮陰人。當代著名哲學家?,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fā)展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表。長期致力于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出土簡帛方面的研究,在海內(nèi)外學術界有廣泛的影響。
書籍目錄
引論仁義禮樂忠恕圣智中庸三分
章節(jié)摘錄
可是,他們卻又并不甘干目前的弱者地位,不安于無法理解的命運的支配,他們不無僥幸地在想:目前的秩序可以稱得起“正”么?焉知明天不再變成“奇”;自己的現(xiàn)狀的確很弱了,今天的強者不也原是弱者變來的么?于是他們欣然確信:既然向對立轉化是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那么只有處在弱的地位上,才算立于不敗之地;而強者,倒是注定要隨時倒霉的。所以他們進而宣布,這個不敗的“弱”,就是他們終于找到了的“極”: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為用人之力,是為配天,古之極也。(《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八章)弱是極,而且是“古之極”,即從來如此的行為準則。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顯然忘記了自己祖先以強取勝的光榮歷史,反而自甘于目前的弱者地位了。從不甘于自己的弱者現(xiàn)實出發(fā)去尋求解脫,卻制造出一套自甘于弱者現(xiàn)實的理論體系。這就是道家的歷史悲劇。其實,弱之轉化為強,有如強之轉化為弱一樣,是需要種種主客觀條件的,而且還要合乎總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能只憑愿望和推理。他們既已被社會浪潮沖刷出來,又籌集不到足夠的條件,只能是在歷史風云面前愈形衰落,直至消失,這倒真是他們所應該知道麗不能知道的“道之用”。在這樣的規(guī)律作用之下,由弱向強倒轉過去的前景,在道家人物那里,從開始的充滿詩意的奢望,不免慢慢褪色為只供自嘲的絕望。這就是從老子到莊子的思想演變之所在。所以在莊子那里,唱的是整整降了兩個八度的低調(diào):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編輯推薦
《儒家辯證法研究》: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