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傅佩榮 頁數(shù):197
Tag標簽:無
前言
“經(jīng)典”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式體會,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學習經(jīng)典時,入門階段難免有其限制,也就是說,即使將經(jīng)典內(nèi)容熟讀成誦,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于是,入門階段所學的經(jīng)典往往只是《論語》與《孟子》的部分篇章,以致對儒家的認識也還不夠完整,更談不上道家或更復(fù)雜的《易經(jīng)》了。但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我們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將日益高深開闊,然后終究要求助于更多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在這個“私塾班”里,我初步預(yù)計介紹的經(jīng)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家熟知的《論語》《孟子》之外,加上《老子》《莊子》與《易經(jīng)》。
內(nèi)容概要
莊子,姓莊,名周,生年約在公元前三七○年至前二八○年之間。那是個動蕩不安、戰(zhàn)亂頻仍的戰(zhàn)國時代,也是傳統(tǒng)秩序與價值系統(tǒng)面臨崩解與重建的危機開頭。莊子在深度煩惱中,洞察了人生智慧。“道”是究竟真實,宇宙萬物(當然連人在內(nèi))是源之于道,又將回歸于道的。因此,由“道”的觀點看待人生,只會有覺悟的喜悅,而不會有情緒的波動了。莊子可以活在當下,也十分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在物質(zhì)上極度窮困,并不妨礙他在心靈中無比充實。 就從這種體認出發(fā),本書分為四輯:一、“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從魚的快樂到庖丁解牛,無不彰顯萬物相通的理趣。二、“提升人生的修養(yǎng)境界”,從果若木雞到鼓盆而歌,其間亦有循序漸進的不同階段。三、“怡然自得的處世哲學”,從黏蟬老人到得意忘言,每一則故事都發(fā)人深省。四、“凌忽世俗的標桿之外”,從誰是美女到大鵬南飛,展現(xiàn)了心靈的超升潛力。合而言之,這就是逍遙自在的人生。即使無法立刻體認這樣的意境,也可以在閱讀每一則短文時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曾獲臺灣地區(qū)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獎項。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來,傅教授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講座,還多次應(yīng)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團作傳統(tǒng)文化講座。近年來,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國大陸演講。著作逾百部,中國大陸已出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向莊子借智慧》、《哲學與人生》、《傅佩榮心得》、《儒家與現(xiàn)代人生》等。
書籍目錄
自序 輕輕松松學莊子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 魚的快樂 朝三暮四 莊周夢蝶 萬物一體 太倉稊米 天地萬物 無所不在 見利忘?!♀叶〗馀!嗐缭⒀浴o用之用提升人生的修養(yǎng)境界 呆若木雞 孝的真諦 心的齋戒 不存機心 古人糟粕 圣人之勇 存而不論 鼓盆而歌 鬼斧神工 忘適之適 自以為美 虛有其表 無視于物 變化之道 算命不準 謙讓之德 面對死亡怡然自得的處世哲學 黏蟬老人 誰來裁判 彼此相忘 活著較好 凡君不亡 心勝于劍 真人之言 運斧成風 政治藝術(shù) 弄巧者亡 句踐復(fù)國 蝸牛之角 枯魚之肆 得意忘言 唯恐有難凌忽世俗的標桿之外 用法巧妙 誰是美女 因禍得?!o動于衷 材與不材 不算落魄 畫師風格 大鵬南飛 貧不是病 三上三下
章節(jié)摘錄
魚的快樂春暖花開時,莊子與惠子相約出游。他們到了濠水的橋上,莊子望著橋下流水說:“白魚在水中游來游去,顯得從容自在,真是快樂??!”惠子立刻質(zhì)疑:“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快樂呢?”莊子答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呢?”惠子繼續(xù)質(zhì)疑:“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情況;但你也不是魚,所以下會知道魚的快樂。這樣不就結(jié)了?”莊子答說:“回到最早的問題吧!你問我‘怎么知道快樂呢?’表示你知道我知道魚快樂才問我這個問題。我是站在濠水的橋上,往下一看就知道的?!边@一段對話有兩個重點:一是人與人的溝通,要靠語言,但語言并下是唯一的溝通管道。譬如我感覺極度的快樂或痛苦時,怎么也說不清楚;即使說清楚了,別人也未必了解我的意思?!按藭r無聲勝有聲”,似乎沉默不語較為適合。魚的快樂其次,人與萬物之間,不靠語言也可以溝通。這時需要的是移情作用,就是把主觀的情感投射到對象身上。只要化解“人類中心”與“個人自我中心”的意念,就可以體驗無限寬闊的境界,感覺大自然的一切是“聲氣相通”的。這樣一來,為什么不能說“魚真快樂”呢?〔原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保ā肚锼罚┏核那f子認為,人們想盡辦法追求萬物合一的境界,卻不知道萬物本來就是相同的。這種情形叫做“朝三”。什么意思呢?養(yǎng)猴子的人拿栗子喂猴子,說:“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聽了都生氣。他改口說:“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聽了都高興。我們常用的成語“朝三暮四”就是源出于此。這句成語的原意是: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加起來都是七,總數(shù)未變,只是次序?qū)φ{(diào)而已。但是對猴子來說,朝四暮三比較可取,可以先吃多一些。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整體其實沒有差別。莊子以此為比喻,提醒我們:既然結(jié)果的總數(shù)是相同的,又何必隨之而怒、隨之而喜呢?既然萬物原本是相同的,又何必在乎先有“朝三”還是先有“朝四”呢?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就是早是晚,是大是小,也不必耿耿于懷了。換言之,如果我們堅持自己一定要在年輕時樣樣勝過別人,不就像是那群聽到“早上四升栗子”才會高興的猴子嗎?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所以,不妨保持平常心。不過,“朝三暮四”在今天的一般用法則是負面的意思,批評一個人缺乏定見或意志不堅,早上想的與晚上要的不同。而明天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了。〔原文〕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曰:“狙(jū)公賦芧(xù),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曰:‘然則朝四而暮三?!娋呀詯??!保ā洱R物論篇》)
編輯推薦
《聽傅老師講》:“經(jīng)典私塾班”系列,國學入門者的必讀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