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羌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王明珂 撰文/攝影  頁數:189  字數:1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1994夏季,我的學術生涯發(fā)生了一個重要轉變。對曾是年少輕狂的我來說,在此之前兩年得到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又在這一年得到馳名國際學界之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終身聘職.四十歲以后的學術生命中還會有什么可令人振奮的轉變?然而就在這一年,我首次踏上大陸的土地。由北京到西安、西寧,一路上造訪各地考古與民族研究機構,到處遞出我印著“哈佛大學博士”的名片,賣弄著我在西方苦讀有成的學問。直到一天,我來到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見到我碩士、博士論文中的研究主題,羌族……我的尋羌之旅便始于這一年,1994年夏季。在西安,陜西考占研究所的朋友領著我到處看西周早期遺址,我遙想,當年姬姓族如何與土著姜姓族合作開拓此基業(yè)。而后,我由西安搭上往西寧的火車。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配合照片的田野雜記,來呈現作者十幾年的尋羌之旅中所見、所聞,介紹各地羌村民眾生活與溝中的文化、傳說。這不只為了紀念一些驟然消逝的過去,而更希望借著它來呈現羌族的獨特之處――他們如一面誠實的鏡子,映照著人們難以察覺的自我本相。王明珂先生的尋羌之旅開始于1994年夏季。他說,他一路跟隨文獻記載中的歷史記憶,追尋羌人來到汶川。然而便是在此,突然,前面那些歷史臆想以及二十年來的羌族研究成為一場空幻夢境。面對真真實實的羌族,他覺得自己對人、社會、民族、歷史等等的知識貧乏得可笑。他十余年的“尋羌”之旅找到的并非傳統(tǒng),而是變遷。

作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生于臺灣,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現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在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東吳大學等校教授歷史與人類學相關課程。1994年以來,多次到川西地區(qū)進行羌族田野調查。主要研究范圍是羌族及西南少數民族,北方游牧社會之歷史與人

書籍目錄

岷江上游 一元錢的命 在川藏之間松潘 與世隔絕的村寨? 溝中的世界 杜杰的家人 高山草場 山神與地盤神 松潘城 黎光明北川 蕎麥的故事 白馬將軍與走馬將軍 漢番邊界 胡耀邦贈送的藏袍 禹里羌鄉(xiāng)茂縣 周老師與毛老師 老童與寨子里的酒 永和河壩 毒藥貓 翻越史家山梁子 水磨坪與巴卓溝 射蟒英雄的故事 三龍溝 三龍諾窩寨 黑虎五族 黑虎將軍 黑虎溝的老端公 牛尾巴寨“人過年” 沙朗與尼薩汶川 周倉背石塞雁門 瓦寺土司 馬端公 釋比經文:羌戈大戰(zhàn) 孝子與孽龍理縣 爾瑪尼(黑羌族) 弟兄祖先故事黑水 大黑水 蘇永和 小黑水的猼猓子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岷江上游一元錢的命1994年夏季,我首次來到汶川,在此我認識了幾位威州師范學校的老師。認得這幾位朋友,對往后十年我在本地的田野行旅十分關鍵,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我在威州大橋頭的一段經歷。那是一天中午,我獨自在街上閑逛。走到威州大橋頭,見許多人圍著一位算命先生,聽他說人的過去未來,圍觀者不時發(fā)出哄笑或贊嘆。我佇足看了一會兒,后來也忍不住坐上算命先生跟前的矮凳,讓他把我的命運攤在眾人之前。他問了我的生辰八字后,略為掐指算了算,便以濃濁的川西鄉(xiāng)音念著:四十三歲……四十五歲……五十歲……當時我對四川話的領受力還很差,除了幾歲幾歲外,我隱約只聽得“走南走北、走東走西,無往不利”,接著便是作為結束的“十全十美”。我從口袋中掏出兩塊錢遞給他。正要起身,他嘴里咕噥著,我依然只聽懂最后幾個字, “……十全十美”。我有點茫然不知所措。這時我身邊一個身著羌族服裝的小姑娘說: “他是要你給十塊錢!”圍觀的人皆樂得大笑。我窘迫地又掏些錢出來遞給算命先生,急急離開。我起身后,那小姑娘坐上了矮凳子。我在街上逛了一會兒,回頭又遇到那小姑娘,站在路邊一個花椒麻袋邊發(fā)呆。我跟她買花椒,隨口開玩笑地問她: “你的命怎么樣?”她搖頭不答。在找零錢給我時她才苦笑著說:“他只收我一塊錢!”這十多年來,我雖然并非無往不利,但也應著那算命先生所說“走南走北、走東走西”——我的學術旅程由四川、云南到內蒙古、新疆,由臺北到洛杉磯、波士頓。我經常想到那算命的先生、那算命只需一塊錢的女孩,以及我“走南走北、走東走西”的命。特別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想,那算命先生當時是否知道十四年后羌族要遭此劫?

編輯推薦

《尋羌:羌鄉(xiāng)田野雜記》作者他十余年的"尋羌"之旅找到的并非傳統(tǒng),而是變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尋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9條)

 
 

  •   是一本配合照片的田野雜記,來呈現作者十幾年的尋羌之旅中所見、所聞
  •   尋羌——羌鄉(xiāng)田野雜記,好書
  •   《尋羌》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羌在藏漢之間》的寫作紀實性描寫的基礎上增建了5.12之后感懷情感。不過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一個學著做學問的艱辛。其實社會學家都是非常辛苦的,跋山涉水、歷盡艱險,還要有個好身體,應付各種生活條件,例如長時間不洗澡、吃飯可能不干凈、野外各種風險等等……但如果熱愛這門學科,又喜愛戶外活動的話,那么這項工作又有很多樂趣……還有需要說明的是,一個好的社會學家必須是一半時間在學校一半時間在田野。如果恭維一點的話,作者有費孝通前輩的影子……
  •   數次與羌鄉(xiāng)擦肩而過,有機會一定去停留
  •   作者是羌族研究者,這本書記錄了他的研究足跡。
  •   王明珂的調查筆記,值得看看,通俗易懂。
  •   真是好書 可以了解真實的川北少數民族
  •   盡管對書中的某些論斷,我頗有疑惑乃至難以贊同,但王先生的考究,還是很有成果的,佩服!
    比之大陸某些所謂專家,王先生其人其文都顯然要高出不止一個層次。
  •   很好
    但作者為什么不畫幾幅手繪的簡易地圖插在其中呢,豈不更好

    只好自個兒上網查地圖
    美中不足。
  •   好評如潮的學術名著啊。
  •   拿到書后,一口氣就看完了,感覺還不錯
  •   特別有意思的書,資料詳實
  •   印刷精美,質量上乘,讀來輕松,很喜歡!
  •   散散心讀讀,有意思的學術雜記
  •   本書作者是歷史人類學家,在四川羌族地區(qū)有過多年調研經歷,并出版相關專著。本書時期調研過程中的一些雜記,包括照片、見聞、掌故傳說等等,比學術專著看著輕松許多,但仍不乏較深層的思考。
  •   不錯的一本雜記,了解當地文化以及一個人類學者的艱辛快樂,適合大眾和專業(yè)學者閱讀。
  •   我用了3天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語言平實,讀起來輕松,心情愉悅。爭取今年親自去一趟感受一下。
  •   不錯的一本書.受益匪淺.
  •   這是獻給震后汶川的一本小書,圖文并茂??上Оb簡單,封底折了。
  •   想了解了解這方面的可以讀讀
  •   書不錯,但發(fā)過來的書皮是爛的,希望當當以后不要這樣。
  •   這本書確實是札記,記得很雜,不太理得清時空線索,只記得一個個充滿人性的生活畫面,民民俗風化融于其中。這本書相當于是對羌族文化的入門級讀物,真正的意義不在于通過這本書去了解悠遠神秘的民族文化,而在于通過作者極富人文主義的寫作手法,去感受如今的羌族普通人家的真切的生活。作者的這種人文主義寫作手法,通過發(fā)現小姑娘屋里的一張林志穎畫報,繼而引發(fā)種種感想,然后是醒悟后的通達和自嘲(等等不一而足),非常難能可貴,值得大陸作家學習。
  •   臺灣學者的文字與我們時常讀到的大陸學者的不同,他們誠實而美,還簡明。
  •   作者此類書我看過,對文化挖掘很深,中國學者值得學習!~
  •   書中根據現下羌族聚居地分為幾個章節(jié),先是粗略看了一下其中某章,因我是那里人??偟恼f來對作者其中一些看法不太認同,因其有所偏失。其他的嘛,全書圖文并茂,多是敘事,看起來不費力,作為一般讀物可以購買。
  •   沒什么營養(yǎng)的書,類似于游記。感覺一般。
  •   書是好書,這個裝訂差了點,女朋友看了幾天發(fā)現開膠了……
  •   因為是導師的好友,所以對于王明珂就更加關注。最好是和羌在漢藏之間一起看,很好的民族志圖書,沒有一定時間的田野是寫不出來的。
  •   真是的反應羌族地區(qū)的人的生活習性。對民族了解和研究有一定的幫助行,從一個地區(qū)的故事描述來看,能看出90年代的中國少數民族的變化。也看到中國的前幾年,很有一種懷舊的感覺,圖片也很樸實。可以作為游記來閱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