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55-12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唐甄 頁數(shù):296 字?jǐn)?shù):205000 譯者:吳澤民 注解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余校試云間,焚膏稍暇,緬想二陸之文章,迄于啟禎之季,陳夏諸公,振興風(fēng)雅,執(zhí)牛耳于壇坫之上,徘徊者久之?! ∪A亭王生聞遠(yuǎn),持所刻潛書來謁,謂為唐君鑄萬所撰。且謂唐君蜀人,舉孝廉,為長子令,寄籍吳下,隱居著書。寧都魏叔子見之,稱為漢唐以來所未有;宣城梅定九亦以為周秦而后僅見之作。余聞其言異之,披閱既訖,不禁掩卷而嘆也?! ‘?dāng)周之末,諸子各以其意為書。莊周為漆園吏,著述十余萬言,洸洋自恣以適己,自序以為寓言十九。太史公阼傳,謂王公大人不能器之,雖當(dāng)世宿學(xué)不能自解免也。茍卿為蘭陵令,既廢,謂荘周等滑稽亂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要其大旨,以仁義為偽,以人性為惡。剽竊圣人之余論,發(fā)為近似亂真之辭,以蛆蠹孟子之道,而求異于人人。后世茍孟并稱,豈不甚哉!
內(nèi)容概要
這次再版,增加了一些內(nèi)容。唐甄的著作,除潛書外,還有春秋述傳、毛詩傳箋合義和詩文集、日記等,沒有見到,可能都巳散佚。西北大學(xué)李之勤同志從其它書裹搜集到了一部分唐甄的詩文,并附上唐甄父親唐階泰的十一首詩,交給我們。數(shù)量雖然不多,卻也彌足珍貴。因不適宜單獨成書,特錄附潛書之后。其中有些錯字,作者作了校改。另外,李之勤同志還搜集了一些有關(guān)唐甄及其先世的傳記資料,和一些介紹與評價唐甄著作的文章,如序跋、提要等。其中一部分是過去研究者不常見到的。他又根據(jù)這些資料對唐甄生平事跡作了考證和研究,寫成唐甄事跡叢考。這些資料和考證,對讀者研究唐甄思想有幫助,現(xiàn)列為本書的附錄。謹(jǐn)在這裹向李之勤同志致謝。 唐甄的女婿王聞遠(yuǎn)刻印潛書時,曾寫了一篇西蜀唐亭亭先生行略附在后面。現(xiàn)在作者把它移入了附錄的陰于唐甄及其先世的資料項內(nèi)。
書籍目錄
再版編校說明張廷樞序潘耒序潛書 上篇上 辨儒 尊孟 宗孟 法王 虛受 知行 性才 性功 自明 充原 居心 除疾 病獲 悅?cè)搿 『銗偂 ∑呤 o助 思憤 敬修 講學(xué) 勸學(xué) ……唐甄詩文錄附錄重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然諾卿雖賢,若并責(zé)之以進(jìn)賢,則又不可。吾欲耀乎,必使善權(quán)者轉(zhuǎn)販于衡湘之間;左右雖多良賈,別有任使,不使之羅也。吾欲買馬乎,必使善相馬者求于秦隴之間;左右雖多良王,別有任使,不使之買馬也。何也?舍其所短,用其所長也。古之大臣,于政事無所不達(dá),于社稷之長計無所不周,而獨于知人或有所不及,此亦賢者之常也。放齊薦胤子,命薦鯀;唐虞之臣且有不知人若是者,況其下乎!帝之試鯀者,當(dāng)時洪水方急,未知有禹,惟鯀才有可用,姑且使之,非信命之舉鯀為知人也。人各有其類,才各有所長。惟賢者乃能進(jìn)賢,得賢者為進(jìn)賢之人,使各舉所知,所以引其類也。惟知賢者乃能用賢,得知賢者為用賢之人,使擇決眾之所舉,所以用其長也。具斯二者,用賢之道無遺矣。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