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碎金

出版時間:2009-06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江瀚編集,高福生釋箋  頁數(shù):227  字數(shù):8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友生高福生釋箋《片玉碎金》畢,遙寄書稿,囑予序之。是書也,乃清、民之際名儒江瀚《叔海》先生所編。搜于箱篋,數(shù)十年間所與唱和之未失者盡于是矣。而其所往還要皆當世名士。不意乃今于一卷中得見金玉如此其伙!書稿既展,不禁驚嘆,難以釋手;終卷,感既系之。福生賜我眼福不淺也!始得福生之矚,讀其前言,猶欲以不諳書法何敢為序婉拒:繼而見季剛先生暨黃云鵠、黃節(jié)、蕭方駿諸前人札,方知此書與予亦富絲連之緣,頗有不得不作短文以攄塊壘之感。福生初從武寧余心樂《樂新》先生習小學,后嘗從予游。樂新先生乃季剛太老師及門,則福生亦予學弟輩。然樂新先生堅命弟子行于予以師稱,蓋亦黃門遣風耳。徐復《士復》先生、樂新先生先后同侍季剛先生座下,后士復夫子游于太炎先生之門,然終以黃門弟子自處,是其先例也。福生之游學北京,事予甚謹,予雖惴惴,然亦以古風之存于斯子而忭焉。

內(nèi)容概要

《片玉碎金》,是江瀚編集的近代名人寫給他的詩札集。《片玉碎金》收入伍肇齡、黃云鵠、王先謙、柯劭忞、沈瑜慶、易佩紳、胡延、徐樹鈞、王之春、李超瓊、吳慶坻、何維棣、俞樾、瞿鴻禨、費念慈、劉心源、吳汝綸、何維樸、嚴復、顧云、陳衍、趙熙、陳三立、葉德輝、汪榮寶、賈景德、范當世、張謇、陳銳、陳夔龍、袁克文、易順鼎、姚華、胡玉縉、夏曾佑、胡駿、徐世昌、成多祿、楊增犖、程頌萬、張瑞璣、鮑振鏞、陳慶龢、黃侃、倫明、鄭沅、汪詒書、鄭孝胥、黃節(jié)、梁啟超、曹經(jīng)沅、李家駒、邵章、鄧镕、寶熙、蕭方駿、林開謩計五十七人詩札,凡七十九通,原件影印。本書大致有三方面的價值:其一,書法鑒賞;其二,版本???;其三,拾遺補闕。高福生先生對此進行整理,所做工作如下:一是釋讀文字;二是考證時間;三是鉤稽本事;四是書藝欣賞。

書籍目錄

序前言江瀚題識寶熙鮑振鏞曹經(jīng)沅陳銳陳衍陳夔龍陳慶龢陳三立成多祿程頌萬鄧镕范當世費念慈顧雲(yún)何維棣何維樸胡駿胡延胡玉縉黃節(jié)黃侃黃雲(yún)鵠……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李家駒,字柳溪,別署昂若。清漢軍正黃旗人。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甲午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二十九年(一九○三》任湖北學政。三十一年(一九○五》調東三省。次年改派為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授學部右丞。三十三年(一九○七)后,歷任出使日本人臣、考察日本憲政大臣、內(nèi)閣學士。官一統(tǒng)元年(一九○九》署學部左侍郎,并協(xié)理開辦資政院事宜。次年任學部右侍郎。宣統(tǒng)三年(一九一二),先后任法制院院使、資政院總裁等。民國三年《一九一四》任參政院參政。擅書法,工肅端莊。譯有《歐洲新志》。李家駒任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時,江瀚為京師大學堂師范館監(jiān)督兼教務提調。

編輯推薦

《片玉碎金·近代名人手書詩札釋箋》由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片玉碎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裝幀雅致,紙質厚潤,印刷精美,這是我初次翻看《〈片玉碎金〉近代名人手書詩札釋箋》的印象。畢竟是中華書局出品啊。待我仔細研讀后,可謂驚喜不斷。其一、《〈片玉碎金〉近代名人手書詩札釋箋》,一本而集近代57位名人的手書詩札,實在難得。這些詩札的作者“或碩學巨儒”,如伍肇齡、黃侃、王先謙,“或文壇領袖”,如陳三立、吳汝綸,“或封疆大吏”,如陳夔龍、李家駒,“或思想先鋒”,如梁啟超、嚴復,等等。這些名人有著深厚的國學功底,他們的詩文、書法均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讀其中的詩文可以感受到名人思想的脈動。凝神于名人們風格各異的手跡,或者一方篆章,可以讓人心境寧靜,喜悅油生。其二、精當書法的品評,讓讀者對名人書法有更理性的認識。高福生先生對書中近三十位名人書法進行了品評。順著高福生先生的釋箋,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近代名人各具特點的書法藝術。比如:“黃云鵠的流麗飄逸,愈樾的古拙奇崛,趙熙的蘊藉嫵媚,張謇的雍容端莊,徐世昌的沉雄深秀,鄭孝胥的蒼勁樸茂”,林開謨的“清峻爽朗,簡樸古逸”等等。有些詩文手札,作者書寫時隨意率性,有時省名略姓,有時干脆沒有落款。比如,嚴復的手札落款只一“復”字,何劭忞的落款也只有一個“忞”,都簡略得無法辨認。如果不是高福生先生的勘校、識讀,我們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誰。其三、了解近代名人追求民主自由、探尋救國救亡的思想歷程。由于特定的局限和時空的錯位,當代人對清季、民初的社會生活比較陌生,對上述名人的事跡也不甚了了。高福生先生對書中57位名人的生平經(jīng)歷、學術建樹、仕途衍變及友朋交往等掌故進行了詳細的注釋,涉及相關人物達百人之多。觀名人詩文手跡,研讀釋箋文本,讀者可以感受到動蕩、變革時期名人們懷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意識。現(xiàn)舉幾例來左證。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謇倡導“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先后創(chuàng)辦了大生紡織公司、墾牧公司、通州師范學校、南通博物院等,開創(chuàng)了“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風氣之開河。程頌萬曾創(chuàng)設廣藝興公司,辦造紙廠。1897年,在全國首創(chuàng)私立湖北中西通藝學堂。吳慶坻東渡日本考察后,回國創(chuàng)辦了湖南第一師范學堂、湖南藝術學堂等。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學者、社會活動家梁啟超的事跡,國人大都耳熟能詳,這里就不再轉述。國學大師黃侃,20歲入學武昌文普通學堂,因倡言革命被開除學籍。東渡日本后加入同盟會。1911年,在河南豫河中學堂人國文教員時,在講堂上宣傳革命,因此不到半年就被解職。凡此種種,足見這些名人都身體力行探尋著中華民族崛起之路,他們胸懷的社會責任意識確實讓人感動。這不也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嗎?其四、可以感受近代名人的儒雅風范,窺見仁義禮智信等國學傳統(tǒng)的承傳。在箋識部分,不時有學界名流的掌故。比如,門墻桃李,遍布神州,有“天下翰林借后輩,蜀中名士半門生”之譽的伍肇齡;“曾門四弟子”之一的吳汝綸;“寒廬七子”之一的易順鼎;章太炎在《故參議院議員張君墓表》,評為“自謂書不如畫,畫不如詩,詩不如其為人:蓋篤論云”的張瑞璣,等等。他們的儒雅風范亦多見于卷中。試舉“江蘇五才子”之一的范當世與江瀚的詩文酬唱為例來說明:金陵晤叔澥道兄,問亡友朱曼君遺孤,而愴然分金同助之;余亦詢先師濂亭先生之孤孫為君子婿者,感痛不可以已,作為此詩昔有張朱師弟子,死亡弱息各零丁。故人慷慨誰曾見,吾子哀悲不可聽。不信微貲能作德,終疑朽骨要流馨。相逢痛淚還須惜,飄瞥吾生去未停。余興叔澥此番所造請及于海外師儒,而向時師友彤喪若此,寫懷不盡,再成短章來茲遍求請,吾黨復何人?百變成微尚,重哀感舊塵。一江前后水,六代送迎春。于此著君我,殘陽倍愴神。對于范當世的第二首詩,十年后江瀚猶有追和之作,而此時范當世亡故已九年之久了!偶檢故篋,見亡友范肯堂壬寅歲金陵見贈之作,因追和其一:自君悲宿草,世竟少斯人。志節(jié)甘違俗,文章信絕塵。良朋多下世,遺墨幾經(jīng)春。早死寧非福,傅看莫慘神。江瀚這首追和之作,情悲辭切,表達了對好友范當世亡故的哀傷、懷念和對時事變幻、人生無常的感傷,同時對范當世的人品、才華給予了高度評價。從范當世的詩作和江瀚的追和之作中,我們可以看見他們撫弱濟危、仁愛重義、珍重友情的傳統(tǒng)美德。這些名人故事,是兒孫晚輩絕好的國學傳統(tǒng)教育素材。綜上可見,《〈片玉碎金〉近代名人手書詩札釋箋》,是當今難得一見的國學新著,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在物欲浮華、名利競逐的時風下,作者高福生先生能沉心靜氣地從事《片玉碎金》??薄⑨尮{工作,實際上是對近代文史資料搶救性的發(fā)掘,可敬可賀!
  •   書好,價格貴
  •   價格嚴重虛高,我認為3折以內(nèi)才有一定的購買價值,欲購者慎重。。。慎重
  •   共收入57人致江翰信札57通,每封信先影印原札,再配以釋讀、箋識。箋識部分很簡略。大16開227頁80千字,定價居然168,印數(shù)1000冊,就算都是原價售出,總共也就是168000元,也發(fā)不了多大財啊,這種影印整理的工作本來就是應該嘉惠后來讀書人的,定價如此離譜,窮書生只有斂手而嘆了!看后記整理者高福生也是讀書人出身,難道去了深圳就鉆進錢眼了嗎?
  •   太貴了,印得也不好,是根據(jù)民國的影印本影印的,效果差??上暮脙?nèi)容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