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法

出版時間:2009-6-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梁啟超  頁數(shù):211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歷史可讀耶?二十四史、兩《通鑒》、九通、五紀事本末,乃至其他別史、雜史等,都計不下數(shù)萬卷,幼童習焉,白首而不能殫,在昔猶苦之,況于百學待治之今日,學子精力能有幾者?中國歷史可不讀耶?然則此數(shù)萬卷者,以之覆瓿,以之當薪,舉凡數(shù)千年來我祖宗活動之跡足征于文獻者,認為一無價值而永屏諸人類文化產(chǎn)物之圈外,非惟吾儕為人子孫者所不忍,抑亦全人類所不許也。既不可不讀而又不可讀,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讀之,然后出其所讀者以供人之讀。是故新史之作,可謂我學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學之進步有兩特征。其一,為客觀的資料之整理:疇昔不認為史跡者,今則認之;疇昔認為史跡者,今或不認。舉從前棄置散佚之跡,鉤稽而比觀之;其夙所因襲者,則重加鑒別,以估定其價值。如此則史學立于“真”的基礎(chǔ)之上,而推論之功,乃不至枉施也。其二,為主觀的觀念之革新:以史為人類活態(tài)之再現(xiàn),而非其僵跡之展覽;為全社會之業(yè)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譜錄。如此,然后歷史與吾儕生活相密接,讀之能親切有味;如此,然后能使讀者領(lǐng)會團體生活之意義,以助成其為一國民為一世界人之資格也。歐美近百數(shù)十年之史學界,全向于此兩種方向以行。今雖僅見其進,未見其止;顧所成就則既斐然矣。我國史界浩如煙海之資料,茍無法以整理之耶?則誠如一堆瓦礫,只覺其可厭。茍有法以整理之耶?則如在礦之金,采之不竭;學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貢獻于世界者皆可以極大。啟超不自揆,蓄志此業(yè),逾二十年,所積叢殘之稿,亦既盈尺。顧不敢自信,遷延不以問諸世??蜌q在天津南開大學任課外講演,乃裒理舊業(yè),益以新知,以與同學商榷。一學期終,得《中國歷史研究法》一卷,凡十萬言??鬃尤眨骸肮び破涫拢叵壤淦??!蔽嶂问匪种鳎舐栽谑?。吾發(fā)心殫三四年之力,用此方法以創(chuàng)造一新史。吾之稿本,將悉以各學校之巡回講演成之。其第二卷為《五千年史勢鳥瞰》,以今春在北京清華學校講焉。第三卷以下以時代為次,更俟續(xù)布也。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史學理論經(jīng)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學首倡者梁啟超先生的史學思想,對中國歷史研究影響巨大。書中先論述歷史的定義、意義和范圍,評價中國的舊史學,談到如何改造舊史學、建立新史學,最后專論史料的來源、搜集與鑒別,并闡述了怎樣發(fā)現(xiàn)史實縱橫方面的聯(lián)系。粱啟超先生認為,昔日的歷史書寫是為統(tǒng)治階級粉飾太平、宣揚奴性的手段,故奮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為國民寫史的“真史家”。他還講述了許多切身的治學經(jīng)驗?! 「戒浭杖搿吨袊窋⒄摗?、《新史學》和《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三篇文章,供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流亡日本,在當?shù)貏?chuàng)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萬字以上,涉及社會科學所有領(lǐng)域,1932年林志鈞所編之《飲冰室合集》搜集較為完備。有關(guān)其生平的資料則以丁文江、趙豐編訂的《梁啟超年譜長編》最為豐富。 梁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創(chuàng)作雖然成就并不很高,但卻是自己理論的實踐者,為新文學的真正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史之意義及其范圍第二章 過去之中國史學界第三章 史之改造第四章 說史料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與鑒別第六章 史跡之論次附錄一 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 史學應(yīng)用歸納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 第二 歷史里頭是否有因果律 第三 歷史現(xiàn)象是否為進化的附錄二 中國史敘論 第一節(jié) 史之界說 第二節(jié) 中國史之范圖 第三節(jié) 中國史之命名 第四節(jié) 地勢 第五節(jié) 人種 第六節(jié) 紀年 第七節(jié) 有史以前之時代 第八節(jié) 時代之區(qū)分附錄三 新史學 中國之舊史 史學之界說 歷史與人種之關(guān)系 論正統(tǒng) 論書法 論紀年

章節(jié)摘錄

人物本位之史,既非吾儕所尚,然則諸史中列傳之價值不銳減耶?是又不然。列傳之價值,不在其為史而在其為史料。茍史中而非有“各色人等”之列傳者,則吾儕讀史者,將惟見各時代中常有若干半人半獸之武夫出沒起伏,聚眾相斫,中間點綴以若干篇涂民耳目之詔令奏議,史之為史,如是而已。所謂社會,所謂文化,何絲毫之能睹?舊史之作列傳,其本意固非欲以紀社會紀文化也;然人總不能不生活于社會環(huán)境之中,既敘人則不能不涉筆以敘及其環(huán)境;而吾儕所最渴需之史料,求諸其正筆而不得者,求諸其涉筆而往往得之。此列傳之所為可貴也。既如是也,則對于舊史之評價又當一變。即以前所評四書言之:例如《晉書》,自劉知幾以下共譏其雜采小說,體例不純。吾儕視之,則何傷者?使各史而皆如陳壽之《三國志》,字字精嚴,筆筆錘煉,則茍無裴松之之注,吾儕將失去許多史料矣。例如《魏書》,其穢固也;雖然,一個古人之貞邪貪廉等,雖紀載失實,于我輩何與,于史又何與?只求魏收能將當時社會上大小情態(tài)多附其書以傳,則吾所責望于彼者已足,他可勿問也。例如《元史》,猥雜極矣,其中半錄官牘,鄙俚一仍原文。然以較《北周書》之“行文必《尚書》,出語皆《左傳》”,孰為真面目,孰為可據(jù)之史料?則吾毋寧取《元史》也。是故吾儕若以舊史作史讀,則馬班猶不敢妄許,遑論余子?若作史料讀,則二十四史各有短長,略等夷耳。若作史讀,惟患其不簡嚴;簡嚴乃能一吾趨向,節(jié)吾精力。若作史料讀,惟患其不雜博;雜博乃能擴吾范圍,恣吾別擇。昔萬斯同作《明史稿》,嘗自言日:“昔人于《宋史》已病其繁,而吾所述倍焉。非不知簡之為貴也;吾恐后之人務(wù)博而不知所裁,故先為之極,使知吾所取者有可損,而所不取者必非其事與言之真?!保ㄇ鍑佛^《斯同傳》)吾輩于舊史,皆作史稿讀,故如斯同書之繁博,乃所最歡迎也。既如是也,則所謂別史、雜史、雜傳、雜記之屬,其價值實與正史無異,而時復過之。試舉其例:吾儕讀《尚書》、《史記》,但覺周武王伐罪吊民之師,其文明程度殆為“超人的”,倘非有《逸周書》“克殷”、“世俘”諸篇,誰復能識“血流漂杵”四字之作何解。且吾不嘗言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亮南征事僅得二十字耶?然常璩《華陽國志》,則有七百余字,吾儕所以得知茲役始末者,賴璩書也。至如元順帝系出瀛國公,清多爾袞蒸其太后,此等在舊史中,不得不謂為極大之事,然正史曷嘗一語道及?欲明真相,非求諸野史焉不可也。是故以舊史作史料讀,不惟陳壽與魏收可以等夷,視司馬遷、班固與一不知誰何之人所作半通不通之筆記,亦可作等夷視也。(乙)關(guān)系史跡之文件此等文件,在愛惜文獻之國民,搜輯寶存,惟力是視。例如英之《大憲章》,法之《人權(quán)宣言》,美之《十三州憲法》,其原稿今皆珍襲,且以供公眾閱覽;其余各時代公私大小之文件稍有價值者,靡不羅而庋之。試入各地之圖書館博物館,櫥中瑯瑯盈望皆是也。炯眼之史家,得此則新發(fā)明日出焉。中國既無公眾收藏之所,私家所蓄為數(shù)有限,又復散布不能稽其跡,湮滅抑甚易;且所寶惟在美術(shù)品,其有裨史跡者至微末。今各家著錄墨跡,大率斷自宋代,再上則唐人寫經(jīng)之類,然皆以供骨董摩挲而已。故吾國此類史料,其真屬有用者,恐不過上溯三四百年前物,極矣(注十一)。此等史料,收羅當自近代始。其最大宗者,則檔案與函牘也。歷代官署檔案,汗牛充棟,其有關(guān)史跡者,千百中僅一二,而此一二或竟為他處所絕不能得。檔案性質(zhì),本極可厭,在平時固已束諸高閣,聽其蠹朽,每經(jīng)喪亂,輒蕩無復存。舊史紀志兩門,取材什九出檔案;檔案被采入者,則附其書以傳,其被擯汰者,則永永消滅;而去取得當與否,則視乎其人之史識。其極貴重之史料,被史家輕輕一抹而宣告死刑以終古者,殆不知凡幾也。二千年間,史料之罹此冤酷者,計復何限。往者不可追矣,其現(xiàn)存者之運命,亦危若朝露。吾三十年前在京師,曾從先輩借觀總理衙門舊檔鈔本干余冊,其中關(guān)于鴉片戰(zhàn)役者便四五十冊,他案稱是。雖中多極可笑之語,然一部分之事實含在焉,不可誣也。其中尤有清康熙間與俄法往復文件甚多,其時法之元首則路易十四,俄之元首則大彼得也;試思此等文件,在史料上之價值當居何等?今外交部是否尚有全案,此鈔本尚能否存在,而將來所謂“清史”者,能否傳其要領(lǐng)于百一,舉在不可知之數(shù)。此可見檔案之當設(shè)法簡擇保存,所關(guān)如是其重也。

后記

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其學術(shù)涉獵廣泛,幾乎涉及社會科學所有領(lǐng)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其中以史學研究成績最著。一生著作頗豐,有多種作品集行世?!吨袊鴼v史研究法》及《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是梁啟超關(guān)于史學研究的專著。其中的許多治史經(jīng)驗,至今仍具有指引歷史研究門徑、啟迪后學的價值?!吨袊鴼v史研究法》是根據(jù)梁啟超于1921年秋在天津南開大學的講演稿整理而成,作為“中國文化史稿”第一編由商務(wù)印書館于1922年初版?!堆芯课幕返膸讉€重要問題——對于舊著》《中國歷史研究法)之修補及修正》是根據(jù)梁啟超1922年在南京金陵大學第一中學的演講稿整理而成,后被收入1941年中華書局版《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中。《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是根據(jù)梁啟超于1926年10月至1927年5月在清華大學所作的演講整理而成,作為“萬有文庫”分冊之一由商務(wù)印書館于1930年初版。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雖未達西洋史學方法,然實為中國此學之奠基石,其舉例之精巧親切而富于啟發(fā)性,西方史法書中實罕其匹。  ——張蔭麟 歷史學家我在投考清華以前已經(jīng)念了幾遍?;叵肫饋?,像梁先生那樣淵博的人,才真正配講中國歷史研究法?!  钖|方 歷史學家《中國歷史研究法》及補編諸書,后來國內(nèi)搞史學的幾乎無人不讀,筆者多年前亦就其寫過研究文章,可是今天重讀它,卻又有很多新的感想涌出來,引人再思索?!  跻矒P 知名學者

編輯推薦

《中國歷史研究法》是跟大師學國學系列叢書之一,由梁啟超所編著,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歷史研究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4條)

 
 

  •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史學家,他在批判和改造傳統(tǒng)史學方法和理論的基礎(chǔ)上,吸收了西方近代史學研究理論和方法,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變革?!吨袊鴼v史研究法》充分體現(xiàn)了梁啟超的治史方法及理論。本書主要從史學研究的對象、范圍、任務(wù)和目的,史書的主要體裁及其源流優(yōu)劣,史料及其搜集與鑒別,自然科學與歷史的區(qū)別,時勢與英雄的關(guān)系,治史者研究因果之態(tài)度及其程序等方面,進行了詳略得當?shù)恼撌觥锌偨Y(jié)的治史經(jīng)驗,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學習、研究歷史的人來說其指導作用和啟迪意義自不待言?!?/li>
  •   梁啟超先生是中國近百年來為數(shù)不多的大師,《中國歷史研究法》更是中國史學的奠基之作,研究史學的人沒有不讀它的。強烈推薦!
  •   是幫同學買的。本書為史學理論經(jīng)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學首倡者梁啟超先生的史學思想,對中國歷史研究影響巨大。
  •   此書乃梁任公批判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一部大作,集中批判了中國傳統(tǒng)史書作為帝王家譜,不知百姓、社會、國家的陰暗的一面。在通讀二十四史后,我對于其中之學術(shù)思想之認識更近了一步,其中雖有言語過激之處,然廿四史中確有較大的封建性,須詳加辨驗。故此書確實可以作為二十四史的指路人。更何況其又指明中國現(xiàn)代應(yīng)有的史學思想,可以講是新史學的奠基之作。
  •   中國歷史研究法--跟大師學國學,我還訂了一本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可是給了我兩本都是中國歷史研究法,可能是當當?shù)娜藛T搞錯了,兩本書很好區(qū)分,封面的顏色一個是黃色,一本是藍色
  •   與梁氏的《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一起互參更有好處
  •   看完可以再看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看完后能夠?qū)W到很多
  •   內(nèi)用不用多說,可以參照錢賓四先生的《中國歷史研究法》一起看。
  •   本書通過對中國歷史的解讀來闡發(fā)作者對于研究中國歷史的方法和種類,對于從事歷史學習的人員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亦是很有用處的。本書通過中國通史的研究方法著手,繼之從政治、經(jīng)濟、社會、學術(shù)史、研究人物的評價問題和對于文化的研究以此闡述了作者對于中國歷史學的研究的重視和關(guān)心。通過此書的閱讀和思考,可以更加了解到研究中國史的方法與研究世界史的不同。不過此書畢竟是產(chǎn)生于民國,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所以閱讀時要加以北京參考,否者的話有許多的觀點是當今的人們所難以理解的。
  •   梁啟超不愧為文史大師,深入剖析了歷史的研究方法,對于學史之人非常有幫助,也算是一本學史啟蒙工具之書。但一些觀點可能受于時代等限制,還是有待商榷的。
  •   大師之作,史學研究者必備
  •   當年念初中時,學到梁任公的《少年中國說》,里面文字激揚、立論縱橫,直到現(xiàn)在還是讓人敬佩不已,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讓人拍案和唱!現(xiàn)在這本歷史讀物讓人看到了梁任公思想深邃的一面,令人仰望。
  •   梁任公在學術(shù)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對歷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觀點,研究歷史的人不能不看梁任公的這本書。大師的著作讓人折服啊
  •   研究歷史的方法,古人寫過什么通啊,義之類的,那是好書,近代的,推崇梁式和錢氏
  •   跟著國學大師學歷史方法值!
  •   這本書還沒看完,但是不妨礙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看過梁啟超先生的書知道他的一些結(jié)論很絕對,喜愛歸喜愛,我并不認為有些看法要認同作者。
  •   最近對歷史感興趣,就買了梁老先生關(guān)于歷史入門的書,希望能有所斬獲??戳藥妆玖豪舷壬闹鳎騺硎遣蛔屓耸?。
  •   梁先生的治學方法是獨特的。不同于學院式。
  •   半文半白的文章,比較容易看下去,是中國史研究必讀之書……
  •   歷史的作用只是讓我了解過去,好的加于發(fā)揚,壞的改掉或避免再犯,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去更改,沒有這個歷史觀,就不可能成為大師!
  •   大師經(jīng)典,先看了補編,覺得不錯,再購這本
  •   梁啟超先生的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感謝當當網(wǎng)提供如此物美價廉的商品!
  •   掌握歷史研究的規(guī)律,探求歷史研究的獨特途徑,獲得不同的歷史研究感悟!
  •   對于歷史研究非常有用 適合閱讀
  •   大師關(guān)于歷史學習法的經(jīng)驗之談,好好拜讀~~
  •   好書一本!被老師逼著讀,結(jié)果大大地被梁任公先生震撼啦。真是好書啊。
  •   內(nèi)容還未看,看后再做評論。很多學者對此書的評價都極高,相信認真體會此書必會受益匪淺。書的質(zhì)量挺好。
  •   也很喜歡梁啟超的文筆,~書很新,內(nèi)容也很好~
  •   梁啟超是國學大師 但是現(xiàn)代人往往容易把他忽略 從這本書開始 品味經(jīng)典 了解大師
  •   這一套中華書局的書,輕便,也簡單,但里面的內(nèi)容不簡單。中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代的文學大師們多少精華溶鑄其中,實在是值得看的。
  •   跟大師學國學,經(jīng)典作品,值得反復閱讀。
  •   應(yīng)為歷史學習研究者必讀之書目
  •   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很值得一看。

    這套“大師學國學”。質(zhì)量也是很好的。
    閱讀收藏都是不錯的。
  •   中國近代第一人
  •   喜歡梁啟超的作品,先從小部頭的看起,等我積聚足了力量,就要看《飲冰室合集》!
  •   書很好,值得一讀,梁任公的書值得一看。
  •   大師經(jīng)典,推薦閱讀
    中華書局的這系列書收集齊了
  •   任公先生的著作總是如此干脆利落,令人佩服。
  •   好書,想要學好國學入門的必備良書,強烈推薦
  •   梁啟超的經(jīng)典之作,多品讀~
  •   靜心讀大師經(jīng)典,收獲良多。
  •   大師的書,好好看看~
  •   大師的書,不敢妄加評論
  •   一本小書,普通尺寸,價格便宜,質(zhì)量上乘,裝幀精美,大師之作,無可挑剔,十分滿意
  •   書很好,大師的,值得拜讀
  •   歷史學必讀之書,質(zhì)量可以,內(nèi)容就不用說了,不愧是大師
  •   非常適合愛好國學同學讀一讀
  •   任公著作一本一本的收!非常喜歡,??闯P拢∮惺斋@!
  •   經(jīng)典國學來的??!
  •   梁啟超的教程,多少錢能換來?
  •   這一系列的書都是經(jīng)典之作。
  •   不同書買了兩本參考學習
  •   大師經(jīng)典,就是400客服服務(wù)太差
  •   梁公之文,上下皆為之受教,開通風氣之先輩矣。
  •   梁師大作,必須閱讀
  •   不錯大師作品
  •   紙質(zhì)很復古,價格優(yōu)惠,內(nèi)容完整,國學大作,贊
  •   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啊啊啊啊啊啊
  •   書還是很不錯的,比較滿意。
  •   書是好書,但你們當當能好點辦事嗎?書角被撞了不說,書面都有你們工作人員寫字留下的印痕。就在書的正封面。丫的
  •   中華書局的書比哪版的都好,比合定本的好點!
  •   歷史學的入門之書,從方法論的角度進行說明,是很好的指導書籍。
  •   貨到付款 書是正版 開心
  •   這系列的書,是不用怎么挑剔的。
  •   多看書呀 童鞋們
  •   書的質(zhì)量很好,當當服務(wù)很好
  •   這樣的大師現(xiàn)在不多了,好好學習,增長智慧
  •   幫同學買的,他覺得有些難懂,需要多讀
  •   好!便宜實惠。經(jīng)典再現(xiàn)。
  •   大家作品??!
  •   全面見解通俗易懂好看
  •   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的,大概翻了一下,因為是再版?感覺排版比較舒服,不過為啥這么薄呢
  •   很好的一本書。很值得看看,大家之作。。
  •   沒想到這本書原來也很厚
  •   一直放在枕頭下面
  •   歷史研究法
  •   跟大師學國學:中國歷史研究法
  •   非常好的一本書。。。紙張、內(nèi)容都不錯。。
  •   無題可以不
  •   一本好書,應(yīng)該不錯的,需要細細品讀
  •   有益于個人修養(yǎng)的提高
  •   梁先生的書很好
  •   梁公的中國歷史研究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