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集傳播考論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鞏本棟  頁數:272  字數:33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古典文獻對中國文化傳承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它不僅以一種相對集中而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而且通過傳抄、印刷、編輯、整理、誦讀、研究等傳播方式,對中國社會各階層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參預了對中國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文化內涵的塑造,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在文獻傳承的過程中,不僅各個學科領域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具體文獻的傳承,參預了對中國文化之民族特色的塑造,并影響了中國人對自身心理情感與思想文化的民族認同;而且,作為文獻著錄和書籍傳承的重要支撐的目錄學,也一貫致力于整合林林總總的固有文獻與已有知識,使之系統(tǒng)化與合理化,與此同時,其自身還構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體系與學術框架。有鑒于此,幾年前,當南京大學文學院(當時的南京大學中文系)正式實施國家“985工程”“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的研究計劃時,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和古典文獻研究所的同人們集思廣益,提出以“文獻傳承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為名設立子課題,并很快通過了專家組的立項論證?,F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套“文獻傳承與文化認同研究叢書”,就是這一子課題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鞏本棟,1955年生,江蘇豐縣人。1990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韓國延世大學客座教授、臺灣大學訪問教授、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副主編、南京大學人文社科高級研究院駐院學者,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

書籍目錄

綜論篇  論宋人別集的編纂、刊刻與流傳    一、宋人別集編纂的概況    二、宋人別集的類型和編纂體例    三、宋人別集的保存、刊刻與流傳    四、關于宋集宋注  論明人整理宋人別集的成績    一、元人對宋集的收藏與傳刻    二、明人對宋集的搜集與保存    三、明人對宋集的刊刻與傳播    四、明人對宋集的輯錄與選編  論清人整理宋人別集的貢獻    一、清初士人保存文獻的意識    二、四庫館臣輯宋集的成績    三、清人對宋集宋注的整理與傳播域外篇  論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學史料    一、宋人的別集與總集    二、宋集之朝鮮本與和刻本    三、宋集之選本和注本    四、詩話及其他域外文獻中所見宋代文學史料  論朝鮮時代的宋人詩文選本    一、對宋詩發(fā)展的認識    二、對理學詩派的鐘情    三、宋四六選本的編纂  論《王荊文公詩李壁注》——從宋本到朝鮮活字本    一、宋本的編撰、刊刻與流傳    二、宋庚寅增注本的版本面貌和特征    三、宋本“補注”和“庚寅增注”的撰者    四、宋本與元本的關系    五、元本和朝鮮本中劉評的有關問題    六、宋本與朝鮮活字本  宋人撰述流傳高麗、朝鮮兩朝考略    一、漢籍流傳高麗、朝鮮兩朝概說    二、經部書考略    三、史部書考略    四、子部書考略    五、集部書考略    六、幾點思考人名索引書名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綜論篇  論宋人別集的編纂、刊刻與流傳  四、關于宋集宋注  對于迭遭厄難的北宋文集的重新搜集、整理,南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與唐代幾乎沒有唐人注唐集的情況截然不同,南宋時出現了眾多的宋人別集的注本、選本、選注本和評點本。像王安石、蘇洵、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朱淑真等人的詩集,都有宋人注本傳世,蘇軾則更是詩、詞、文章都有宋人的注本和選注本。朱熹的《感興詩》有宋人蔡模的注,《武夷棹歌》有陳普注,蘇軾的詞有傅斡的注。其他像孫覿的尺牘、王十朋的《會稽三賦》、李廷忠的《橘山四六》等,也都是以注本的形式流傳的。至于原有注而后世佚失的也很多。據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著錄,蘇軾兄弟《和陶集》十卷,原有傅共注。卷十七著錄周邦彥《清真集》,樓鑰音釋。卷二十一有曹杓注《清真詞》二卷,曹鴻注《琴趣外篇》三卷?!端问贰に囄闹尽匪浀年惙暌摹渡焦仍娮ⅰ范淼龋Ы砸沿?。又,南宋有任淵所注宋祁詩和選注的黃庭堅的詩文集①,福建建安坊刻《永嘉先生標注張文潛集》十卷②,汪應辰注包拯《包孝肅奏議》③,裴及卿注歐陽修詩④,顧禧《補注東坡長短句》⑤等,也都已不存??傊渭巫⒛顺蔀樗稳藙e集的一大特色。當然,由于這些注本的作者的識見和學問有高下、注釋的難易程度有區(qū)別,因而注本的詳略和水平也不免參差,但無疑都為保存宋集起了重要的作用,為后人研究宋代文學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這里僅擇其要者,略述如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宋集傳播考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