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卞東波 中華書局 (2009-04出版)  作者:卞東波  頁數(shù):309  
Tag標簽:無  

前言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古典文獻對中國文化傳承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它不僅以一種相對集中而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而且通過傳抄、印刷、編輯、整理、誦讀、研究等傳播方式,對中國社會各階層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參預了對中國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文化內涵的塑造,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在文獻傳承的過程中,不僅各個學科領域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具體文獻的傳承,參預了對中國文化之民族特色的塑造,并影響了中國人對自身心理情感與思想文化的民族認同;而且,作為文獻著錄和書籍傳承的重要支撐的目錄學,也一貫致力于整合林林總總的固有文獻與已有知識,使之系統(tǒng)化與合理化,與此同時,其自身還構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體系與學術框架。有鑒于此,幾年前,當南京大學文學院(當時的南京大學中文系)正式實施國家“985工程”“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的研究計劃時,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和古典文獻研究所的同人們集思廣益,提出以“文獻傳承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為名設立子課題,并很快通過了專家組的立項論證。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這套“文獻傳承與文化認同研究叢書”,就是這一子課題的研究成果。

內容概要

  《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以人為綱,凡入選二百多家詩人,每位入選詩人前都系以小傳,對詩人的生平和詩歌創(chuàng)作有所評述,這一體例對后來的詩選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端伟偌以娺x》雖然已經(jīng)亡佚,但此書在靖康之亂后保存了北宋一代的詩學文獻,該書記載的本事有助于我們理解宋代詩歌;同時《宋百家詩選》也是一部受到江西詩派影響的詩選,可能參考過呂本中的《江西詩派宗派圖》,入選了大量的江西詩派詩人,反映了南宋初年江西詩派逐漸成為詩壇主流的詩學潮流?!对娂叶εL》是晚宋一部宋詩選本,凡人選96位詩人,180首詩,此書現(xiàn)存本已是殘本,編者也不清楚,其成書時間在1231至1253年之間?!对娂叶εL》的清抄本與《四庫全書》本在版本上有一些差異,《四庫》本刪除了一些涉及民族關系而顯得“違禁”的詩,并對書中出現(xiàn)“胡”、“虜”等字的詩做了改動,所以清抄本比較接近此書的原貌。比較《詩家鼎臠》及《詩人玉屑》可以發(fā)現(xiàn)兩書有很多聯(lián)系,所以我大膽推測此書的編者是《絕妙好詞》的編者黃異?!对娂叶εL》在選詩上以“嘗鼎一臠”的方式編選了以南宋中后期中下層詩人為主的詩歌,選詩以江湖詩派詩人為主,入選詩人的地域分布以福建、浙江為最多,人選詩體中絕句最多?!对娂叶εL》在選詩上反映了晚宋詩壇上宗尚晚唐的詩風,同時又是一部有一定政治傾向的選本,反映了晚宋的社會現(xiàn)實。

作者簡介

卞東波,1978年生,江蘇南京人。2000年至2006年,先后獲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F(xiàn)任教于南京大學文學院,并為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研究興趣集中在中國古典文學、域外漢籍、國際漢學及比較文學。著有《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校證》,并在《文學遺產(chǎn)》、《中國史研究》、《文獻》等雜志發(fā)表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導論一、南宋詩歌選本的形態(tài)與特征二、南宋詩歌選本研究史述略及本書的研究方向三、本課題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四、本書的主要內容第一章 第一部宋人選宋詩——曾慥《宋百家詩選》考論一、引言二、《宋百家詩選》成書與原貌考三、《宋百家詩選》入選詩人考四、《宋百家詩選》的價值與意義五、結語第二章 晚宋宋詩選本《詩家鼎臠》考論一、引言二、《詩家鼎臠》清抄本與《四庫》本的差異及成書時間考三、《詩家鼎臠》與《詩人玉屑》——《詩家鼎臠》編者蠡測四、《詩家鼎臠》的選詩特色五、《詩家鼎臠》的歷史文化內涵六、馀論第三章 日藏宋僧詩選《中興禪林風月集》考論一、引言二、《中興禪林風月集》諸抄本之差異三、《中興禪林風月集》文獻價值與史料價值再探四、《中興禪林風月集》日僧之注與中國詩學五、結語第四章 陳起《圣宋高僧詩選》叢考一、引言二、《圣宋高僧詩選》中《全宋詩》未收詩輯考三、《全宋詩》所錄《圣宋高僧詩選》詩歌校讀四、《圣宋高僧詩選》中宋僧生平叢考五、結語第五章 謝枋得《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與唐宋詩學 一、引言二、所謂《謝疊山詩話》考三、詩學觀念與注詩特色四、闡釋與過度闡釋五、結語第六章 宋元之際詩歌選本考論一、引言二、何新之《詩林萬選》考論三、謝翱《天地間集》考論四、劉辰翁《古今詩統(tǒng)》考論五、劉碹《詩苑眾芳》考論第七章 方回《瀛奎律髓》成立考一、引言二、《瀛奎律髓》的選詩條例三、方回對唐宋詩之校讎四、《瀛奎律髓》與唐人選唐詩五、《瀛奎律髓》與宋人總集六、《瀛奎律髓》與宋詩話七、結語第八章 《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與宋代詩學一、蔡正孫與《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二、吟社中的詩學三、《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的詩學觀念與唐宋詩觀四、《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人選詩人與選詩特色五、“有聲之畫”與“無聲之詩”六、作為詩格的《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七、《唐宋千家聯(lián)珠詩格》與宋代規(guī)范詩學八、結語附表一:《聯(lián)珠詩格》所選唐代詩人一覽表附表二:《聯(lián)珠詩格》所選宋代詩人一覽表第九章 《永樂大典》所載南宋詩選《詩海繪章》考釋第十章 宋代詩歌選本叢考——以《宋人總集敘錄》未收書為中心一、《紅梅集》,佚名編二、《中興詩選》,鄭景龍編三、《江湖詩續(xù)選》,鄭景龍編四、《諸家詩集》二十卷,黃裳友人某氏季文編五、《古今諸家樂府》三十卷,周紫芝編六、《詩八珍》,周紫芝編七、《滄海遺珠》二十卷,周紫芝編八、《西湖唱和詩》,李石編九、《群公樂府》三卷,楊冠卿編十、《本朝五七言絕句》,劉克莊編十一、《本朝絕句續(xù)選》,劉克莊編十二、《中興五七言絕句》,劉克莊編十三、《中興絕句續(xù)選》,劉克莊編十四、《大雅復古集》,林洪編十五、《武夷詩集》,佚名編十六、《桃花集》,佚名編十七、《京口集》,佚名編十八、《宣城總集》二十八卷,李兼編十九、《洞天留題集》,佚名編附考:姚式《古今樂府》征引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第一部 宋人選宋詩——曾慥《宋百家詩選》考論二、《宋百家詩選》成書與原貌考 南宋初年,江西詩派的詩風已成為當時詩壇的主流風尚,盡管當時有見解的詩論家,如張戒在《歲寒堂詩話》中對其不無抨擊,但江西詩風的流行正明確昭示了一種不同于唐詩風貌的、體現(xiàn)宋詩自身風格的詩風已經(jīng)形成。而此時宋詩的發(fā)展已經(jīng)歷了北宋一朝,產(chǎn)生了眾多的詩人與大量的詩作,對前一階段的詩歌創(chuàng)作予以總結不但顯得必要而且也是必然之事。第一部宋人選宋詩之作——曾慥的《宋百家詩選》正在此時產(chǎn)生。由于此書早佚,我們已不能窺見此書原貌,但經(jīng)由當時閱讀過此書人的記載和評論略可部分還原此書的本來面貌。關于此書的原名,陳振孫(1179—1262)《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著錄為《本朝百家詩選》,但恐非其原名,其原名應為《皇宋百家詩選》。尤袤(1124或1127—1194)《遂初堂書目》著錄此書為《皇宋百家》。陳善(約1176年前后在世)《捫虱新話》下集卷一、周焊(1126—?)《清波雜志》卷八都題作《皇宋百家詩選》。

后記

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答辯通過于2006年5月,而本書的寫作實際上歷時約六年,第一章寫于2002年春,全書修訂完成則在2008年春?;叵脒@六年時光,感慨良多,我的個人生活與學術路向多有改變,不變的仍是對學術的熱愛與追求。本書其實也是我在南京大學1996至2006年10年間學習的一個總結。1996年9月,我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不久又進入專門培養(yǎng)文史哲人才的文科強化班(現(xiàn)為匡亞明學院)。其時的班主任為張伯偉教授,從此我與伯偉師結下師生之緣,也與南京大學結下不解之緣。在文科強化班學習的四年是我最充實的四年,可以說我受到了南京大學最好的人文科學教育,文史哲三系的著名教授紛紛為我們單獨授課,這是今天的本科生不可想見的。我覺得南京大學文科強化班教學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重視對原典的精讀,不但開設了“文學名著導讀”、“史學名著導讀”、“哲學名著導讀”,還開設了“國際漢學”以及“歐洲歷史文獻導讀”。這些課程為我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自然受益匪淺。同時,還重視方法的訓練,伯偉師特別延請文史哲三系的著名教授輪流給我們講授“人文科學研究法”,并親自主講《朱子語類》中“朱子讀書法”。南京大學還有一個極好的傳統(tǒng)就是每年校慶日都要舉行“五二?!闭撐膱蟾鏁蓪W生宣讀自己寫成的論文,然后由教授點評得失。我曾經(jīng)參加過三次本科生論文報告會,記得不管當時教授有多忙,都會出席并發(fā)表精彩的評論,并評出等級,優(yōu)秀的論文還會裝訂成冊編印成論文集。我個人的學術生涯受到“五二0”論文報告會極大的幫助與鍛煉。一方面我通過寫論文懂得了學術研究的艱辛,知曉了論文寫作中的學術規(guī)范;另一方面我得到了終生的恩師張伯偉教授的指導。我覺得我那時非常幸福,不但論文得到伯偉師的細心修改,而且還能多次與伯偉師單獨面談。已經(jīng)差不多十年過去了,我還清晰記得伯偉師與我在中文系六樓的沙發(fā)上談學術的情景,甚至還能記得當時談話的內容,可見伯偉師的教導給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編輯推薦

《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由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