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駢宇騫,齊立潔,李欣 頁數(shù):365
Tag標簽:無
前言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撰寫的一部政論性的史書,它以記言為主,記錄了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硅、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等。此外也記載了一些當時實行的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吳兢,唐代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出生于唐高宗總章三年(670),病逝于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吳兢年輕時就立志從事史學事業(yè),史稱吳兢“勵志勤學,博通經史”。武則天時,經友人推薦,開始擔任史官。吳兢作為史官,他不僅能夠秉筆直書,還能不顧個人安危直陳政事,發(fā)揚了史官忠于歷史的赤誠品格。武則天去世后,唐中宗無力駕馭朝政,武三思、韋后、安樂公主各派勢力都在拉幫結派,朝臣人人自危。安樂公主要廢太子而自立,太子因發(fā)動兵變失敗而被殺,后安樂公主又把矛頭指向相王李旦。吳兢在這嚴峻形勢面前,寫了《上中宗皇帝疏》,勸誡中宗要明辨是非,珍惜兄弟情誼,最終保住了相王李旦。數(shù)年后李旦執(zhí)政,是為睿宗。在唐玄宗執(zhí)政時,吳兢反對玄宗集大權于一身、群臣不敢納諫的局面,上疏玄宗,主張朝廷行政要按規(guī)章制度行事,他說:“上白天子,下至卿士,守其職分,而不可輒有侵越也?!?/pre>內容概要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撰寫的一部政論性的史書,它以記言為主,記錄了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等。此外也記載了一些當時實行的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貞觀政要》寫作于開元、天寶之際。當時的社會仍呈現(xiàn)著興旺的景象,但社會危機已露端倪,政治上頗為敏感的吳兢已經感受到衰頹的趨勢。為了保證唐王朝的長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總結唐太宗君臣相得、勵精圖治的成功經驗,為當時的帝王樹立起施政的楷模,這就是《貞觀政要》的寫作初衷。也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政治目的,所以它一直為歷代的統(tǒng)治者所推崇和珍視。書籍目錄
卷一 君道第一 政體第二卷二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卷三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guī)諫太子第十二卷五 仁義第十三 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卷六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卷八 務農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辯興亡第三十四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章節(jié)摘錄
卷一君道第一《君道》篇是全書的總綱,列全書之首,探討了為君之道。作者認為要想當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須先正自身。“社稷安危,國家治亂,在于一人而已”。書中主要從三個方面討論為君之道的教訓:一是把握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的關系。創(chuàng)業(yè)固然艱難,但創(chuàng)業(yè)后更要居安思危,安而能懼,這對于君臨天下的帝王來說,守成則更難。二是正確處理君民關系。圣明的君主常思古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不能“竭澤而漁”,逼使百姓起來造反。三是正確對待君臣關系。君如頭腦,臣如四肢,要密切配合,君主應聽取臣下意見,兼聽則明.且要誘導臣下敢于諫諍。以避免決策錯誤。從歷代統(tǒng)治者的施政實踐上看,這幾條對于政權安危具有普遍意義。貞觀初①,太宗謂侍臣日②:“為君之道③,必須先存百姓④。若損百姓以奉其身⑤,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人。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讀言)既作⑥,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弊g文: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他身邊的人說:“做國君的原則,必須以百姓的存活為先。如果以損害百姓的利益來奉養(yǎng)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來填飽肚子,雖然肚子是填飽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須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絕對沒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不正的情況,也沒有上面的治理好了而下邊的發(fā)生動亂的事。我常想,能損傷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貪欲才釀成禍患。如果一味貪戀美味,沉溺于音樂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損害也就越大,既妨礙國家政事,又擾害百姓。如果再說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話來,就更會弄得民心渙散,怨言四起,自然就眾叛親離。每當我想到這些,就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縱和懈怠?!必懹^二年,太宗問魏徵日:“何謂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①;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对姟吩疲骸热擞醒?,詢于芻蕘②。’昔唐、虞之理③,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是以圣無不照,故共、鯀之徒④,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則隱藏其身⑥,捐隔疏賤而偏信趙高⑦,及天下潰叛,不得聞也。梁武帝偏信朱異⑧,而侯景舉兵向闕⑨,竟不得知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⑩,而諸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pre>編輯推薦
《貞觀政要》系定位為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普及本,遴選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書目,加以注釋、翻譯,引領大家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在編寫中體現(xiàn)家庭藏書計劃的理念,依據(jù)市場需求分批出版,所推書目遵循從“基礎”到“拓展”的延伸,體現(xiàn)層級深入的理念,展現(xiàn)家庭藏書的層次。內容遵從經典,約請國內古代文史哲領域的專家把關,具有權威性;形式追求現(xiàn)代,采用雙色印制;全面照應“經典藏書”理念?!八臅褰洝?、諸子百家,經典的價值和魅力在流光歲影里永不褪色,先賢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著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為在古代經典與現(xiàn)代經驗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我書局推出“中華經典藏書書系”。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