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慕平 頁數(shù):330 譯者:慕平 注解
Tag標簽:無
前言
《尚書》是傳統(tǒng)“五經(jīng)”之一,記載了中國上古的歷史,其中很多篇章保留了原始的政治公文面貌,可稱信史?!渡袝吩戳鞣浅S凭?,傳習過程歷經(jīng)劫難,其版本、文字、簡編次序等不同程度上都發(fā)生過變化和錯亂,成為唐以后學者素稱難讀的一部經(jīng)典。下面簡單談談閱讀《尚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一 《尚書》的傳習及其辨?zhèn)巍墩f文解字》說:“著于竹帛謂之書?!笨梢?,原來的“書”只是簡冊的代稱,可以泛指所有書籍,么尚書》應該在其中?!渡袝吩谙惹刂环Q《書》,到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才稱作《尚書》,所謂“《尚書》獨載堯以來”。東漢馬融解釋說:“上古有虞氏之書,故曰《尚書》。”按照這樣的說法,“尚”就是“上”,《尚書》可理解為“上古的史書”。有學者認為司馬遷筆下的《書》和《尚書》有區(qū)別,前者多,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各種“《書》”;后者少,經(jīng)過了儒家學派孔子的刪編,成為“獨載堯以來”的《尚書》。這是很有道理的。相傳先秦時記載上古歷史的《書》有幾千篇,孔子為了教學方便,就刪成百篇之數(shù)。在《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經(jīng)常引述《書》的內(nèi)容。
內(nèi)容概要
《尚書》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寶庫?!秷虻洹分杏涊d的觀象授時、四仲中星等可以說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學記載,其真實性得到現(xiàn)代天文學家的廣泛肯定?!队碡暋芬黄?,乃鴻篇巨制,對我國的區(qū)域地理根據(jù)物產(chǎn)、土壤等作了詳細劃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學家的廣泛探討。《呂刑》篇主張不濫用刑罰、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啟發(fā)影響著后代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者。《洛誥》等篇記載周初營建洛邑之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證?!逗榉丁芬黄敖y(tǒng)治大法”,詳列“九疇”,備言天道人事,對后世君主影響深遠。因為《尚書》每篇并非成于一時,其中文句有著語法、詞匯、方言的差異,又是現(xiàn)代語言學家們研究上古漢語演變的重要資料。如此等等,都說明《尚書》是具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古代文獻。
書籍目錄
虞夏書 堯典 皋陶謨 禹貢 甘誓 商書 湯誓 盤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周書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誥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顧命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章節(jié)摘錄
虞夏書堯典秦朝焚書,《詩》《書》因為博士所掌,仍能傳習,未遭完全滅絕。《尚書》由博士伏生(伏勝)傳下,到漢代,分為歐陽、大小夏侯氏三家,都立為學官,稱為《今文尚書》,共二十八篇。此《堯典》即為其中第一篇。其間,又發(fā)現(xiàn)《太誓》一篇,號為二十九篇。先秦另有《舜典》一篇,散佚未能傳下。西漢中期孔子十一世孫孔安國任漢武帝的博士,應詔獻上家傳用先秦古籀文字書寫的《古文尚書》,發(fā)現(xiàn)多出“逸《書》”十馀篇,西漢劉歆崇信其學,東漢馬融、賈逵、鄭玄等也傳古文之學。至東晉出現(xiàn)了偽《古文尚書》,將《堯典》的后半部分從“慎微五典”句以下割裂出來,又增加二十八字作為篇首來冒充《舜典》。唐代孔穎達作《五經(jīng)正義》,《尚書》即用偽古文本,流傳至今。今仍從古說將其陝復,歸到《堯典》一篇。先秦《左傳》《國語》《孟子》《茍子》等文獻稱引《堯典》文句達十馀次,可見其古老。從內(nèi)容上看,可以感覺《堯典》的作者接觸了大量原始的神話傳說和科學資料,經(jīng)加王后作了理性的敘述,仍然具有寶貴的史料價值,如其中對觀象授時等天文活動的記述,為后世中外天文學家所廣泛討論。另一方面,某些生吞活剝的記載也造成了一些理解上的矛盾。先秦舊籍一般都經(jīng)過了漢人的傳習和整理,《尚書》也是如此,《堯典》一篇也有秦漢人的事實摻雜其中,一般認為其主體成于春秋孔子的時代,是沒有問題的。《論語·述而》說:“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薄渡袝分形木溟g亦流露出儒家的精神思想也是值得注意的。盤 庚《盤庚》分上中下三篇,主要是湯十世孫商王盤庚在遷都時對臣民三次講話的記錄。《史記.殷本紀》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徒?!怂焐婧幽?,治亳,行湯之政,然后百姓由寧,殷道復興。”可見,遷都過程曾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本篇詳細記述了盤庚對民眾苦口婆心的勸導。但仔細閱讀會發(fā)現(xiàn),原上中下三篇所排列順序和盤庚說話情境不一致,清儒俞樾《群經(jīng)平議》認為按照實際情況,原來的中篇應該為上篇,下篇宜為中篇,上篇宜為下篇,如此才能符合“未遷”、“始遷”、“遷后”的順序。今同意俞說,調(diào)換了正文順序,以方便讀者閱讀。本篇是研究殷商時期政治情況的重要文獻,但較為難懂,所謂詰屈聱牙,可能是由于當時口語的時代久遠、不易理解造成的。禹 貢《禹貢》是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托“禹”以名篇,講述了大禹治理洪水,劃分九州,并記載各地山川脈絡、土壤等級、物產(chǎn)分布等情況,以及各州貢賦的品種、所經(jīng)的路途等?!队碡暋肪胖荩鄱技街轂橹行?,其次為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并非一種習見的政治地理區(qū)劃,而是一種人文地理區(qū)系,在考古學上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源頭。九州范圍,東至大海,西至甘、陜,南達湘、鄂,北及遼東半島。但各區(qū)域格局,又是在全境按照東西南北一定的里數(shù)來劃定,又反映出古人對于中國地理的一種空想性規(guī)劃和描述。考察其內(nèi)容,并結合考古學的結論,可以推測《禹貢》一文有著早期的藍本,其主體內(nèi)容反映了春秋時期的地理情況,其后經(jīng)戰(zhàn)國而略有增益加工。
編輯推薦
《尚書》由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八臅褰?jīng)”、諸子百家,經(jīng)典的價值和魅力在流光歲影里永不褪色,先賢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著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為在古代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經(jīng)驗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我書局推出“中華經(jīng)典藏書書系”。本套書系定位為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普及本,遴選中華文化中的經(jīng)典書目,加以注釋、翻譯,引領大家閱讀古代文化經(jīng)典。在編寫中體現(xiàn)家庭藏書計劃的理念,依據(jù)市場需求分批出版,所推書目遵循從“基礎”到“拓展”的延伸,體現(xiàn)層級深入的理念,展現(xiàn)家庭藏書的層次。內(nèi)容遵從經(jīng)典,約請國內(nèi)古代文史哲領域的專家把關,具有權威性;形式追求現(xiàn)代,采用雙色印制;全面照應“經(jīng)典藏書”理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