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雜項篇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馬未都  頁數(shù):201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了解歷史一般通過兩個途徑——文獻及證物。文獻的局限在于執(zhí)筆者的主觀傾向,以及后來人的修飾,因此不能保證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歷史。證物不言,卻能真實地訴說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過程是靠證物來標定坐標,匯成進程圖表。此套10共五冊,分為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雜項篇。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播出時受時間限制,內(nèi)容不盡完整。此為全本,未做刪節(jié)。全套圖書,從當今百姓喜愛的傳統(tǒng)文化人手,試圖解釋文明成因,展現(xiàn)文化魅力。只要你對文物乃至文化有興趣,讀此書就一定會樂趣無窮。這個樂趣是你熟知的文化惜給你的,而不是我。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系根據(jù)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所做關(guān)于雜項的11期講座內(nèi)容整理而成,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全書共11章,詳細介紹了漆器、鑲嵌藝術(shù)、竹雕藝術(shù)、名貴材質(zhì)雕刻、明清銅器、景泰藍、鼻煙壺,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動實例作為佐證,讀者會在不經(jīng)意間領(lǐng)略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作者精心選配的近300幅相關(guān)圖片,更是起到錦上添花之功,為本書增色不少。

作者簡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及現(xiàn)任館長。曾任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shù)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讀物。此外,他還撰寫了《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專

書籍目錄

第一講  漆藝之光 曲水流觴——早期漆器第二講  粉飾生活 千文萬華——唐至清代漆器第三講  捉刀代筆 科羅曼多——雕刻漆器第四講  含英咀華 百寶爭輝——鑲嵌藝術(shù)第五講  雕鏤精湛 妙趣橫生——竹雕藝術(shù)第六講  文玩珍賞 游刃有余——名貴材質(zhì)雕刻第七講  爐火純青 鑄造精湛——明清銅器第八講  掐絲填彩 繁縟華麗——景泰藍第九講  方寸之間 別有洞天——鼻煙壺(上)第十講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煙壺(下)第十一講  文明積累 受用清?!幕牧α亢笥?/pre>

章節(jié)摘錄

第八講 掐絲填彩 繁縟華麗——景泰藍中國的古代工藝中,絕大部分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有官窯也有民窯;玉器,宮廷和民間都有制作。只有一種獨特的工藝,在清末同光中興之前是宮廷獨享,沒有走入民間。這就是俗稱的景泰藍,學名叫做掐絲琺瑯。景泰藍的由來先來介紹什么叫掐絲琺瑯。掐絲,指在銅胎上用細的銅片掐成圖形。請注意,掐絲琺瑯首先不是用銅絲,是用銅片,形成立墻后才能填彩。掐出圖案,填上各種色料,再經(jīng)過燒制、磨制,最后成為成品,這就是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個外來物種,不是中國的東西。今天大家都認為景泰藍理所當然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外來文化,是元朝時從阿拉伯地區(qū)傳進中國的。這跟我們的想象有差距。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在“大食窯”條目下記載:“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嘗見香爐、花瓶、盒兒、盞子之類,但可婦人閨閣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謂之鬼國窯?!泵鞒醪苷殃P(guān)于文物的記載非常多,這條關(guān)于景泰藍的記載也很明確?!按笫场?,是過去對阿拉伯地區(qū)的一個統(tǒng)稱?!肮韲G”則是一種蔑稱。中國人的面目都是比較平和的,面部起伏沒有阿拉伯人大。阿拉伯人的典型特征就是高鼻色目黑髯,鼻子比我們突出,眼睛帶色兒,比我們眍,胡須比我們重,所以中國人看著像鬼,叫“鬼國窯”。元代景泰藍傳入中國有兩個階段。第一是實物階段,通過貿(mào)易,把景泰藍實物直接傳入中國,讓中國人看到這樣一種異國文化。中國過去沒有這類東西,看著非常新奇。第二是技術(shù)階段,技術(shù)進入中國。中國人喜歡這類商品以后,開始學這門技術(shù),自己來燒。我多次說過,古代的運輸成本非常大,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慮成本問題,所以引進成品不如引進技術(shù)。今天運輸成本在商品總成本中的比例相對就非常低。關(guān)于這段歷史,可以在南宋的古籍中找到蛛絲馬跡。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中記載:“予得一瓶,以銅為胚胎,傅之以革,外為觚棱,彩繪外國人之奇形詭狀,卻似琉璃,極其工巧,不知為何物?!边@段記載說得非常清楚,通過對這件東西的描述,我們能想象它就是景泰藍的一個雛形。南宋時的人還不知其為何物,也沒有名字。景泰藍的名字不管什么文化,一旦進入中國,它就一定要起個中國名字。掐絲琺瑯也不例外,也有個中國名字:景泰藍。明代很多工藝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這些名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一般先強調(diào)年號,然后再強調(diào)東西本身。比如我講過的宣德爐、成化杯、萬歷柜,這些都是當朝出現(xiàn)并流行的。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一朝出現(xiàn),而是在元代就進入了中國。到了景泰年間,由于皇家的重視,使它發(fā)揚光大,聲名鵲起,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guī)в形膶W色彩的名字—景泰藍。景泰藍的叫法非常晚,并不是景泰年間開始叫的,甚至整個明朝都不叫。清朝雍正年間有一條記載,雍正六年的造辦處《活計檔》:“五月初五日……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边@是關(guān)于景泰藍最早的文字記錄。但是,這段記錄的讀法不同,意思也不同。是“景泰 藍琺瑯瓶”還是“景泰藍 琺瑯瓶”呢?中國過去的文字中沒有標點符號,要靠前后的意思和你讀書的能力去判斷。那么從這一點上,我們不能判斷掐絲琺瑯是否在雍正時期就被稱為“景泰藍”了。晚清陳瀏的《陶雅》記載得最明確:“范銅為質(zhì),嵌以銅絲,花紋空洞,雜填彩釉,昔謂之景泰藍,今謂之琺瑯?!标悶g認為這類工藝品過去稱景泰藍,今天稱琺瑯。他實際上給說反了,應該是過去稱琺瑯,現(xiàn)在稱景泰藍。這條記載說明,至少在清后期,景泰藍的名字就蔓延開來,社會接受了這個通俗易懂的名字。那么,有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它為什么叫景泰藍,而不叫景泰綠、景泰紅、景泰黃呢?這是因為掐絲琺瑯以藍色基調(diào)為主。景泰藍是一個外來文化,從中東阿拉伯地區(qū)傳進中國,阿拉伯文化的主色調(diào)崇尚藍色。大家有機會去阿拉伯國家的時候,可以看到他們的建筑中,藍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色調(diào)。元政府注重手工業(yè)元代有其特殊性,它是一個典型的游牧民族統(tǒng)治時期。游牧民族跟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民族有很多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比如游牧民族注重貿(mào)易,它的貿(mào)易能力非常強。過去總說“十個商人九個回”,回人是游牧民族,就愿意經(jīng)商。游牧民族不種糧食,必須通過交換換得基本的生活物品。農(nóng)耕民族則注重自給自足。上學時老師一定教過你:農(nóng)耕民族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就是自己生產(chǎn)、自己使用。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都注重手工業(yè)生產(chǎn),但目的不同。游牧民族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目的,更多的是把產(chǎn)品作為商品去交換,去換糧食,或者換來錢去買其他需要的東西。所以,游牧民族的產(chǎn)品都是作為貿(mào)易的一個直接手段。農(nóng)耕民族的手工業(yè)產(chǎn)品則基本是自己消費,自己做,自己用。很多年前,我曾經(jīng)跟一個意大利鞋商聊過。那個鞋商說:“我來中國之前算過一筆賬,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個人每年就買一雙鞋,也是個不得了的市場。”我說:“你不知道,過去的中國人都是自個兒做鞋穿,不買你鞋廠的鞋?!弊约鹤鲂?,就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殘留的痕跡。今天很少有人自己做鞋穿了,但僅在二三十年前,中國絕大部分農(nóng)村還是自己做鞋。這段歷史距離今天并不遠,我甚至還穿過我姥姥給我做的鞋。元政府當時對手工業(yè)工匠的態(tài)度跟宋政府有很大區(qū)別。我們對這段比較殘酷的歷史都有所了解,元朝當時是風卷殘云般地席卷整個國土。建立政權(quán)以后,政府對手工業(yè)興趣濃厚,需要許多手工業(yè)工人為其服務,所以大批俘虜有本事的工匠。從某種意義上講,元政府對工匠的態(tài)度還算不錯,甚至還高看手工業(yè)工匠一等。元代景泰藍過去有個誤解,一直認為景泰藍是景泰年間創(chuàng)造的,或者是從明代才有的。通過這些年查閱古籍,類比研究,我們終于知道元代就有景泰藍,從而也對以前有結(jié)論的文物進行重新定位。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獸耳三足尊,底下刻著“大明景泰年制”雙龍款。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這件三足尊的上部去掉,把底下去掉,只剩中間這一截,跟元青花罐的典型器做個對比,它們之間從圖案到造型非常相似。而三足尊的上部、足部的釉面與中間部分明顯不同。因為有相應的瓷器做比較,可以斷定這件東西的中間部分為元代掐絲琺瑯罐,后為明代改制。這就是文物類比的一個優(yōu)勢。由于故宮這件景泰藍三足尊的提醒,就有大量元代景泰藍被剝離出來,比如玉壺春瓶式的景泰藍瓶。我講過玉壺春瓶,元代非常流行,從造型上可以進行類推。再有就是簋式爐、鼎式爐,這些造型都可以跟當時的龍泉青瓷做橫向比較?,F(xiàn)在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元代已經(jīng)有大量景泰藍面世,都是由中國工匠制造的。景泰藍的款識景泰藍的制作工藝比較特殊,跟瓷器不一樣。瓷器燒造完成,一旦瓷化以后不得逆轉(zhuǎn),也沒有辦法逆轉(zhuǎn)。你不能說這個瓷器燒的造型不好,擱家里用水泡著,泡軟了重新燒,肯定不行。但景泰藍是銅胎,銅就可以逆轉(zhuǎn)了。銅胎可以改造,比如這兒去掉一點兒,那兒焊接一塊兒,都可能辦到。這樣一來,景泰藍就給了作偽者很多改造的機會。比如景泰藍的偽款、后添款等改款現(xiàn)象非常嚴重。北京故宮博物院三足尊的“大明景泰年制”雙龍款,就是明代的后添款。過去底下沒有款,添款一定要添名氣最大的時期,所以添了“大明景泰年制”款。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乾隆中期,對景泰藍的改造一直不斷。所以我們今天對景泰藍的分類、斷代非常困難,要一點一滴地去比對,跟當時橫向的所有工藝品比對,這個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由于景泰藍的名氣,歷朝歷代落“景泰”款的風氣始終不絕。今天通過統(tǒng)計可以看到,景泰藍上落“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年制”款的式樣多達30多種。對于底款的式樣,宮廷過去都有固定制式,不管做什么工藝品,都是下一個單子,工匠按照單子寫的去制作。所以像瓷器底款的變化都是有依據(jù)的,而景泰藍沒有依據(jù),都是工匠誰想刻成什么樣,就刻成什么樣。這樣一來,給我們后人區(qū)分哪件才是真正景泰年間制作的景泰藍,提高了很大的難度。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景泰藍西番蓮紋盒,底下左行陰刻“大明景泰年制”款。全世界的專家公認為這是一件無可爭議的大明景泰年間制造的景泰藍。這件景泰藍在全世界很多重要的博物館都展覽過,也曾經(jīng)多次被收錄到書中。我們看書的時候就要非常認真,要記住它的書寫方式。景泰藍是刻款,跟瓷器中大部分的寫款不一樣,它是在銅上直接刻出來,不允許修改。在銅上刻字是需要功力的,首先要有極強的技巧,能夠在銅這樣堅硬的材質(zhì)上刻出字;其次還要把字刻出韻味,這非常難。所以,在景泰藍上刻款不可能逮著誰誰刻,一定有專人刻。這樣一來,在鑒定中就可以有比較了。打了眼兒的花觚這些年來有大量文物回流,我就碰見過一件景泰藍花觚。這件花觚早年流落海外,曾經(jīng)被人改成臺燈,為了走線,底部被打了一個眼兒。原本花觚的底部有“景泰年制”四字款,由于被鉆了一個眼兒,四個字里有兩個字殘缺不全了。“景”和“制”是完整的,“泰”和“年”各缺了半個字。我就看著僅存的兩個整字、兩個半字,跟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景泰藍盒底的款作了個比較,一模一樣,恨不得就是一個人刻的。我當時看到這件東西非常激動,盡管它殘了,但殘有一個好處,價錢也便宜了。在收藏中一定要有個好的心態(tài),要正視現(xiàn)實,你碰見什么樣的東西,都得忍著。你不能說看見這個花觚底下有個眼兒,就不能忍,氣得要死,說:“誰給打的眼兒啊?誰這么無知啊?!”五百多年來,無知的人多了,打一個眼兒很正常。那么,僅以現(xiàn)在的這個狀態(tài)來看,這件花觚從紋飾、造型、分量、款識,跟公認的景泰年間的盒非常接近,所以我當時非常興奮,跟人家討價還價,就把它買了,現(xiàn)在觀復博物館的工藝館里展出?,F(xiàn)在的修復技術(shù)非常高,本來可以將它底下的眼兒補上,但我沒有補。我覺得歷史留下的痕跡就讓它留下吧,這樣后人也能知道歷史上曾經(jīng)的無知。當時的人如果知道這一個眼兒打下去,多少錢就丟了,打死他也不會打。明代的景泰藍晚明有個人叫金嗣孫,他在《崇禎宮詞》中有這么兩句:“賜來谷雨新茶白,景泰盤承宣德甌?!闭f的是景泰藍的盤子上擱著一件宣德的瓷器,用來喝茶,這是晚明宮廷生活的寫照。甌,本義指盆狀的瓦器,過去地位比較低,但“宣德甌”一下子就提得比較高了。晚明的宮廷生活和市民生活相對比較富足,宣德青花和景泰藍盤子都是價值連城,這兩件東西湊在一起端上來,就為了喝一杯茶,真是奢侈??!甌這個字今天不怎么用了,容器中也基本沒有甌的概念了。過去有一段故事,說有一次乾隆跟紀曉嵐聊天吃飯,看到桌子上有兩盤豆子,皇上就說:“我出一個上聯(lián),你能不能對?” 紀曉嵐說:“臣可以對?!被噬暇统隽藗€上聯(lián):“兩碟豆?!本褪亲雷由嫌袃傻棺印<o曉嵐張口就說:“一甌油。”皇上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的是‘兩蝶斗’,是指兩只蝴蝶上下翻飛?!奔o曉嵐反應快啊,說:“我說的‘一鷗游’是一只鷗鳥在緩慢地飛翔?!鼻∫宦?,不服氣:“那我還能添字,叫‘林中兩蝶斗’?!奔o曉嵐馬上說:“江上一鷗游?!睂Φ梅浅C馈V袊糯幕杏泻芏喾浅?yōu)美機智的地方,通過一個甌也能體現(xiàn)出來。晚明時期,景泰藍品種在增加,但質(zhì)量在下降,砂眼明顯增多。景泰藍填完彩料以后一定要用火燒制,如果質(zhì)量不能控制,砂眼就要增多。另外,當時景泰藍的審美趣味跟瓷器有異曲同工之妙,紋飾都比較繁縟。當時中央政府也非常注重景泰藍的制造,比如做了非常漂亮的景泰藍多穆壺,明確帶有禮品的意味。多穆壺是蒙、藏少數(shù)民族用來喝奶茶或者擱酥油的容器,用景泰藍這么名貴的材料做,顯然有跟少數(shù)民族溝通的意思。中央政府當時把這些名貴禮品大量發(fā)往西藏、蒙古,跟少數(shù)民族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明末的古玩市場明末清初人孫承澤在《春明夢余錄》中說:“若奇珍異寶進入尚方者,咸于內(nèi)市萃之。至內(nèi)造如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永樂果園廠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精巧遠邁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內(nèi)市重價購之?!边@段記載非常有意思,描繪了一個買賣古玩的大市場。各種奇珍異寶要想進宮,先要在北京的內(nèi)市云集。內(nèi)市在哪兒呢?紫禁城的北門在明代叫玄武門,到了清代因為要避康熙皇帝的諱,改為神武門。今天的神武門外正對著景山正門的那塊廣場,就是過去的內(nèi)市。內(nèi)市里匯集了宣德之銅器,就是宣德爐;成化之窯器,顯然是成化杯;永樂果園廠之髹器,就是永樂漆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就是景泰藍。這些名貴的東西都云集到內(nèi)市,大家挑選,好的就進宮了。那么其他喜歡這些古董的人,也都跑到這個地方去買。當時的北京除了這一狹小的內(nèi)市外,還有外市,散布在北京各處的古董商攤都屬于外市。跟今天比較起來,內(nèi)市有點兒像拍賣公司,外市多少有點兒像潘家園。外市的東西相對來說等級比較低。對古董的需求是社會富足的一個表現(xiàn),很大程度上強調(diào)的是精神,而非物質(zhì)。收藏一開始很容易物質(zhì)化,我喜歡,是因為有一個物質(zhì)實實在在擺在眼前,但實際需求的是圍繞著物質(zhì)的精神層面的東西。比如,你喜歡一個宣德甌,那就是一個瓷碗。你要喝茶,拿普通的白瓷碗喝和宣德甌喝都差不多。問題是,宣德甌具有極大的精神層面的內(nèi)涵,這一點是白瓷碗所不具備的。清初景泰藍入清以后,康熙朝迅速恢復生產(chǎn)??滴跏拍?,武英殿、養(yǎng)心殿設立造辦處??滴跷迨吣辏溆⒌畹默m瑯作改歸養(yǎng)心殿,從等級上提高了??滴趸实蹖W洲傳教士帶來的琺瑯非常感興趣,想盡辦法把畫琺瑯的技術(shù)引入宮廷。我講《陶瓷篇》琺瑯彩時講過,銅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玻璃胎畫琺瑯,這三種畫琺瑯器都是康熙一朝創(chuàng)燒的?!妒プ嫒驶实弁ビ柛裱浴防镉涊d,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曾說:“朕新制法藍碗,因思先帝時未嘗得用,亦特擇其嘉者,供奉陵寢?!边^去一直講要尊重祖宗,尊重歷史,這個尊重一定要有具體事件??滴跞?,琺瑯碗試燒成功,皇上就說:“我的父親沒有用過這個新東西,我要挑最好的供奉在他的陵寢?!币粐星胰绱?,今天每一個人就更應該表示這種對祖宗的孝心,不僅僅是對你自己家的祖宗,更是對中華民族的祖宗。由于康熙的重視,琺瑯彩開始普及,但掐絲琺瑯在康熙一朝燒造的并不多。很可能是因為瓷胎畫琺瑯、銅胎畫琺瑯、玻璃胎畫琺瑯影響了掐絲琺瑯的制造。到了雍正一朝,掐絲琺瑯明顯增加,史料也在增加。雍正十年,有記載說做了一組景泰藍的爐瓶燭臺,俗稱“五供”。什么是五供呢?一般在寺廟或祠堂里要供五件用具,中間一個爐,左右兩個花瓶,兩個燭臺,俗稱“五供”。大家有機會去清西陵,還能看到陵寢前面的石五供,非常巨大,搬都搬不動。蠟炬成灰淚始干五供由于是五件,非常容易失群。所謂失群,是專業(yè)術(shù)語,指歷史上的一組東西被分散了。我有一個朋友,從國外買了一對乾隆的景泰藍燭臺,失群的,所以買得比較便宜。他一回來就跟我炫耀:“馬先生,來看看我的這對燭臺,歐洲買的,便宜,漂亮著呢!”我一看,東西確實不錯。我就跟他開玩笑說:“你不是買得便宜嗎?加點兒錢,勻給我吧?!彼f:“那哪兒能啊!我不賺這錢,我自個兒回去擺著。再說過兩天是我的結(jié)婚紀念日,我還要用呢。”等結(jié)婚紀念日過了以后,他回來跟我說:“出了點兒事兒。”我問:“什么事兒???”他說:“結(jié)婚紀念日那天,我想讓老婆高興,就把這對燭臺拿出來,買了兩根大紅蠟。我想著把蠟燭插上去,一點上,顯得屋里有個氣氛。乾隆年間的景泰藍燭臺,宮廷所用,我今兒結(jié)婚紀念日點上,多美!問題是這個蠟燭插不上燭臺的釬子,我使勁兒一插,蠟兩半了。那天晚上算瞎了,這蠟沒點成。這是怎么回事???”這時該我炫耀了,我跟他說:“你把這東西勻給我,我就告訴你是怎么回事?!蔽腋u了一個關(guān)子,先念了首詩。李商隱著名的愛情詩《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按盒Q到死絲方盡”一句很好理解,見過蠶吐絲的人都明白,蠶是作繭自縛,它吐完絲后就在繭里面休眠了。“絲”在李商隱的文學含義中代表思念、相思,是愛情的象征。但問題是下面這句“蠟炬成灰”不好理解。蠟炬,就是蠟燭。我問他:“你什么時候見過蠟燭燒成灰?”他想了想說:“可不,蠟燭燒完了哪兒來的灰???”古代的蠟燒完是有灰的,因為它的蠟芯不是今天見到的棉線,而是一根蘆葦。這就是為什么今天的蠟燭插不進燭臺的原因。今天使的是清末時候才進來的洋蠟,中間是一根棉線,實心的,又硬,你使勁往釬子上插,嘎巴就裂開了。而過去的蠟中間是一根蘆葦,有的還纏有布,蘆葦是空心的,才能插到燭臺上。所以,燭臺上的蠟釬子基本跟蘆葦芯一般粗,就是這個道理。這種蠟燭燒盡后都會留有殘灰。中國古代的燈與燭有本質(zhì)區(qū)別。燈是燃液體的,燃油;燭是燃固體的,燃蠟。蠟燭的發(fā)明比油燈要晚很多,所以到了唐代,蠟燭還是非常貴重的商品。過去說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痹诙捶炕T夜里,點燃的蠟燭可不僅僅是一根紅燭,上面還有很多紋飾。我還收藏有這樣的蠟燭,非常漂亮。乾隆朝景泰藍乾隆以后,景泰藍的工藝越來越成熟,做得非常精細,器型也越來越大。我曾經(jīng)在德國買過一個大號的景泰藍花鳥紋大瓶,80多公分高,兩只鎏金的耳,現(xiàn)在觀復博物館的工藝館內(nèi)展出。從這個瓶子的紋飾及造型上看,乾隆時期的典型特征全部在它身上體現(xiàn)了。我們講了這么多課,完全可以進行橫向比較了。比如把乾隆官窯瓷器跟這件景泰藍做橫向比較,看看差異有多大。我們能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歷史時期,不同門類的工藝品有時在造型、紋飾、細節(jié)上幾乎沒有差異,這就是文物橫向比較的好處。我買這件景泰藍的時候,賣家跟我說:“這瓶子早年就是八國聯(lián)軍從你們那兒弄回去的?!蔽艺f:“那就該著我們把它帶回來?!钡聡酥罇|西的來歷,是因為他們有記錄。西方人有很好的檔案習慣,很多事情都要記錄。所以有時一查,就能查到這東西一百年前在誰的手里,中間經(jīng)過幾個人,都很清楚。這種80多公分高的器物,對景泰藍來說非常大了。但在乾隆盛世期間,景泰藍還能做得更大。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下旨:造掐絲琺瑯佛塔六座。其中有一件藍地纏枝蓮八寶紋宮殿亭式塔,高達239公分,比我伸起手來還要高,今天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雨花閣內(nèi)收藏著。晚清民國景泰藍乾隆以后,景泰藍急劇衰退,為什么呢?國家的經(jīng)濟衰退直接體現(xiàn)在奢侈品上。景泰藍在所有工藝品中成本最高,它以銅做胎。銅在歷史上是制錢的原材料,使多少銅,就等于使多少錢。也就是說,拋開它復雜工藝所帶來的成本,僅是原材料成本就非常高。所以清代中葉以后,景泰藍迅速衰退。晚清到民國時期,景泰藍開始走入民間。此時北京、揚州、廣州等地都有一些民間作坊生產(chǎn)景泰藍。經(jīng)營景泰藍的商號有老天利、德興成、寶華生、靜遠堂等等,都非常有名。晚清至民國時期景泰藍的特征非常明顯,它的胎一般都非常薄,一掂,很輕。老的景泰藍則很重。但是,此時的掐絲掐得非常細膩,這是用工藝來彌補材料的不足。不可能使那么多銅了,但可以用細膩的紋飾來彌補。晚清到民國時期正是第四次收藏熱,大量西方人來搜集中國的文物。西方人對景泰藍的認識頗高,認為這是代表中國宮廷文化或者說貴族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大量景泰藍都流往歐洲。受此影響,當時古玩店里不擺幾件景泰藍,顯得檔次低。換句話說,有品位的買家一看你店里連景泰藍都沒有,轉(zhuǎn)身就出來了。西方人為什么知道景泰藍重要呢?西方人進入紫禁城一看,凡是重要的大殿里擺的全都是景泰藍,有成對的鼎式大香爐、大仙鶴、太平有象等等,還都是大件的景泰藍。而當時清宮確實有嚴格規(guī)定,對景泰藍非常重視。比如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宮里吃年夜飯的時候,只有皇上的御宴桌上幾乎都是景泰藍的餐具,底下的陪宴桌全部都是瓷器和銀器的餐具。由此可見,景泰藍在當時宮廷中的崇高地位。我們對景泰藍的誤解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反而對景泰藍的認識偏低。雖然我們承認它的貴重,但不認為它在審美上有多高。這種認識源于文人,文人認為景泰藍太花哨了,不含蓄,所以對其評價一直不高。曹昭就說它俗得要死,“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由于過去文人的這個態(tài)度,我們一直對景泰藍的認識不高,導致其大量流往歐洲。解放后,對景泰藍不加重視的態(tài)度變得更嚴重。中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叫《景泰藍的制作》。這叫什么?這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要大力宣傳,但應該宣傳藝術(shù),而不應宣傳工藝。工藝本身是保密的,但中國人過去沒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概念,所以就把秘密給散出去了。整個制作工藝被寫進一篇文章,誰逮著誰做,哥兒幾個弄一個小窯就開始燒景泰藍了,拿這事兒不當事兒。我曾經(jīng)有一次還在電視上看見教怎么做景泰藍,好像只要家里開一個小灶,就能做了。由于毫無計劃與節(jié)制地普及,把這個過去中國最典型的宮廷文化一下子降低了。沒有制約,沒有控制,導致今天景泰藍的名氣與質(zhì)量幾乎下降到歷史最低點。今天的單位發(fā)個獎,到街上一看,什么便宜?景泰藍瓶子便宜,還挺唬人,得,買倆發(fā)獎吧。我還看到很多旅游紀念品市場中,堆放著大量質(zhì)量低劣的景泰藍,很便宜。這些現(xiàn)象,導致景泰藍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就是廉價品的概念?;叵霘v史上景泰藍的輝煌與地位,真讓人寒心!全國收藏景泰藍最多的博物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外除了南京博物院、西藏博物館,其他重要的博物館里幾乎都沒有大的收藏。西藏博物館中所藏的景泰藍,都是當年中央政府贈送給西藏的。當我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就有意識地開始收藏。在近十年的時間里,觀復博物館從世界各地征集了幾百件景泰藍。將來博物館里會有一個專門的景泰藍館,供大家欣賞這些非常重要的文物。景泰藍雖然是一個外來藝術(shù),但經(jīng)過元明清三朝皇家的推崇,再加上工匠的不懈努力,使它成為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上的一朵奇葩。但由于中國文人不推崇這種繁縟華麗的藝術(shù),導致后人不大重視,對它的研究也非常淺薄。這是因為我們不注重文化史觀。什么是文化史觀呢?歷史上所有客觀存在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尊重它。景泰藍這朵奇葩,反過來被西方人認可。在西方人心目中,華美的景泰藍代表著中國燦爛的文明。那么,下一講內(nèi)容,是由西方人帶給中國的一門藝術(shù),最后由中國人發(fā)揚光大,那就是鼻煙壺。

后記

我試圖以通俗的方式來講述歷史,頌揚文明?!栋偌抑v壇》給了我機會,并提供這樣一個極為廣闊的平臺,使我得以展現(xiàn)個人近三十年的積累。中華文明的魅力很難用語言來表現(xiàn),無論是誰,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明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但我仍努力去做了。這要感謝《百家講壇》的魏淑青主任、制片人萬衛(wèi)先生,他們的肯定,給了我信心;還要感謝編導馬琳、那爾蘇、張佳彬、林屹屹,他們的具體工作使講座增色。感謝中華書局的顧青先生和責任編輯梁彥先生、孫文穎女士,在本書的出版編輯過程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我還要感謝為文明火炬?zhèn)鬟f不計榮譽的每一個人,正是他們,使我們燦爛的文明得以延續(xù)。

編輯推薦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篇》看點:1.“百家講壇”圖書,擁有廣泛而穩(wěn)定的讀者群。2.馬未都本人的傳奇經(jīng)歷,近三十年的收藏經(jīng)驗。3.近300幅精心選配的圖片,引領(lǐng)讀者走進漆器、鑲嵌藝術(shù)、竹雕藝術(shù)、名貴材質(zhì)雕刻、明清銅器、景泰藍、鼻煙壺的世界。4.作者收藏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類故事,情節(jié)跌宕,可讀性極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4條)

 
 

  •   馬老的傳奇經(jīng)歷,近三十年的收藏經(jīng)驗。近300幅精心選配的圖片,引領(lǐng)讀者走進漆器、鑲嵌藝術(shù)、竹雕藝術(shù)、名貴材質(zhì)雕刻、明清銅器、景泰藍、鼻煙壺的世界。收藏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類故事,情節(jié)跌宕,可讀性極強。
  •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篇》是馬先生說收藏系列圖書之終結(jié)版,讀完此書,對馬先生的崇拜、崇敬之情更加“嚴重”。讓我對古代的漆器、鼻煙壺、景泰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認識。感受到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光輝燦爛,我們的先人是多么的聰慧、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令世界、世人震驚的杰作,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   拜讀馬先生的第一本著作是「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這是第二本,每一本都是受益良多,拜讀第一本書時覺得這家伙怎么這么臭屁,但漸漸了解馬先生對中國文學的深厚基礎后讓我覺得他臭屁的有理,閱讀他的書讓我對中國文學更加感興趣,感覺自己非常幸運聲再這個時代能有像馬先生一樣的前輩在前頭引領(lǐng)著我們。在這本書中讓我多認識了「景泰藍」與「鼻煙壺」,更近一步更新了我對雕刻、鑲嵌的知識,就像馬先生一直在書中重復提到的,我非常慶幸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所擁有的悠久歷史文化絕對不是一個包袱而是一份超極珍貴的禮物,我們之我們從何而來,更希望能傳承下去讓我們之我將走向何方?
  •   自2008年四月購得《馬未都說收藏》系列叢書第一篇——家具篇,至今日讀畢最后一篇——雜項篇。在這近一年時間,讓我認識一位大師,以及認知了一種文化……至今仍能清晰地記得在北京圖書大廈,拿起那本《馬未都說收藏家居篇》后,付款、印章的種種情形,也能能回憶起在北京回來的動車組上,整整八個小時將書讀完的暢快感覺。正如馬先生在書序中所言“讀此書就一定會樂趣無窮。這樂趣是你熟知的文化帶給你的,而不是我”。在我看來是馬先生過于謙遜了,中國文化,在這之前我也從其他地方了解頗多,不論是游走中,還是書本上,但是我從未有這般暢快的感情。而今的暢快確實為馬先生給我?guī)淼?,文化就是閑情雅致,就是休閑之極的產(chǎn)物,如若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那首要的便是溫飽,文化自然會拋出千里之外。而之前我所接觸之文化,多為說教般苦澀乏味,完全沒有半點閑情雅致,讓我聽之既忘之,沒有感覺,更無感情……馬先生之所以讓我能從新拾起文化帶給我的樂趣關(guān)鍵在于其用莊重中帶著幽默的風格激發(fā)了我的興趣,使我開始對這門知識關(guān)注,并主動認知,最終產(chǎn)生感情,這個過程才是我所認為最重要的地方。文物之于我其實非常遙遠,馬先生帶給我的是以文物為媒闡釋文化的價值。我感謝我生在這個擁有璀璨文化的國度,我更感謝馬先生讓我認知它們……h(huán)ttp://blog.sina.com.cn/yougusiwei
  •   《馬未都說收藏》到這本就以是尾聲了。讀完這五本書真是受益匪淺!我說過我本沒有任何收藏,但看完這本書學到了很多知識,看到了很多藏品!不也是很快樂的嘛。我也算是馬扎中的一員,真的很佩服馬先生的學識閱歷!本書從鑲嵌,雕刻,琺瑯,鼻煙壺等入手延續(xù)了馬先生依舊的風格!大量的文物圖片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點,雖比不上看實物,但相比而言這些挑選出的圖片也堪稱為代表,精品了。本人推薦此書!
  •   如果按照出書順序購買和閱讀的話,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jīng)不止是作為普通書籍來看了,而是收藏,雖然不是文物,但卻是值得放入書架,慢慢回味、反復閱讀。有時覺得這套書里的每本書就像是一個個引子,總是吸引著你不斷看下去,不斷買下去,不斷收入書架中。將《馬未都說收藏.雜項篇》收入囊中,將是為這套書畫上了一個完美的終結(jié),無論是意義上的、實用上的、還是觀賞上的。
  •   馬未都說收藏從家具篇開始,到雜項篇收官,沒有一處不風流,好書,值得典藏。
  •   之前買過一套馬未都說收藏的,當時沒看到雜項篇,還是沒有出這本就不大清楚了。算補買的,書不錯。紙張印刷都還可以。
  •   馬未都說雜項這本書,我等它出版很久了?,F(xiàn)在終于可以買到了,書拿到的那刻心里有種喜滋滋的感覺。因為先在央視里看過馬未都說雜項的節(jié)目,對里面的內(nèi)容并不陌生,只不過像是收藏古董一樣又有收藏了一本好書,可以在自己的沙發(fā)里慢慢的細細品味。丁皎冬2009.03.12
  •   馬未都,算是一個有心又幸運的人吧。都說在昌平年代才會玩收藏,君不見電視臺各種鑒寶、尋寶節(jié)目那個受歡迎的程度,變成全民娛樂,寓教于樂,不亦快哉。當年若不是馬先生有心、肯學肯鉆研、舍得銀子,也不會終于辦成了一個私人收藏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留下老祖宗那么些好東西給后人憑吊、賞玩。這些書通過一個個小物件,傳遞給我們一種歷史、文化的信息,最終通過一系列細節(jié),讓我們知道我們中國人幾千年從哪兒來,又是怎么走過來的,我們將來要往哪兒去,路上要帶些什么?文物研究,學問大了去了,但像馬先生一樣把枯燥的文物講得有趣,把歷史知識普及給我們這些文(物)盲,告訴我們老祖宗那些玩意兒還真有說頭,我們的文化還真有品頭,為自己生在中國而心生自豪,馬未都可真是不遺余力做了大貢獻,就為這,我也要投馬先生一票。
  •   《馬未都說收藏》的最后一本終于讀完了,但是感覺還不夠,還想看。我從小就喜歡收藏,小時候收集煙標,收集樹葉標本,收集剪紙,收集郵票,收集篆字(那時候沒有篆字字典,就把從各個地方看到的篆字都抄下來),收集宋詞,收集糖紙,收集剪報……還有好多東西都忘記了,不過記得中學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一次盤點,自己小時候收集的總數(shù)能有三十多種。這也和我父親有關(guān)吧,他就喜歡收藏郵票,還有剪報,剪紙等等,好多我都是從他那繼承下來的。到現(xiàn)在只有郵票因為值錢所以保留了下來。雖然幾乎沒有一樣堅持到現(xiàn)在,不過收藏這個愛好成為了我的一個習慣?,F(xiàn)在除了藏書,還有收藏地圖,收藏書簽,收藏購書袋,這些都是平時帶著弄的,真正算是標準的收藏還是今年收藏硬幣開始的。說道硬幣,其實是在榆林小學領(lǐng)著學生辦收藏博物館的時候,孩子們拿來了那么多漂亮的各個國家的硬幣,讓我看了很眼饞。不過因為沒有地方去買,當時也就是喜歡,沒想過收藏。到北臺以后去年繼續(xù)領(lǐng)著孩子們建了一個網(wǎng)絡博物館,其中世界各國的硬幣還是主要的內(nèi)容。其中富盛策帶來的他父親收藏的一個硬幣冊,里面的硬幣是按國家排列的,一個國家一個,前面帶一個國旗,是在外地買的一整本的各國硬幣,當時就打動了我。后來我在網(wǎng)絡中發(fā)現(xiàn)淘寶上就有很多很多買硬幣的,就在網(wǎng)絡中開通了自己的賬戶,辦理了銀行卡,在網(wǎng)絡中開始買硬幣,很方便。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自己的硬幣從一冊到現(xiàn)在的四冊,已經(jīng)有近100個國家的500多種了。從經(jīng)濟的角度講,傳統(tǒng)的陶瓷、木器、玉器等等,工薪階層是無法問津的。硬幣的門檻比較低,還可以接受。雖然和馬未都介紹的收藏相比,收藏硬幣要容易得多,但是給我?guī)淼目鞓穮s是相同的。
  •   雜項篇馬未都在百家講壇講的還行,但沒有前面講的好,有點逞強,但還是不錯的。
  •   漆器、鑲嵌、竹雕、銅器、景泰藍、鼻煙壺。以收藏開題講文化,以文化看歷史,不一樣的文物,一樣的馬氏幽默。有趣的學習,一點也不枯燥。
  •   讀書有一種情結(jié),開始讀時興趣盎然,等到投入后心癢難耐,特想知道其后的內(nèi)容,但等到全部讀完以后興奮之余卻又是依依不舍。自從讀了馬先生的《家居篇》之后對文物和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等到《雜項篇》讀完以后,在豐富知識,領(lǐng)略文化的同時,更多的是依依不舍。馬先生的書語言生動,例子活潑,圖文并茂,更重要的是馬先生在講文物的同時更多的是講文化,講做人的道理,深入淺出的將讀者領(lǐng)進一個絢爛多姿的文化世界,并告訴大家:收藏并不一定意味著擁有;收藏只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行為。古代文化、處世哲學,愛國情懷皆在其書中體現(xiàn)出來,讀他的書,讓我領(lǐng)悟了許多道理......由于馬先生的書所引發(fā)的對文化的興趣,我還買了多本有關(guān)文化和文物的書,相比而言,馬先生的書更多的是言語可親,平易近人,作為啟蒙讀物非常合適。因為任何知識,專業(yè)的文章都是比較枯燥的,這就需要像《說收藏》系列這樣的科普讀物來激發(fā)大家的興趣,在學的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明白道理,這是最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也是群眾最喜聞樂見的讀物。即使再不舍,《說收藏》系列也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文物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很遙遠,但是文化很近,就像馬先生說的一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文化中生活,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文化帶給我們的樂趣......
  •   漆器、銅器、竹雕、景泰藍,都是好玩意兒呀!只是都未成大氣候,所以屈居“雜項”了。從中國文人情懷的角度,確實能體會到為何瓷器、木家具、玉佩飾會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成為主流,中國是個講究圓潤、清雅、含蓄的國度,兼容并蓄之下,自有堅固的傳統(tǒng)。

    本書中涉及的諸多器物,足可稱漂亮、華麗,聚在一起便是這般琳瑯滿目。但若真的設想一格書屋,卻真的不太會選它們?nèi)胧?。有個詞叫做“玩物喪志”,其實人與物品之間更多的是“以物言志抒懷”。

    于是縱觀今日之林林種種奢侈品,“雜項”也。
  •   書的外殼有一條小的印痕,影響不大。確認收貨晚了,這次買的書包裝得都很好,馬未都先生的《馬未都說收藏》現(xiàn)在都集齊了。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看見評論里有的人說這本書不值,或者說馬先生這本書很爛之類的,我只想說,他們對于馬先生出這個系列的初衷根本不了解。個人認為馬先生的目的在于為老百姓普及關(guān)于文物收藏的基本常識,宣揚文物文化,與讀者分享他眼中的收藏和其真實的閱歷、感受及知識。這并非專業(yè)的收藏、鑒定類書籍,望個別讀者不要吹毛求疵了。帶著感受文化之美的態(tài)度去閱讀這本書,一定會有很大的收貨。
  •   馬未都的這一系列書都挺值得看的,做為對文物不太了解的人來說,比較淺顯易懂。但是就像馬先生自己說的,他的書不是讓你開始文物的收藏,也不是收藏的參考書,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這個我從書中是有學到了,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注意過的,不知道的知識。很棒!
  •   在百家講壇里認識馬未都先生,使得我們對收藏有了由淺入深的認識,這本書能擴寬知識面。
  •   我是給12歲兒子買的,他是看了百家講談馬未都說收藏覺得不盡興所以又給他買了一套,呵呵,是一本受益非淺的書。
  •   馬老師的書以介紹文物的形式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既然豐富了我們的文物知識,也加深了我們對文物背后多代表的文化的了解和認同。馬未都說收藏系列我都買了,書的印刷質(zhì)量和書的內(nèi)容都是非常出色和吸引人的,希望能看到馬老師更多的好書!
  •   這是馬未都說收藏說收藏的最后一本書,從書中可以看出馬未都對自己只是的炫耀和自信,字里行間也透露出馬未都做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
  •   一下子買了七本馬未都的書,來不及看完,所以評論尚無處下手。但是憑我平時對馬未都的了解以及他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表現(xiàn),可以說他的書應該寫的不錯。僅從這些書的內(nèi)容就可以看出,馬未都先生知識淵博,博覽百科,而且文筆順暢,筆下生花。我非常欣賞!
  •   馬未都的此類書不一定是收藏才要看,其實里面有很多相關(guān)的知識,包括歷史的內(nèi)容,看書和聽講課感覺不是太一樣,其需要的條件相對簡單,我是在先聽了感覺不錯的情況下才選擇買書的,推薦有興趣的各位不妨一讀。
  •   《馬未都說收藏》我要買全。我不收藏。我學其中的文化,了解古人的思想及社會細節(jié)。
  •   這是一套正版書,《馬未都說收藏》其它四本我在幾年前買了,看了不止一遍,現(xiàn)在把這套書補齊。
  •   我已經(jīng)把《馬未都說收藏》系列書買全了,對收藏有幫助,還可以學到收藏之外的東西。
  •   馬未都的書都插不多買齊了。原來漆器,竹器,鼻咽瓶都有那么多的講究。圖片精美,文字流暢易懂。不錯的閱讀享受!
  •   和其他幾本《馬未都說收藏》一樣經(jīng)典~~
  •   有馬氏風格,詼諧幽默,引經(jīng)據(jù)典,樸實無華。給人心靈的愉悅的同時又長了見識,以前看過馬先生的陶瓷篇,也看過《馬未都說馬未都》。都不錯,很過癮,準備買玉器篇和《馬未都說》系列了。繼續(xù)過癮!
  •   馬未都讓我對收藏漸漸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不是為收藏品的“價格”,而是從藝術(shù)品的角度了解到我們的先輩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技藝。
  •   馬未都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能學到很多知識,值得收藏愛好者好好看
  •   2009年9月18日,我利用在北京出差的機會,去了觀復博物館。路好遠啊,我住在四路通,早上7點15走的,坐公交換地鐵再做公交,花了2個小時到達觀復博物館,有點朝拜的意思啊。綠蔭掩映下的觀復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尤其增加了座上賓館和“合”館,讓人大開眼界。祝愿觀復博物館能有越來越多的展品,不斷開辟新的展廳。祝馬未都先生身體健康。謝謝那位不知名的漂亮的女館員幫我照相留念。唯一遺憾的是買書的時候“觀復”的印章壞了,沒有蓋上章。有一個建議,應該留出一個小廳,擺上一些“寶貝”,供參觀者照相留念,畢竟外地人去一次不容易啊,呵呵。
  •   馬先生說收藏系列,為我們展現(xiàn)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收藏文化,這個雜項篇從很多細小的生活物件入手,看后嘆為觀止,感慨古人??!
  •   語言詼諧有趣,很喜歡,之前在學校圖書館里看完了這一系列的其他幾本,唯獨沒找到雜項篇,就來到當當上買了,這本說收藏的書也很適合收藏。
  •   一直很喜歡馬未都,他說的東西 易懂 有趣 能記。。。真的是掌握了很多知識啊。
  •   馬未都的書適合枕邊讀,娓娓道來的語氣,淺顯易懂的道理,精美的圖片印刷。
  •   馬未都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愿意買藏品的專家 所以他的書絕對是有讀的必要的
  •   一直是馬先生的忠實讀者,終于等到這本雜項篇(完結(jié)篇)的出版了,很高興收藏.下一波古玩熱點從本書中可以窺見一斑!
  •   特別喜歡馬未都老師的這套書,讓人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增長知識。
  •   馬未都喚醒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還有比這更好的嗎
  •   個人覺得馬未都的書,知識豐富,容易懂,水分少,里面會有些小故事讀起來生動好玩。
  •   整套就缺這一本,馬未都的書大家都知道,內(nèi)容詳實,圖文并茂。印刷質(zhì)量很好。喜歡。
  •   馬未都的語言文字既幽默,又有知識性,輕松的閱讀中長見識了
  •   是一本雜項收藏的入門讀本,圖文并茂,可讀性比較強,但對于發(fā)燒友來說,就不夠味。
  •   馬未都的系列書都很不錯,是初學收藏者的最好的讀物。很值得購買
  •   自從馬未都先生出了這個系列的第一本書后,每本都買,而且每一本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僅我喜歡,而且老婆也喜歡看。不枉買此書
  •   還沒看,不過翻了幾頁,發(fā)現(xiàn)內(nèi)容還是豐富的,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馬未都講,很有趣的人,所以買這個書。應該不錯。
  •   馬未都的書還是很好的。
  •   買這書就是喜歡馬未都的東西。
  •   馬未都的書喜歡,有思想有見地。
  •   馬未都的書,既好看又有知識、典故,還有人生哲理,值得一看!??!
  •   書是金貴東西!太糟踐了!馬未都老師是高人啊!
  •   深入淺出,知道了許多雜項收藏知識
  •   喜歡馬未都的風格~
  •   喜歡馬未都的幽默風趣及淵博的知識面,讀起來很輕松
  •   一直喜歡馬未都,終于下決心買了,非常不錯!信任當當!
  •   長知識!喜歡馬未都
  •   比看電視上的馬未都過癮。
  •   雜項以前壓根不了解,一套書里也是最后才看這本,沒想到反而成了點睛之筆,讀完發(fā)現(xiàn)收藏世界之大,之雜,算是長了見識,即使不喜歡收藏的朋友,也能從中獲取不少生活道理,茶余飯后,賞心悅目。
  •   看了馬老的家具篇非常喜歡,決定把這個系列都買了,就陶瓷篇這兩本有點皺。玉器和雜項還不錯~送貨慢,預計20號的 還是沒到!
  •   在收藏里面,我更喜歡雜項這本書里面的知識很多
  •   馬先生的這套《說收藏》全部看完了。通過馬先生樸實的講解,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在實物上的具體體現(xiàn),再通過實物反作用于文化。收獲多多呀!書的質(zhì)量在紙張、裝訂方面很好!內(nèi)容,文字加精美圖片讓我這個古董門外漢也長了不少知識,比如對玉器、瓷器、家具、木材等方面多少都有所認識了。
  •   最愛的雜項是漆器,可惜已經(jīng)漸行漸遠,難得近玩焉。
  •   以前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漆器。這書講解的很通俗。還有很多作者的小故事在里面。很引人入勝哦。值得一看。是初學收藏的同學的一本很好的入門教材。
  •   他的百家講壇系列都看過了。是在講收藏嗎?其實是在講文化,講歷史,講人?,F(xiàn)金有很多所謂搞收藏的人和很多向往收藏的人,內(nèi)心只是想“今天花50元,明天就是10000元”。而在這系列樹立我看到的是平和,看到文化,看到歷史,很少看到利。這些珍寶在做的時候不是為了錢或利,工匠們或是大師們在用心血在做,是在傳承文化,開拓創(chuàng)新。這一系列書的宗旨也是在講文化,也是努力在為現(xiàn)在變味的收藏做一點正本清源的工作。學習了。
  •   雜項是經(jīng)常被大家忽視的,但是很多又是離我們最近的,所以說馬先生給我們補了一課,好!
  •   很喜歡前面有位書友的評論,說收藏不收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的了解,始終覺得不是做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有某種利益或是目的才做的,作為平時生活的一個興趣和一個增廣見聞的方式來看,這書再次呈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的高超技藝,讓沒有機會見到如此多國寶的人,也有機會認識到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   我是買了全套的,很好看,建議大家都能去看一下;不是為了去學收藏而是對中國文化又多了些了解。原來我們有那么豐厚的文化,做一中國人真自豪?,F(xiàn)在有些人從不關(guān)心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真是遺憾?。∷晕液芟矚g這馬先生這套說收藏的書,很長見識!
  •   這是馬先生說收藏系列最后一本,我本本都在第一時間收藏回家。我不是一個愛好收藏的人,但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述說了一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這就是我收藏的原因,在一件件藏品身上去感受別樣的歷史!
  •   雜項篇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娓娓道來,很不錯。
  •   喜歡古玩和收藏的朋友們值得一看,尤其適合咱們基層群眾看。很有指導意義,比所謂的“央視鑒寶專家”的書有用,畢竟馬先生是自己練就的眼力,收藏心態(tài)也對頭,不是錯誤的為了投資(一己之見)。同樣值得一看的還有王世襄、張德祥鄧先生的著述??勺x性好,價格也不貴。但我從當當收到的這本書的裁切有點問題,有幾頁紙沒裁好,伸在外頭,毛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點煩人。
  •   這本寫的雜項,種類也比較多。保持了這套書一貫的風格,在講東西的時候講文化。
  •   各種鑒寶節(jié)目大火熒屏,我等實在不懂,也沒實力投資藝術(shù)品,花了點小錢了解一下文物,聽老馬說說收藏檢漏錯失等等故事,就是給孩子看看也是擴大知識面的很好選擇。正好趕上本人出水痘,打吊針的時候一天一本的看了,感嘆古代人的生活一點不枯燥啊,閑情逸致的很納。我們很難有那種功致精巧的耐力嘍
  •   已經(jīng)買過陶瓷和家具篇,這個看過百家講壇,所以也買了
  •   一如既往地喜歡,一如既往地睡前讀物。至此買齊了馬先生的說收藏。
  •   雜項?!呵呵,讀了這本書,終于弄明白了。
  •   終于等到最后一集了,心情無比激動。馬先生的書還是那么好看!比起電視,書本似乎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你是馬先生的粉絲,強烈建議您來購買全套《說收藏》——他們真的值得收藏!
  •   同時買了好基本書,再三猶豫最后決定先讀這本。
    印刷很好,彩圖很清新。文字那叫一個忍俊不禁啊。主要是馬先生的思路很好,對于漆器的歷史,各時期的特點,文化背景等都做了介紹,讀起來很輕松。要是教科書都能寫成這樣,中國對諾貝爾獎估計都不稀罕了。
  •   開篇就講了我很喜歡的漆器,插圖也漂亮??磥眈R老師對鼻煙壺情有獨鐘,之前的了解太少,不得不贊嘆人類智慧的偉大。感覺我們有點越活越回去了,反倒沒了古人的奇思妙想。
  •   閱讀過程就像跟馬老師喝茶閑聊,輕松愉悅。對于像我這樣對收藏感興趣又不想專業(yè)的人閑來無事時隨手翻翻,收獲大大。強烈推薦!
  •   馬先生的這本書不錯!淺顯易懂,就算是不搞收藏的人,也可以拿來看一看。讓你在了解了那些古董的同時,也了解了它背后的中華文化和歷史。
  •   馬先生寫的這一系列的書是我這幾年看過的書中,最值得收藏的書!強烈推薦?。?/li>
  •   這個領(lǐng)域也是收藏的一個大項不知今后有沒有說字畫的計劃不然太遺憾了
  •   買這本書時,我是受一些愛收藏的朋友影響.想了解一下古玩.看完了這本書,我就毫不猶豫地把其它的也全買了!真的是一本好書,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中國的文化.也了解到很多自己從未接觸到的領(lǐng)域!讓我這只井底之蛙大開眼界,收益匪淺!
  •   馬先生的這一套書很好啊,簡單易懂,圖文并茂,我在圖書館都看完了,現(xiàn)在當當上買回來收藏!書包裝得很好,很干凈!
  •   這一整套書都非常喜歡,有空就拿出來讀,喜歡馬先生的講話方式,喜歡聽他收藏的故事.
  •   馬先生的書我非常喜歡,他的書我都已經(jīng)收藏。但當當網(wǎng)這次送的書保護的非常不好,好象是被人已經(jīng)看過,象是舊書,對我這個非常喜歡馬先生書的人感到非常遺憾。
  •   我?guī)啄昵霸跁曩I的前玉器家具還有瓷器,內(nèi)容很好,很喜歡馬先生的書,看他的書,提高了對文化的興趣,有很多枯燥的東西,經(jīng)馬先生的講訴會覺得很生動。怎么說呢,我自己的學歷并不高,但是我就是喜歡馬先生的書,其實我并不怎么喜歡看書。覺得幽默,生動,有意思。還關(guān)注他的博客。
  •   一向很喜歡馬先生的書,所以這一本一出就買了,還是馬先生一向的風格,幽默,與其說馬先生在講收藏,還不如說他在講歷史,他把那些枯燥的文物講活了,雖然我們這些都是收藏的門外漢,但這本書是非常值得瞧的,而且瞧一遍不夠,適合放在枕邊,每天瞧上一眼
  •   其實以前已經(jīng)看過了,可就看一遍實在不過癮,所以買回來,可以隨時看。深入淺出講收藏,對于專業(yè)人士或者做收藏的肯定不夠,可對于我這樣僅僅滿足于欣賞的愛好者就非常適合
  •   看馬先生講收藏,收益的不僅僅是古物知識,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享受,器物已作古,把玩器物的同時,器物后面的精彩故事,更值慢慢品味。
  •   我不是馬扎!也不是文物收藏愛好者!但對于他的書,我也極其喜歡,喜歡他的敘述風格,看著他的書,猜想這個人一定十分聰明??吹剿v自己的“淘寶”小故事,也會覺得他十分有趣。在市面上看到他的書出版,都會忍不住翻閱,如果喜歡就在當當網(wǎng)上訂一本。讀他的書時,心里會很平靜,會沉淀下來......
  •   開闊自己的眼界,了解收藏文化的細節(jié)
  •   閑暇時閱讀很不錯,了解一些收藏
  •   收藏是門大學問,光研究某一項就特別花心力,何況是各式古玩,這本書專門將收藏類比較冷門的歸納在一起,讓我很是受益,即使不去收藏,光是長見識就很好了。
  •   適合古董收藏愛好者學習的書
  •   非常值得收藏的書,印刷精美,賞心悅目
  •   幫朋友購買,可才交到她手上,就被她的朋友搶走??磥硐矚g的人蠻多。值得收藏。
  •   很棒的收藏類書籍,豐富的知識讓人大開眼界。
  •   雖然不收藏古玩,但是通過這本書能學到很多知識,了解歷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