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詹福瑞 頁數:403
Tag標簽:無
前言
民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發(fā)軔期,研究的日臻成熟期。小書選取的就是這一時期古代文學研究的十八篇文章,以隨筆的形式總結它們的研究經驗,而且也參與到對研究對象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閱讀中來,直接解讀作品。不求甚解,自有我本人對古代文學和古代文學的研究文章知之難、解之更難的感慨之意在,但是更主要的還是要表明,面對一般讀者閱讀經典,古代文學研究者應該采取的研究態(tài)度。 好讀書,不求甚解,本來是陶淵明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并不是什么讀書的方法。如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五柳先生的讀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是在一種不經意中的發(fā)現和所得。前者是在不經意中心靈與自然交會,后者則是不經意間人與書的會意。這些都是陶淵明在日常生活中對人生的一種體悟:人既然皆在大化之中,就應不拘執(zhí)什么,不苛求什么,不過望什么,一切皆任其自然,這樣才會有人與自然、人與書的零距離接觸,才會達到欣然忘食的境界。我想這應該是陶淵明寫這句話的初衷吧?! 〉呛髞淼娜藗儏s把這樣的一句話,坐實成讀書的方法,而且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釋。魯迅的《偽自由書》中有《不求甚解》一文,此雜文自有其弦外之音,意不在求解這句話本身的含義。文中引了他的老師對這句話的講解:“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只讀本文的意思。這應該是最接近于兩晉和南朝人讀書狀況的解釋。
內容概要
本書以民國時期中國古代研究論著為言說對象,共18篇,每篇結構一致,前為作者品評,后附原文。作者考察的雖然是民國時期一些專家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文章,反思的卻始終是當代中國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即在今天學術研究成為職業(yè)、成為“飯碗”的情況下,那種為研究而研究,那種脫離生活常識的創(chuàng)新,究竟是在給讀者“幫忙”還是“添亂”?所以作者提出來“不求甚解”,就是不要對研究對象過度闡釋,因為這種闡釋只會將真相遮蔽得更深?! ∽髡咛接懙碾m然是學術性內容,但采取了隨筆式的寫法,內容上追求短小精悍、言之有物,調侃揶揄,時露機鋒。風格上追求輕松有趣,可讀性強。可以說,這是一本思想性和可讀性俱強的著作。
作者簡介
詹福瑞,1991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F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黨委書記,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主要社會學術兼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中國文學學科規(guī)劃與評議組成員、中國文心雕龍研究會會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古文學理論范疇》(中華書局)、《南朝詩歌思潮》(百花文藝出版社)《漢魏六朝文學論集》(河北大學出版社)等。另有學術論文近百篇。
書籍目錄
前言考證與識淺 附:胡適《(西游記)考證》回到生活本身的邏輯 附:胡適《談談(詩經)》從藝術的立足點看 附:胡云翼《宋詞研究·詞人柳永》跨越文學的批評 附: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一篇錦瑟解人難: 附:蘇雪林《玉溪詩謎》(節(jié)選)對詩圣的同情之理解 附:汪靜之《李杜研究·杜甫之博愛襟懷》最為難得是常情 附:詹安泰《論寄托》于人情世情處勘入 附:阿丁《之意識及技巧》美從何處尋 附:宗白華《論和晉人的美》生命力的穿透 附:李長之《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節(jié)選)詩性的學術論文 附: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武俠研究:游走于作者與讀者之間 附:范鴟夷《論武俠小說》精到而有分寸的人物分析 附:太愚《人物論·賈寶玉的直感生活》詩史互證與詩人的偉大與否 附: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誰解其中味 附:阿印《林黛玉的悲劇》抓住小說的魂兒 附:李辰冬《所表現的社會意義》解剖作品與解剖社會 附:王璜:《論的人物諷刺》妙悟與熟參 附:方管《王維散論》跋
章節(jié)摘錄
考證與識淺 古人重說教,今人亦然。我國古代有許多好玩兒的書,就是為了好看,就是為了茶余飯后的消遣,無甚深意,然經過秀才學者之手,偏偏就能生出思想和意義來,這本事真的十分了得?! £P于《西游記》主題的爭論,自有小說以來就出現了。但我每次讀此書,卻又很難進入學術界討論的主題,領會善于挖掘者苦心淘出的深意,什么道教的秘訣,什么禪宗的心法,反理學,反正統,反信仰,反抗精神,斗爭精神,等等。只覺得甚為好玩,甚為開心。老輩人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游》。少看《西游》,所添的恐怕就是孫悟空玩鬧的猴性吧。但是有了學者高深的理論,我們實在不敢把這部名著讀淺了,讀糟蹋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真實感覺,唯恐它是假相,掩蓋了實質。及至看到了胡適和魯迅這兩位導師的認識,才相信自己的感覺是正確的?! ◆斞负秃m都是我國現代的思想家,不是普通的學者。但也就是這兩位思想家卻未從人們談得玄而又玄的《西游記》里看出思想來,反而看出了它游戲的淺。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說:“至于說到這書的宗旨,則有人說是勸學;有人說是談禪;有人說是講道;議論很紛紛。但據我看來,實不過出于作者之游戲,只因為他受了三教同源的影響,所以釋伽,老君,觀音,真性,元神之類,無所不有,使無論什么教徒,皆可隨宜附會而已?!?/pre>編輯推薦
《不求甚解:讀民國古代文學研究十八篇》作者探討的雖然是學術性內容,但采取了隨筆式的寫法,內容上追求短小精悍、言之有物,調侃揶揄,時露機鋒。風格上追求輕松有趣,可讀性強。可以說,這是一本思想性和可讀性俱強的著作。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