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2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吳從先撰,郭征帆評注 頁數(shù):161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中國古代的散文發(fā)展到晚明時期,產(chǎn)生了大量的小品散文。“小品”一詞原為佛家用語,指佛家經(jīng)典的簡略譯本,從明代后期開始用來指譯本文章。明代使用這一概念,主要是為了區(qū)別那些高文講章。晚明文人的小品文內(nèi)容包羅萬象,日常使用的尺牘、游記、雜記、隨筆、書信、日記、傳記、序跋等等均可寫成小品文。這些作品在藝術(shù)上呈現(xiàn)出異彩紛呈的景象。清言小品乃是晚明小品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林語堂將其稱之為“享受自然和人生的警句和格言”,它短小精致,玲瓏剔透,飄逸清雅,不事雕飾卻清新雋永。屠隆的《娑羅館清言》。
內(nèi)容概要
《小窗自紀(jì)》原書四卷,明萬歷年間有刻本行世。全書數(shù)百則,洋洋灑灑,舒展自如,議論的范圍幾乎涵蓋了人生的各個方面,于平淡中作驚人之語,在清新疏朗的字句中寄寓著深刻的哲理。
作者簡介
作者:(明代)吳從先
書籍目錄
前言第1則第2則第3則第4則第5則第6則第7則第8則第9則第10則第11則第12則第13則第14則第15則第16則第17則第18則第19則第20則第21則第22則第23則第24則第25則第26則第27則第28則第29則第30則第31則第32則第33則第34則第35則第36則第37則第38則第39則第40則第41則第42則第43則第44則第45則第46則第47則第48則第49則第50則第51則第52則第53則第54則第55則第56則第57則第58則第59則第60則第61則第62則第63則第64則第65則第66則第67則第68則第69則第70則第71則第72則第73則第74則第75則第76則第77則第78則第79則第80則第81則第82則第83則第84則第85則第86則第87則第88則第89則第90則第91則第92則第93則第94則第95則第96則第97則第98則第99則第100則第101則第102則第103則第104則第105則第106則第107則第108則第109則第110則第111則第112則第113則第114則第115則第116則第117則第118則第119則第120則第121則第122則第123則第124則第125則第126則第127則第128則第129則第130則第131則第132則第133則第134則第135則第136則第137則第138則第139則第140則第141則第142則第143則第144則第145則第146則第147則第148則第149則第150則第151則第152則第153則第154則第155則第156則第157則第158則第159則第160則第161則第162則第163則第164則第165則第166則第167則第168則第169則第170則第171則第172則第173則第174則第175則第176則第177則第178則第179則第180則第181則第182則第183則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侈汰出于無用①,不特暴殄天物②,亦且何與快事。不見羊琇之獸炭③,石崇之蠟薪乎?欲極奢華,翻覺癡絕④。過分的揮霍浪費,不單單是暴殄天物,更算不上是風(fēng)流快事。難道忘記了羊琇用獸形炭來溫酒,石崇用蠟燭做柴火的事嗎?他們這些人本來是想炫耀奢侈豪華的生活,卻反而讓人覺得他們愚蠢不堪。第131則由少得壯,由壯得老,世路漸到分明①;絲不如竹,竹不如肉②,人情倍為親切。從少年到壯年,從壯年到老年,人世間的道路越來越分明;弦樂不如管樂,管樂不如唱歌,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歌聲,才能令人備感親切。平凡之人也好,非凡之人也罷,都無法超越人生的軌跡,人的發(fā)展總是有規(guī)律的。當(dāng)然這種有規(guī)律的發(fā)展并不是直線前行的,它就像一條曲線一樣,人在這曲線上要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坎坷、煩惱、成功、失敗、喜悅、憂傷……這就是人生,酸甜并存,苦辣同在。由少得壯,由壯得老,其實就是人生的三個階段,生長、發(fā)展、死亡。一個人倘若能真正明白這樣的世路,并將其走好,也就不會感到煩惱和憂愁了。只有在我們不清楚前面的路上會遇到什么的時候,才會感到恐懼和擔(dān)憂。只要看清了前面的路,自然也就不必要感到痛苦了。音樂是一種聲音符號,表達(dá)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它們時而歡快,時而惆悵,時而詼諧,時而莊重,就在這巧妙的變化中,讓聽者感悟到了人生的魅力與藝術(shù)的光輝。不過樂器發(fā)出的曲調(diào)同人的歌聲比較起來似乎要遜色些?!妒勒f新語?識鑒》注日:(桓溫)又問(孟嘉):“聽伎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日:“漸近自然?!笨磥砣说穆曇羰亲钭匀挥H切的,因為人是有情的,以聲傳情,以情動人,正是人聲之妙。第132則海內(nèi)殷勤①,但讀停云之賦②;目中寥廓③,徒歌明月之詩④。海內(nèi)知己情深意切,誦吟陶淵明的《停云》詩,來表達(dá)深深的思念;眼前江天寥廓蒼茫,長歌《詩經(jīng)》中的明月之曲,來抒發(fā)胸中的豪情。《停云》詩的內(nèi)容,就是序中所說“思親友也”。詩中運用比興的手法和復(fù)沓的章法,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的烘托描寫,和不能與好友飲酒暢談的感慨,充分抒發(fā)了詩人對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詩中寫道:“安得促席,說彼平生……豈無他人,念子實多。”言下之意就是說你是我唯一可以交心的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口渴時的一杯水,朋友是嚴(yán)寒時的一爐火,朋友是病痛時的一劑藥。故《詩經(jīng)》有云:“雖有兄弟,不如友生?!迸c朋友相交是純潔的,它能讓你不沾俗世的塵埃;與朋友相知是高尚的,它能讓你不染凡間的污垢。朋友之間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君子交友義,不必常相從”,想念對方了,就在心里為他默默祝福吧。觸景感懷,借景抒情,常是文人表達(dá)情感的方式。一葉孤舟,飄零江面。作者此時正立于船頭,見冰輪高懸,江天一色,蒼茫寥廓,望月懷遠(yuǎn),心中涌動出難以言狀的惆悵,不禁長歌一曲,借《月出》而遣懷??墒?,那詩中的迷離意境和感傷情調(diào),卻又徒增煩惱,這可真是“才下心頭,卻上眉頭”啊??磥碛星槿诉€真不好做。第133則不耕而獲,不勞而畬①,硯誠有歲②;今日下城③,明日傾國④,舌豈無兵。文人不事耕種而有收獲,不去開荒卻有良田,這都是勤奮筆耕得到的豐厚回報;辯士今天可以說降一座城池,明天可以鼓動顛覆一個國家,伶牙俐齒不也是厲害的武器嗎?古人云:“文士筆鋒,辯士舌鋒。”文人手中的筆就是墾荒的鋤,辯士口中的舌就是奪命的劍。文人憑筆發(fā)憤著書,過上殷實的生活;辯士巧舌建功立業(yè),成就不朽的功名。
編輯推薦
《小窗自紀(jì)(插圖本)》由中華書局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