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邢義田 頁數:608 字數:52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秦漢以皇帝為核心的官僚體制如何出現?又如何運作?和世界其它古代文明相較,這套體制以及背后的價值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和文化經驗中的一大特色。過往學者每每從春秋戰(zhàn)國這“天地間一大變局”的角度出發(fā),強調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劇變。注意變化,有時不免會忽略了其中的不變,或變化不是那么劇烈的部分。這些部分有的反而是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中更根本的“底色”?!短煜乱患摇泛汀吨螄舶睢穬杀局髦饕P注的就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社會特質和統(tǒng)治體制之間的關系、官僚人才的來源與訓練、官僚體制運作的特色和官僚士人的價值觀。過去一個世紀,中國史學研究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以時代、課題,或以材料區(qū)分,有所謂的斷代史、專史,又有出土文獻學、簡帛學、敦煌學等等;中國史和外國史更是楚河漢界,互不相通的兩大營壘。這樣的專業(yè)分工造成研究上“囿于一隅”的現象,課題和視野都為之割裂、窄化和淺化。作者在長期對秦漢史進行研究的同時,也致力學習秦漢的簡帛和圖像資料,除了步武前輩,也試圖探究新的課題,利用新的方法或工具,摸索新的可能?!兜夭粣蹖殹泛汀懂嫗樾穆暋分饕珍浀木褪沁@兩方面的論文。
作者簡介
邢義田,1947年生于中國臺灣。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臺灣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致力于如何從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比較中,厘清中國古代政治傳統(tǒng)的特色以及和社會的關系。
書籍目錄
中國皇帝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一、皇帝制度的出現二、天下為家三、皇權的運作四、皇權的繼承與轉移五、皇帝制度的發(fā)展六、皇帝與中國社會七、皇帝制度的結束及余波秦漢皇帝與“圣人”一、秦始皇與“圣人”二、漢代皇帝與“圣人”三、漢代的“圣人名單”四、漢世有無“圣人”? 五、余論從古代天下觀看秦漢長城的象征意義 一、古代天下觀的形成 二、秦漢長城的象征意義 三、結論漢武帝在馬邑之役中的角色一、《新序》與《漢書》之關系二、《史記》、《漢書》書法三、結論附錄一至附錄九母權.外戚。儒生——王莽篡漢的幾點解釋一、母系社會遺痕?父系社會中的母權? 二、“家天下”政治結構中的皇后和母后三、外戚與皇帝四、成帝與王氏的興起五、外戚政治與王莽篡漢六、王莽的另一面:理想與野心兼具的儒生七、禪讓傳賢的時代空氣東漢光武帝與封禪一、為人忽略的《封禪儀記》二、《封禪儀記》中的光武封禪三、封天石碑里的“意底牢結”(ideology) 四、后世諸儒眼中的封禪和對光武封禪的評論五、結論從比較觀點談談秦漢與羅馬帝國的“皇帝”允許允武:漢代官史的一種典型東漢孝廉的身份背景東漢察舉孝廉的年齡限制論漢代的以貌舉人——從“行義”舊注說起從戰(zhàn)國至西漢的族居、族葬、世業(yè)論漢代的父老、聚族里居漢侍廷里父老買田約束石券再議秦或西漢初和奸案中所見的親屬倫理關系從尹灣出土簡牘看漢代的“種樹”和“養(yǎng)老”東漢的方土與求仙風氣——肥致碑讀記《太平經》對善惡報應的再肯定——承負說《太平經》里的九等人和凡民和奴婢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擴大和延伸終不免造成封建性質的轉化。首先是周初封建下征服者與被征服者身份不可逾越的原有特質,現在因為被統(tǒng)治平民的加入而漸漸泯滅。春秋戰(zhàn)國文獻里常見武丁任用罪徒傅說為相之類的故事。這應該只是一種附會,但是反映出上層統(tǒng)?者不再以征服者自居,也不以獨占統(tǒng)治優(yōu)勢為用人的考量。他們在這幾百年激烈的生存競爭中,體察出一條真理:將國家交給才德優(yōu)秀的人去治理,比交給世襲官位的人去治理,有更大的生存機會。從此“唯才德是用”逐漸成為政治上晉用人才的主要原則。中國由此變成一個階級色彩淡薄、憑個人本事競爭、相對地公平和開放的社會。這樣相對的公平和開放,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或印度階級森嚴的社會里都找不到??傊呵飸?zhàn)國時代的人并無意于切斷歷史,而是在歷史中尋找面對變局的資源。用古人的話來說是“人人稱說堯舜”?即使求新求變者,也多半利用舊瓶裝新酒。新的名號可以創(chuàng)造于一日之間,舊的價值和觀念卻往往陰魂不散,久久不能盡褪。秦始皇創(chuàng)號皇帝,自周以來的天命、天子和天下觀卻始終支配著以皇帝為首的郡縣世界,就是一例。當然逝者如斯,歷史不會停滯。歷史學者固宜善觀其變,似亦不可無視于其不變。許多變化的因子,往往就在不變的土壤里。這是我要說的故事梗概。想說的故事還很多,目前重點多半集中在和政治社會有關的一面。
編輯推薦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秦漢史論著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