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 編選,葛兆光 題解,戴燕 注解 頁數(shù):314
Tag標簽:無
前言
有一個雖出自清代兩個不甚有名的普通文人之手,但卻風靡一時,可與《文選》、《唐詩三百首》的影響相比的古代散文選本,這就是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選的《古文觀止》。魯迅在《集外集·選本》一文中說:“以《古文觀止》和《文選》并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卻一樣不可輕視。凡選本,往往能比所選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冊數(shù)不多而包羅諸作,固然也是一種原因,但還在近則由選者之名位,遠則憑古人之威靈,讀者想從一個有名的選家窺見許多有名作家的作品。”《古文觀止》便是由于能供讀者“窺見許多有名作家的作品”和“冊數(shù)不多而包羅諸作”,受到了三百多年來人們的歡迎。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叔侄,是兩個很有學問但仕途不達的普通讀書人。據(jù)《嘉慶山陰縣志》卷一五記載,吳楚材名乘權(quán),“年十六病瘺,日閱古今書,數(shù)年疾愈,而學以此富”。他編有好幾種書,其中有兩部最出名,一部是《綱鑒易知錄》,另一部就是《古文觀止》。這部《古文觀止》共十二卷,是他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與侄子吳調(diào)侯一同編選的。“觀止”一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周代樂舞,當看到《韶箭》時,便贊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币馑际钦f:我觀看的樂舞到此已好到極點了,如果還有其它的樂舞,我不敢請求觀賞了。
內(nèi)容概要
《古文觀止》編選了自周代至明代歷代文章凡二百二十二篇,分為十二卷。數(shù)量比較適中,篇幅也以短篇為主,所選文章不拘一格,既有歷代很多名著、名家,也有“無名之輩”,文章均為古文的精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長盛不衰!適合青年學子學習閱讀。 這部《古文觀止》,是在199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名家精譯古文觀止》的基礎(chǔ)上刪改修訂的。 選入二百二十二篇。宋代十三家,王禹傅兩篇,李格非一篇,范仲淹兩篇,司馬光一篇,錢公輔一篇,李覯一篇,歐陽修十三篇,蘇洵四篇,蘇軾十七篇,蘇轍三篇,曾鞏兩篇,王安石四篇。重點突出了歐陽修、蘇軾,其次為蘇洵、蘇轍、王安石,這大體是符合各家成就高低的。按年代為經(jīng),作家為緯,從古到今按時間順序排列,不僅令人讀來能感到散文的發(fā)展變化,而且便于查找。此外,編選者還對這些散文作了評注。
作者簡介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中國思想史》(兩卷本)、《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中國經(jīng)典十種》等。
書籍目錄
卷一 周文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周鄭交質(zhì) 石碏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劌論戰(zhàn)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zhàn)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卷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營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于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chǎn)壞晉館垣 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 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chǎn)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卷三 周文 《國語》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于吳 申胥諫許越成 《公羊傳》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谷梁傳》 鄭伯克段于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檀弓》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蕢揚觶 晉獻文子成室卷四 秦文 《戰(zhàn)國策》 蘇秦以連橫說秦 司馬錯論伐蜀 范雎說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顏周說齊王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莊辛論幸臣 觸詟說趙太后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共公擇言 唐雎說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 李斯 諫逐客書 楚辭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卷五 漢文 《史記》 五帝本紀贊 項羽本紀贊 秦楚之際月表 高祖功臣侯年表 孔子世家贊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傳 管晏列傳 屈原列傳 酷吏列傳序 游俠列傳序 滑稽列傳 貨殖列傳序 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卷六 漢文 《漢書》 高帝求賢詔 文帝議佐百姓詔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賈誼 過秦論上 治安策一 晁錯 論貴粟疏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 李陵 答蘇武書 路溫舒 尚德緩刑書 楊惲 報孫會宗書 《后漢書》 光武帝臨淄勞耿弁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諸葛亮 前出師表 后出師表卷七 六朝唐文 李密 陳情表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陶淵明 歸去來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駱賓王 為徐敬業(yè)討武望檄 王勃 滕王閣序 李白 與韓荊州書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華 吊古戰(zhàn)場文 劉禹錫 陋室銘 杜牧 阿房宮賦 韓愈 原道 原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卷八 唐文 師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辯 爭臣論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與于襄陽書 與陳給事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楊少尹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駁復仇議 桐葉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愚溪詩序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 小石城山記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王禹傅 待漏院記 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后 范仲淹 嚴先生祠堂記 岳陽樓記 司馬光 諫院題名記 錢公輔 義田記 李覯 袁州州學記 歐陽修 朋黨論 縱囚論 釋秘演詩集序卷十 宋文 梅圣俞詩集序 送楊真序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者傳論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蘇洵 管仲論 辨奸論 心術(shù) 張益州畫像記 蘇軾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講書 喜雨亭記 凌虛臺記 超然臺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三槐堂銘 方山子傳 蘇轍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 同學一首別子固 游褒禪山記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卷十二 明文 宋濂 送天臺陳庭學序 閱江樓記 劉基 司馬季主論卜 賣柑者言 方孝孺 深慮論 豫讓論 王 鏊 親政篇 王守仁 尊經(jīng)閣記 象祠記 瘞旅文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宗臣 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吳山圖記 滄浪亭記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徐文長傳 張溥 五人墓碑記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①,孑孑為義②,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④,則人于墨⑤,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日:“孑L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日:“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睘榭鬃诱?,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日:“吾師亦嘗師之云爾?!辈晃┡e之于其口,而又筆之于其書。噫!后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⑥,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nóng)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①煦煦:和顏悅色。②孑(ji∈)孑:謹小慎微。③黃老:指漢初流行起來以黃帝、老子為祖的道家流派。④楊:楊朱。⑤墨:墨翟。⑥古之為民者四:指士農(nóng)工商四種人,士是從事教化的人,故下文說“古之教者處其一”。作者認為現(xiàn)在又增加了佛教徒、道教徒,“為民者六”,這兩種人也是從事教化的,故“今之教者處其三”。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y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湮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①,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quán)衡以信之②,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日③:“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圣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日④:“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yǎng)之道?!币郧笃渌^“清凈”“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日⑤:“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日:“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饑之食者日:“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日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鬃又鳌洞呵铩芬?,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經(jīng)日:“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薄对姟啡闸撸骸叭值沂氢撸G舒是懲?!苯褚才e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nóng)、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⑧,廟焉而人鬼饗⑨。日:“斯道也,何道也?”日:“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⑩,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日:“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yǎng)也。其亦庶乎其可也。”①率:通“律”,法律。②符璽:符節(jié)、印璽,都是憑證。斗斛(¨):都是量器。權(quán)衡:秤砣和秤桿。③今其言日:語出《莊子·膚篋》。④今其法日:指佛教之法。⑤今其言日:指道家之言。⑥傳日:語出《禮記》。⑦《詩》日:引文見《詩經(jīng)·魯頌·閥宮》。⑧假:通“格”,到。⑨饗:通“享”。⑩荀:荀況。揚:揚雄。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己日:“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于己日:“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后記
這部《古文觀止》,是在199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名家精譯古文觀止》的基礎(chǔ)上刪改修訂的。提出“名家精譯”這個選題的,是時任中華書局總編輯的傅璇琮先生,當時我奉命做該書的責任編輯,同時兼做注釋。傅先生還提出一定要兆光來寫書中的提要,又囑他為全書寫一個前言,兆光都一一照辦。因為考慮到我自己是中華書局的編輯,這些工作原屬分內(nèi)事,就連兆光也是友情客串、不過幫一幫忙的意思,所以我們倆其時都不愿意署名在上,在1993年版的撰稿人名單中,只能見到85位譯者的名字。不久前,現(xiàn)任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也是多年老友的徐俊先生告訴我們,出版社有意將“名家精譯”本中兆光和我寫的提要及注釋部分單獨拿出來,做成一個更加簡明的注本,他還建議這一次署上編著者的名字。但是不巧正趕上我們從北京移居上海,雜務倍增一時難以脫手,本來答應寒假做完的修訂工作,居然一拖就這樣拖到了清明以后。修訂主要在注釋部分,由于1993年版的注釋是在翻譯完成之后、隨譯文選擇詞目的,凡是在譯文中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注釋時就不再反映,而現(xiàn)在脫離開譯文,所有的問題,就勢必要統(tǒng)統(tǒng)放到注釋里解決,否則讀者不易明白,因此,這一次在注釋條目上是有相當大調(diào)整的。
編輯推薦
《古文觀止》本次排印,由葛兆光、戴燕伉儷以1993年中華書局《名家精譯古文觀止》為基礎(chǔ)刪改修訂而成,分古文和提要、注釋三個部分,改正了1993年版古文中的一些欠妥標點和誤字,對注釋部分作了大量增補和修改,僻字一律加注拼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版式設計人性化,古文部分與對應的注釋文字出現(xiàn)在同一展開面上,方便閱讀,是現(xiàn)行《古文觀止》各版本中閱讀最為方便的本子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