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馬士遠 頁數(shù):340
Tag標簽:無
前言
甲申桂月,曲阜馬君士遠負笈南下,研修先秦兩漢文學,既相見,未幾,適余所,稱述其外舅意旨,欲從余治《尚書》。馬君生于圣賢故里,弱冠承外舅家學,沉浸酞郁,含英咀華,趨止中矩,言談質(zhì)樸,神情莊重,眉宇間舒展堅定果毅之色,余心許之?! ∵b想當年,余師從湘陰周秉鈞教授研修文字音韻之學,亦曾懷士遠君之愿。先師為章黃傳人,執(zhí)教湖南大學,又隨楊遇夫先生出入經(jīng)史小學。湘人治《書》,學脈悠悠。衡陽王夫之先生有《書經(jīng)稗疏》與《尚書引義》,長沙王先謙先生撰《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皮錫瑞先生著《今文尚書考證》三十卷,湘潭王闖運先生述《尚書箋》三十卷與《尚書大傳補注》七卷,踵繼前修又有常德楊筠如先生《尚書核詁》、益陽曾運乾先生《尚書正讀》、楊樹達先生《尚書說》及先師《尚書易解》,諸先生皆海內(nèi)耆宿,一代通儒。先師臨《書》,每每斂袂沐手,神肅容敬,常言治經(jīng)者必心存敬畏,兢兢業(yè)業(yè)。《尚書易解》1946年即成,1950年遇夫先生已序而稱之:“先儒所稱詰詘聱牙號為不易讀者”,“庶幾乎人人可讀矣”。然整整三十八載寒暑易節(jié),先師仍不輟修改,“核之以詁訓,衡之以語法,求之以史實,味之以文情”,反復研磨已成之書,1984年方始付梓。先師初聞余愿,沉吟良久,做稍頷首。余自知資質(zhì)愚鈍,惟以勤補拙,故受治《尚書》以來,不敢須臾懈怠,杜門面壁,兀兀窮年,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不覺時光荏苒,二十余載競似轉(zhuǎn)瞬之間,耳提面命,猶縈耳際,宛若眼前。今日馬君,昔日余也。然馬君才思敏捷,過于余矣! 《書》經(jīng)巍巍,宮墻萬仞,百官富美。漢唐以降,仰之者日眾,鉆之者彌堅。近現(xiàn)代研究《尚書》通論類著作已蔚然大觀,諸如:陳柱先生《尚書論略》、吳康先生《尚書大綱》、張西堂先生《尚書引論》、陳夢家先生《尚書通論》、蔣善國先生《尚書綜述》,然《尚書》學史方面之研究或初始發(fā)軔,通史方面得閱者惟馬雍先生《尚書史話》和劉起釬先生《尚書學史》,斷代史方面得見者惟古國順先生《清代尚書學》。
內(nèi)容概要
《尚書》學史研究在通論性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對斷代《尚書》學史研究至今還未全面展開,本書是作者在這一領域進行的深入研探。周秦時期是整部《尚書》學史的源頭時期,所存史料零散而且長期以來多存在真?zhèn)沃?,作者首先對出土文獻、傳世文獻中涉及《尚書》的史料進行了充分挖掘與比較,并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不囿于成說,不妄下結(jié)論,許多見解深刻獨到。其次作者從編纂學、詮釋學、文藝學等不同視角對《尚書》學在周秦時期的流變進行了系統(tǒng)建構,闡明了《尚書》對周秦社會的深度影響,揭示了《尚書》思想內(nèi)容與晚周學術之間互為生發(f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達到了此問題研究的前沿水平。
作者簡介
馬士遠,1970年生,漢族,山東棗莊人。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近幾年來主要從事斷代《尚書》學及秦漢文學史方面的研究。
書籍目錄
序緒論 周秦《尚書》學研究論綱 一 斷代《淍書》學研究最好從源頭起步 二 文獻考辨是開展周秦《尚書》學研究的起點 三 《尚書》編纂資料來源問題研究 四 編纂學視域中的周秦《尚書》流變 五 周秦《尚書》學流變研究 六 詮釋學視域中的周秦《尚書》學研究 七 文學史視域中的周秦《尚書》學研究 八 周秦儒家《書》教文藝思想研究第一編 出土文獻視域中的周秦《尚書》學研究 第一章 周秦文獻中的“尚書”意旨新探 第一節(jié) 《尚書》始稱問題簡述 第二節(jié) 《墨子·明鬼下》稱說“尚書”考辨 第三節(jié) 帛書《易傳·要》稱說“尚書”考辨 第四節(jié) 馬融、鄭玄《尚書》始稱之說略探 第二章 出土文獻稱說《書》及其篇名現(xiàn)象考論 第一節(jié) 出土文獻稱說《書》考論 第二節(jié) 出土文獻稱說《書》之篇名現(xiàn)象考論 一 簡本《緇衣》稱說《書》篇名現(xiàn)象考論 二 《成之聞之》稱說《書》篇名現(xiàn)象考論 第三章 出土文獻引《書》考辨 第一節(jié) 出土文獻引《書》概說 第二節(jié) 簡本《緇衣》引《書》考述 第三節(jié) 郭店簡《成之聞之》引《書》考述第二編 傳世文獻與周秦《尚書》文本研究 第四章 傳世文獻引《書》與春秋《尚書》文本研究 第一節(jié) 《左傳》引《書》考辨 一 孔子之前引《書》考辨 二 孔子時代引《書》考辨 三 其它引《書》情況考辨 四 《左傳》與《書序》相關文獻略述 第二節(jié) 《左傳》引《書》概說 第三節(jié)《國語》引《書》考辨 一 《周語》引《書》考辨 二 《晉語》引《書》考辨 三 《鄭語》引《書》考辨 四 《楚語》引《書》考辨 第四節(jié) 《國語》引《書》概說 第五章 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文本研究 第一節(jié) 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考辨 一 見于后世三種版本篇目者 二 僅見于鄭注古文、梅本古文篇目者 三 僅見于梅本古文篇目者 四 不見于后世版本篇目者 第二節(jié) 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一 《左傳》所載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二 《論語》所載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三 《禮記》所載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四 《孔叢子》所載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五 《尚書大傳》所載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六 《孔子家語》所載孔子及其門弟子引《書》概說 第六章 《墨子》引《書》與戰(zhàn)國初期《尚書》文本研究 第一節(jié) 《墨子》引《書》考辨 第二節(jié) 《墨子》引《書》概說 第七章 傳世文獻引《書》與戰(zhàn)國中晚期《尚書》文本研究 第一節(jié) 《孟子》引《書》考辨 一 見于三種版本篇目者 ……第三編 周秦《尚書》學流變研究第四編 詮釋視域中的周秦《尚書》學研究附錄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出土文獻稱說《書》 及其篇名現(xiàn)象考論 《郭店戰(zhàn)國楚墓竹簡》的《性自命出》、《唐虞之道》、《六德》、《語叢一》,《馬王堆漢墓帛書》的《易傳?要》諸文本均有稱說《書》的現(xiàn)象,而《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的《緇衣》,《郭店戰(zhàn)國楚墓竹簡》的《緇衣》、《成之聞之》均有稱說《書》之篇名的現(xiàn)象。這些出土文獻稱說《書》及其篇名的現(xiàn)象,為學界研究《書》在周秦時期的流變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研究視角。馬承源、李學勤、裘錫圭、廖名春、呂紹剛、郭沂、周鳳五諸學者先后或就《郭店戰(zhàn)國楚墓竹簡》,或就《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或就《馬王堆漢墓帛書》中有關《書》之信息的只言片語進行過多側(cè)面地觀照,但由于其研究取向不同,所見多有差異,現(xiàn)將其放在《尚書》學史視域內(nèi)進行審視,以期能夠窺視到出土簡帛稱說《書》及其篇名各自的學術史價值。現(xiàn)按其稱說《書》及篇名兩類分別考論之?! 〉谝还?jié) 出土文獻稱說《書》考論 從上章對馬王堆帛書《要》與傳世文獻《墨子·明鬼下》稱說“尚書”的比較分析可知:“尚書”二字在先秦時期是指“上古之書”,是普通名詞,漢以后所謂的經(jīng)學意義上的《尚書》在先秦時期只稱《書》,對出土文獻中的“尚書”一詞,廖名春、王葆弦、池田知久諸先生以帛書《要》中的“尚書”為經(jīng)學意義上的《尚書》之觀點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孔子、墨子確實稱說過作為普通名詞而存在的“尚書”,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在儒家系統(tǒng)內(nèi)“尚書”泛指上古之書可能是一種慣例,墨子曾“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儒、墨之間在“尚書”的稱說上有可能存在一種授受關系。曾一度被近現(xiàn)代學者普遍接受的高郵王氏改《墨子》中的“尚書”為“尚者”的觀點也是值得懷疑的,郭沂以《墨子·明鬼下》中的“尚書”為普通名詞,即“上古之書”是基本符合歷史事實的,但以此處的“尚書”指《虞書》的觀點又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