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說孫子兵法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馬駿  頁數(shù):202  
Tag標簽:無  

前言

古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邦拜韓信為將,出漢中滅楚,一統(tǒng)天下。而劉備得孔明輔佐,夾縫求生,獨霸一方。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統(tǒng)帥,應具備哪些最基本的素質(zhì)呢?本期《中華文明大講堂》馬駿教授縱橫古今中外,講述為將之五要,拉開馬駿教授說《孫子兵法》的序幕。上面這一段話,是零八年春節(jié)過后,北京電視臺衛(wèi)視頻道《中華文明大講堂》欄目中一個宣傳片的詞。說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室馬駿教授開講《孫子兵法》。馬駿教授久負盛名,在觀眾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曾是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座上客,也在北京電視臺《名師講壇》欄目中亮過相,但都是以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長,而且講得很精彩,怎么突然改行講起《孫子兵法》了呢?對于這個問題,我注意到馬駿教授是這樣回答記者的。他說國外的軍事專家到國防大學演講幾乎都要談到《孫子兵法》,二戰(zhàn)期間英軍名將蒙哥馬利元帥訪問中國時也曾說:“我建議世界軍事院校都應該將《孫子兵法》作為教科書?!笨梢姟秾O子兵法》在國際軍事史上的重要性和在全球的影響力。馬駿教授認為,作為一個中國的軍事學者,對《孫子兵法》應該了解得更多,這就是他要講《孫子兵法》的初衷。那么對于一個研究外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的學者,能把《孫子兵法》講好嗎?我聽說馬駿教授為此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不僅把自己熟知的大量國外的典型戰(zhàn)例用在講解、論證《孫子兵法》的軍事理論上,真正在自己的講座里做到“縱橫古今中外”,而且為了適應電視這種大眾傳媒的傳播特點,他把《孫子兵法》十三篇歸納出若干個讓觀眾容易理解、容易記憶的主題,深入淺出地道出《孫子兵法》深奧的哲學思想。例如馬駿教授說《孫子兵法》“為將之五要”,即指高級將領要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智”(智謀才能)、“信”(賞罰有信)、“仁”(關愛部下)、“勇”(勇敢無畏)、“嚴”(軍紀嚴明),就歸納得非常好。我認為,這樣五個素質(zhì)不僅作為一個優(yōu)秀將領需要,就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管理人員也需要;不僅在過去的年代有指導意義,就是在當今社會也有實實在在的意義。普及傳承中華文明是我們大眾媒體人的歷史責任,《中華文明大講堂》這個欄目就承擔了這樣一個重任??偨Y(jié)這一年來《中華文明大講堂》欄目與馬駿教授及之前的幾位教授的合作,給了我這樣一些啟迪。首先,普及傳承中華文明是一個科普性工作。要把久遠的、深奧的國學知識,讓廣大觀眾能接受,喜歡聽,喜歡看,就必須把國學家的知識講授方法(即課堂上傳授給專業(yè)學生的方法)與電視媒體對普通觀眾的傳播方法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契合點。這就需要專家學者與我們編輯導演的相互理解和配合。配合得好,各自長處都發(fā)揮出來,效果就會好。我認為馬駿教授此次講《孫子兵法》就體現(xiàn)了這樣一個相互融合理解的精神。其次,普及傳承中華文明又是一個嚴肅的工作,是有社會責任的。這個社會責任就是要求我們把中華文明或者說是國學的真諦傳承下去,取其精華地傳承下去,而不是嘩眾取寵,為了迎合人們的獵奇心理而把國學的傳承引入歧途。既要深入淺出地把深奧的國學思想講得讓我們廣大的觀眾感興趣,又不能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而把國學傳承庸俗化,這是件不容易把握的事。但寓教于樂這個原則是我對《中華文明大講堂》欄目組的要求,我感覺我們欄目組的編導是在努力地追求這個目標,我們這個初衷也得到了各位做客這個欄目的專家、學者的理解和配合。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北京電視臺,向馬駿教授和閻崇年、韓兆琦、楊琪等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謝,也希望更多的有為的學者專家走進我們的《中華文明大講堂》,共同攜手為普及傳承中華文明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我也祝愿廣大讀者能從這些專家學者的著作中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閱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進而有助于塑造自己的人生,真正達到“開卷有益”。北京電視臺臺長  劉愛勤2008年5月18日

內(nèi)容概要

《孫子兵法》是教給軍人如何打仗,如何打勝仗的兵學經(jīng)典,可是為什么歷史上懂兵法的中原農(nóng)耕民族卻常常戰(zhàn)勝不了不懂兵法的周邊游牧民族?《孫子兵法》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作者講《孫子兵法》,不是對兵法原文逐字逐句的解讀,而是將全書完全打亂,提取書中最精髓的戰(zhàn)爭思想,結(jié)合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以及生活案例等,對《孫子兵法》中最為吸引人的地方進行了挖掘和講解,富有啟示性。  本書是根據(jù)作者在北京電視臺《中華文明大講堂》所做講座整理潤色而成。大眾化的語言,豐富的案例,可讀性強?! 榱吮阌谧x者對《孫子兵法》有全面的了解,書后附了《孫子兵法》原文。

作者簡介

馬駿,1953年生于沈陽。軍事歷史學家,法學博士,大校軍銜。青年時期,上山下鄉(xiāng)當過知青、抽回城市當過工人。1978年,成為國家恢復高考后第一批大學生,先后在東北師范大學、國防大學和北京大學求學,獲取了歷史學學士學位。軍事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教授。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歷史、外國軍事思想和國際政治研究。主要著述有:《戰(zhàn)爭領導學》、《世界武裝力量發(fā)展史》、《外國戰(zhàn)爭史與軍事學術史》、《日俄戰(zhàn)爭史》、《日本軍事戰(zhàn)略研究》、《外國軍事史學研究概論》、《科索沃戰(zhàn)爭研究》、《二十世紀經(jīng)典戰(zhàn)役紀實》、《馬駿細解二戰(zhàn)謎中謎》等。

書籍目錄

序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孫子:為將之“五要”孫子:為將之“五不要”孫子:安國之術孫子:預勝之要孫子:論情報與間諜孫子:迂直之計孫子:“奇正之術”與“勢”之三部曲孫子:虛實之術孫子:“兵不厭詐”十二招附錄一:《孫子兵法》是誰整理出來的附錄二:《孫子兵法》原文

章節(jié)摘錄

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孫子兵法》13篇,正文共6074個字,可謂言簡意賅,而且它的精義更是深藏不露。現(xiàn)代人之所以這樣推崇《孫子兵法》,并不是僅僅要深入學習這6074個字,而是要探究隱藏在這6074個字后面的奧秘?!秾O子兵法》是一部兵書,是教給人們怎么打仗的一本書,那么孫子老先生通過這本書,通過這6074個字,最終要表達的是他的怎樣的一種戰(zhàn)爭觀念呢?換句話說,他所追求的最高軍事理想境界是什么呢?綜觀全書13篇,我們發(fā)現(xiàn),孫子所追求的最高軍事理想境界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知、全、先、善。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每一個字的內(nèi)涵卻是博大精深,包含著孫子對于戰(zhàn)爭的理解。一、知戰(zhàn)爭是力量的搏殺。軍隊的數(shù)量、武器裝備的優(yōu)劣、后勤保障的好壞等等,都是力量。孫子是非常看重戰(zhàn)爭中的力量因素的。他在《作戰(zhàn)篇》中講得明白: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nèi)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就是說,凡興兵打仗,需要出動輕車1000輛,重車1000輛,還有10萬名士兵,并要千里迢迢地運送糧食。這樣一來,前方與后方的各種開支,包括招待賓客策士的費用、物資器材、戰(zhàn)車、甲胄的供給等,每天要花費千金,之后10萬大軍才能出兵作戰(zhàn)。老人家講得清楚,沒有實力最好不要提打仗的事兒。孫子崇尚力量,但他卻認為還有比力量更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知識!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是誰說的?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說的。盡管孫子沒有這樣說過,但是他在他的《兵法》中卻一直表達了這層意思?!秾O子兵法》6074個字,出現(xiàn)最為頻繁的是哪一個字?是“知”字。共出現(xiàn)了79次之多。在《孫子兵法》13篇中,只《勢篇》與《行軍篇》中沒有“知”字。如果作為名詞,“知”的意義即為知識。比如,孫子認為:預測戰(zhàn)爭勝負的可能性要從五個方面分析,即“道、天、地、將、法”。只有對這五個方面的問題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夠勝利。孫子的原話是:“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边@里,“知”雖然沒有直接作為“名詞”,但是從上下文的邏輯上,“知之”就是指了解上面所講五個方面的知識,即如果你要分析出戰(zhàn)爭勝負的結(jié)果,必須對五個方面的知識有深入的了解才行。孫子在《火攻篇》里講的“知”,更顯露出知識的含義。他說:“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shù)守之?!贝蛘炭苛α浚皇强啃U力。它需要知識,僅火攻就有五種方法。在敵營內(nèi)部放火,下一步怎么辦?及時派兵從外面接應!火攻要借風勢,如果白天風大,晚上用火攻不利。為什么?因為,白天風刮得久了,夜晚風一般會小了,甚至停止,不刮了。這就是氣象知識。而這些孫子都說了,并告訴軍人都要知道。古代中國人早就懂得研究風向知識了,并把研究風的學問,叫做“風角”。大家都知道諸葛亮七星壇借東風的故事。江南浪子周瑜大都督要在赤壁與曹操大戰(zhàn),一切都準備好了,站在江邊,非常得意地指著江北想:“曹操漢賊,我肯定要把你殺了,你等著吧!”這時,一陣大風吹過,刮起旗角掠過周瑜臉上,這位江南浪子猛然想起一件事兒,突然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一病不起。大家急了,這是怎么了呀,剛才還好好的,怎么會突然這樣了呀!大戰(zhàn)在即,主將卻病倒了,這如何迎敵!這時,魯肅對諸葛亮說,先生有沒有辦法,救救大都督!諸葛亮說:“大都督的病是在心上,我能治,小事一樁,沒有問題!”魯肅樂壞了,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周瑜。周瑜說:“快請!”諸葛亮與周瑜這兩個朋友加對頭又見面了。諸葛亮問安說:“幾天不見,大都督怎么病得這樣重呢?”周瑜回答:“人有旦夕禍福,怎么敢說不得病呢?!敝T葛亮馬上笑著說:“哦,天有不測風云,同樣是人難以預料到的呀!”周瑜心里明白了,問諸葛亮:“先生有什么良藥?”諸葛亮微微一笑,命人取來紙筆,在上面寫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彼媒o周瑜看,說道:“這是大都督的病根,我有辦法治!” 于是,他向周瑜說:“我從前曾經(jīng)遇到一位高人,教過我奇門遁甲,呼風喚雨,我可以為大都督借三天三夜的東南風?!敝荑さ牟「驮谶@里!你想呀,周瑜什么都準備好了,就沒有考慮到風向問題。他要用火攻戰(zhàn)法在赤壁與曹操交戰(zhàn),必須依賴東南風??墒牵@時是隆冬季節(jié),哪來的東南風呀!如果沒有東南風,一用火攻戰(zhàn)法,那火往自己一方吹,不等于自討苦吃嗎!周瑜是三國時期一員名將,但是他的知識面在某些方面是不及諸葛亮的。他部下千員戰(zhàn)將與謀士,包括那個魯肅,知識面也不如諸葛亮。周瑜是萬萬沒有想到諸葛亮就是一個精通“風角”的人,用現(xiàn)代的話說,諸葛亮是一個軍事氣象學家。他根據(jù)氣象知識,推算出在周瑜與曹操交戰(zhàn)的那幾天,要有一場好大的東南風。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東南風來了。實力遠遠不及曹軍的孫劉聯(lián)軍也借這場東風,取得了這場大戰(zhàn)的勝利。什么叫技高一籌?這就叫技高一籌!這個“技”就是知識。有了知識,才能干大事!有了知識,才會超越對手!有了知識,才能成功!古代社會早就認識到知識與戰(zhàn)爭的關系。漢成帝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叫任宏,他把兵書分成四大類:權謀、形勢、陰陽和技巧。其中陰陽學講的就是軍事氣象和軍事地理等方面的知識。當然,陰陽學也有許多迷信的東西。迷信,我們不要它。有用的,留下來。諸葛亮對陰陽學知識非常熟悉,他不止一次地運用陰陽學知識打仗。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講的就是他巧借自然氣象,不用絲毫成本,不傷一兵一卒,就從敵人那里獲取10萬支好箭。魯肅驚嘆道:“先生真是神人呀!”諸葛亮卻不以為然地回答:“這算什么?作為一名高級將領,如果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不懂得陰陽之術,不懂得用兵之法,那可真是個糊涂蛋呀!”他的原話叫“庸人”。正因為知識能夠讓軍人打勝仗,所以自己的敵人才不愿意你掌握更多的知識,有時甚至會采取非常手段殺了有知識的人。周瑜見諸葛亮把東風給借來了,大驚道:“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不能留著他,否則早晚是我們東吳的禍害?!彼啥》詈托焓⑷⒅T葛亮。諸葛亮是何許人也!早就跑了,還是技高一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希特勒派了許多間諜到蘇聯(lián)去,他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暗殺蘇聯(lián)的科學家。他們太害怕蘇聯(lián)通過這些科學家,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戰(zhàn)斗力了。正因為“知”對于戰(zhàn)爭的重要性,因此世界名將幾乎都是好學者。美國名將喬治?巴頓恨德國人入骨,口口聲聲地要戳穿德國狗崽子的肚皮。然而,他對他的死對頭——德國名將隆美爾卻是非常佩服,隆美爾的書《進攻中的步兵》,巴頓就看了兩遍半,有的段落都能背下來。他說:“如果英國人事先看過這本書,就不會在北非戰(zhàn)場失敗得那樣慘。”所以,當巴頓第一次看到隆美爾的隊伍走近時,他沒有說:“隆美爾,我會擊敗你!”而是興高采烈地喊道:“隆美爾,你真厲害,我讀過你的書!”二、全研究中國儒家的人認為,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核心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仁”!研究中國道家的人認為,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核心也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道”!而研究中國兵學的人認為,《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個字:“全”!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什么是“全”?顧名思義,就是全部、完全、全體,表現(xiàn)在戰(zhàn)爭領域,就是指一次作戰(zhàn)行動總體,如戰(zhàn)爭的總體、戰(zhàn)役的總體、戰(zhàn)斗的總體。全,對應的是“破”,即部分、局部、側(cè)面。戰(zhàn)爭里的破,就是一次戰(zhàn)爭的側(cè)面或局部、一次戰(zhàn)役的側(cè)面或局部、一次戰(zhàn)術的側(cè)面或局部。然而,孫子軍事思想的核心“全”,不能從字面上認識。孫子傳下來的就是一本《兵法》13篇,從數(shù)量上,談不上什么理論體系。但是,用現(xiàn)代時髦一點的話,孫子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一句話:用最小的消耗,換取最大的勝利。這就是“全利”目標!如果用經(jīng)濟學家的理念解釋: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產(chǎn)出!最近,有一些人根據(jù)冷戰(zhàn)結(jié)束后幾場局部戰(zhàn)爭,認為戰(zhàn)爭會越來越被“慈化”,非暴力化或低強度暴力將成為未來戰(zhàn)爭的趨勢。這種觀點的理由就是: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被用作戰(zhàn)爭手段的改造,出現(xiàn)了可以提高作戰(zhàn)效能并降低附帶損傷的精確制導武器,可以“毀物卻不傷人”。有不死人的戰(zhàn)爭?這是瞎說!有人說了,1999年的科索沃戰(zhàn)爭,美軍就沒有死人。是!但是,如果美國地面部隊進入塞爾維亞,不可能一個人也不死。美軍的作戰(zhàn)計劃就有地面部隊進入的部分。要不然,他在塞爾維亞部署那么多地面部隊干什么?其實,美國人在這場局部戰(zhàn)爭中采取的是“斬首行動”,即用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導彈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不過是在盡力減少作戰(zhàn)成本而已。美國人這是讓戰(zhàn)爭逼出來的。西方人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在戰(zhàn)爭文化中,西方人講求的是“先兵后禮”,即打了再說,把你打服軟了,他再和你談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開始美軍沒有參戰(zhàn)。但是,德國人攻擊了美國的商船,引起美國人的惱怒,立即決定參戰(zhàn),實施大規(guī)模的報復。結(jié)果取得了勝利,于是和德國談起了條件,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甜頭有了,而且很有指導意義!以后,美國人就想這樣干!日本名將山本五十六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把美國太平洋艦隊頃刻間炸個五馬分尸。美國人不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軍共用了695萬噸彈藥,平均每個軍人每年的耗彈量是160公斤;美軍共用了18760萬噸油料,平均每個軍人每年的耗油量是4221公斤。美國人就用這些彈藥和油料對德國人實施戰(zhàn)略轟炸,對日本人實施戰(zhàn)略轟炸,外加投擲兩枚原子彈。結(jié)果,德國與日本又投降了。有了甜頭,就有了誘惑!美國還想繼續(xù)玩這個——只要你惹著我,我就打你,直到打服你!于是,戰(zhàn)后美軍名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擔任總統(tǒng)后,直接把“大規(guī)模報復”理念,命名他的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略是什么?戰(zhàn)略是有關戰(zhàn)爭全局的籌劃。這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人開始用“大規(guī)模報復”籌劃他的全局事務。結(jié)果,終于遇到了克星。在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中,美國人的“大規(guī)模報復”戰(zhàn)略不靈了。特別是越南戰(zhàn)爭成了美國人揮之不去的陰影。為什么?不是美國人的武器裝備不行,除了原子彈,美國把能使的武器裝備都用上了。結(jié)果呢?不僅付出的軍事成本大,而且付出的道德成本也大。當現(xiàn)代照相技術將遭受美國人燃燒彈傷害的越南小女孩的慘狀公布于世,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相,標榜人權的美國人能不感到壓力大嗎?于是,越南戰(zhàn)爭后,美國開始研究縮小打擊面的問題。而以色列人的“定點清除”手段給了美國人一個啟示。于是,出現(xiàn)了伊拉克戰(zhàn)爭中的“快速決定性作戰(zhàn)”。什么是快速?就是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達成戰(zhàn)局的目標;什么是決定性?就是指通過摧毀對手的凝聚力、粉碎其抵抗意志和能力而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手。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想方設法使軍事成本與道德成本減少下來,使得國家利益最大化地實現(xiàn)。美國人從西方人的戰(zhàn)爭文化角度看待成本與收益。最終,失敗的教訓讓他們有了新的思考起點:還是要想辦法減少成本,爭取利益最大化。而美國人現(xiàn)在想的,孫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想到了。中國戰(zhàn)爭文化與西方不一樣。中國戰(zhàn)爭文化也講“戰(zhàn)”,也講“兵”。《孫子兵法》開宗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边@句話不難懂,說的是:戰(zhàn)爭是國家的大事,戰(zhàn)場上的死與生,直接關系到民眾的安危,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認真研究和仔細考察的。什么是“兵”?最初的含義就是“兵器”,也指“戰(zhàn)爭”,《左傳》說公子州吁“有寵而好兵”,意思是說公子州吁“受到寵愛而非常好戰(zhàn)”。孫子為什么要講“兵者,國之大事”?就是因為戰(zhàn)爭涉及到國家安全。沒有國家安全,即便你說你的權力是天給的,也不能當上皇帝。因為,你當?shù)谩疤臁钡膬鹤?,我為什么當不得“天”的兒子?我把你推翻了,我就是天子,即“天”的兒子了。那么如何才能保證不被別人推翻,保住自己的權力呢?就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能夠戰(zhàn)無不勝。對于君主來說,打贏了戰(zhàn)爭,就有了一切,國民、土地、女人,什么都有;打不贏戰(zhàn)爭,別說國民、土地、女人了,保不齊連命都丟了。中國古代對前朝皇帝一般都是殺了了事。因為,戰(zhàn)勝者也怕他們東山再起。因此,統(tǒng)治者都不敢不把戰(zhàn)爭作為國家的大事,即便是再窮,也要養(yǎng)兵打仗的。為什么產(chǎn)生“窮兵黷武”這個詞,道理就在這。說通俗一點,要飯也要有根順手的打狗棍。對于國家統(tǒng)治者,解決挨打,有時要比解決饑餓重要。正因為如此,孫子從統(tǒng)治者的角度,提醒國家的決策者一定不要將戰(zhàn)爭當成兒戲!然而,孫子講“兵”卻不是“先兵后禮”,而是“先禮而后兵”。因為,在孫子看來,只有“先禮而后兵”,才能達到他的“全利”目標。關于這一點,我們從孫子的論述中可以分析出來?!秾O子兵法》一共出現(xiàn)十次“全”字。其中有七次在《謀攻篇》中。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什么意思?大凡作戰(zhàn)的原則是:使整個敵國屈服是上策,而用武力攻破敵國就差一些了;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而擊破敵軍就差一些了;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而擊破敵旅就差一些了;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而擊破敵人全卒就差一些了;使敵軍全伍降服是上策,而擊破敵人全伍就差一些了。國、軍、旅、卒、伍是古代國家行政或軍隊的特定組織單位。國,是國家或者是邦國。但在古代,“國”常常是代表首都。首都被占領了,還不等于國家垮了?軍,是西周與春秋時期軍隊最高一級的編制單位。一般兵力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孫子是很重視軍隊的組織編制的。他在《勢篇》里講:“凡治眾如治寡,分數(shù)是也。”意思就是:治理軍隊無論多少人,關鍵在于組織編制問題。旅,春秋時的軍隊以戰(zhàn)車為中心,旅是戰(zhàn)車編組單位,編有五個戰(zhàn)車組,一旅的兵力為五百人;卒,是軍隊的基層組織,共有一百人;伍,是軍隊中最基層的組織,才有五個人。我們通常說的“猛將必起于卒伍”,就是說真正的優(yōu)秀將才要從基層一層一層地干起。在這里,孫子一口氣用了五個“全”字,來解釋他的利益與成本的關系。在孫子看來,作戰(zhàn)如果能實現(xiàn)“全國”、“全軍”、“全旅”、“全卒”和“全伍”,是最好的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作戰(zhàn)成本和道德成本,爭取利益最大化。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孫子馬上強調(diào):“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智慧之戰(zhàn)(伐謀)、外交之戰(zhàn)(伐交)、武力對打(伐兵)和越池奪關(伐城)。

編輯推薦

《馬駿說》匯聚文史專家,傳播中華文明。北京電視臺《中華文明大講堂》穿越歷史時空,感受文化智慧。提煉思想,把握精髓,讓《孫子兵法》變得簡單!大眾語言,生動案例,讓《孫子兵法》變得有趣!(我)將《孫子兵法》掰開揉碎講解,而不是完整地解讀它。在這個方法中,最為重要的是:提煉出孫子的一些基本觀點(如奇正之術、迂直之計等等),用案例進行說明?!瓕τ谲娙藖碚f,咬文嚼字地學習《孫子兵法》,比不學《孫子兵法的》害處還要大?!R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駿說孫子兵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6條)

 
 

  •   這本書不錯。寫的很容易明白。孫子兵法中的一些道理就這樣寫的讓你可以很容易看明白。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善戰(zhàn)者,求之于人,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很多道理,我們并不愿意就這樣枯燥的看下去,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助力去幫助。馬駿可以用現(xiàn)代的軍事戰(zhàn)爭好軍事戰(zhàn)略來解讀孫子兵法。這樣很好。
  •   在書中,馬駿教授通俗的講解了千古名篇《孫子兵法》,使人獲益匪淺
  •   馬駿說孫子兵法是本好書
  •   是一本很好的書,比直接讀孫子兵法好懂,而且講得很生動,值得看
  •   這本書將孫子兵法進行了歸納,并進行了不同的排版,深入淺出,事例豐富,論證有理。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   孫子兵法好書
  •   馬駿,泛泛而談,深刻不夠,。一般人讀讀也無妨。。。
  •   說馬教授高見是值的!應該說他的分析水平特高!一部深奧的經(jīng)典能分析得如此深入淺出,真的了不起!
  •   講解的比較仔細。
  •   書收到了,很感謝!
  •   老師講課的書不錯
  •   很生動呀,馬老師寫的不錯
  •   (我)將《孫子兵法》掰開揉碎講解,而不是完整地解讀它。在這個方法中,最為重要的是:提煉出孫子的一些基本觀點(如奇正之術、迂直之計等等),用案例進行說明?!瓕τ谲娙藖碚f,咬文嚼字地學習《孫子兵法》,比不學《孫子兵法的》害處還要大。
                                   ——馬駿
  •   基本上以故事說兵法,還不錯,有一點遺憾就是有點亂,沒按兵法的順序講!如果能把白話的孫子兵法寫進去就更好了!
  •   內(nèi)容很豐富,對兵法分析獨樹一幟。就是文筆稍欠生動。
  •   純兵法~跟當初買的時候的預計不一樣~~~
  •   可以我喜歡兵法
  •   挺喜歡馬駿寫的書,通俗易懂~
  •   在網(wǎng)上看了幾章,感覺很不錯。電視里也看過馬駿教授的課,于是就買下了這本書,準備好好看看
  •   賣了的原文,對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覺得難了點,就又賣了這個,輔助閱讀吧.還不錯.
  •   其實作者談得也一般吧,無非是加點戰(zhàn)例點評下,
  •   有很多獨到的觀點,學習了。
  •   寫的還行,有種很高的軍事理論
  •   書還行,適合外行人、初學者看看。
  •   通俗易懂,對生活、人生有指導意義
  •   書的內(nèi)容挺好,但是數(shù)的印刷并不怎么樣
  •   還行,不錯,,,
  •   早就想買了,一般書店里賣得特別貴,終于買來了,時不時的翻翻,很過癮!
  •   這本書還不錯,讓人宏觀對孫子兵法有印象,畢竟不是專門的軍事著作
  •   這本書對于初學者比較適合
  •   見解非常一般,所舉實例自我感覺亦有不妥之處
  •   就是排版有些不太合理
  •   寫的一般,味同嚼蠟,只是迎合了大眾的浮華之氣!
  •   總之,是一般。
  •   在北京電視臺晚間的節(jié)目中看到了馬俊講的孫子兵法,馬教授講的很通俗易懂而且配合了很多的案例來解釋。馬教授的講課方式也很好,狠喜歡,很有氣勢。
  •   感覺應該不錯的。希望能看懂
  •   不錯,很好的書,簡單易懂
  •   這本書是我在學校圖書館里借閱然后弄丟了,所以到卓越上買了一本相同的書給圖書館,呵呵,很好看的書
  •   書中的講解比較易懂,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理解。
  •   淺顯易懂,無非是形容這本書的恰當詞語,抱著鉆研的心態(tài)的買家,三思
  •   一般般,沒有想象的好.馬駿也是個被洗腦很嚴重的人,這本書舉例的很喜歡用本朝太祖皇帝來舉例,通篇都是毛太祖如何如何用兵厲害,戰(zhàn)略怎么怎么強,看了讓人反胃。
  •   從不同側(cè)面解析《孫子兵法》,比較新穎,解析深入淺出,很有收獲,是本不錯的書
  •   還是馬的風格。呵呵。
  •   《孫子兵法》是中國人的驕傲!需要用心的去領悟!這本書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值得好好看看。
  •   女孩子也喜歡的書
  •   很不錯的書啊、也是必讀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