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在漢藏之間

出版時間:2008-5-2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王明珂  頁數:339  字數:4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羌族民族史,也是一本羌族民族志。    羌族聚居于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的高山深谷中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縣、理縣、松潘和地屬綿陽的北川等地。本書通過對這些地區(qū)社會、歷史與文化的長時段調查和多層次探討,展現了華夏西部族群邊界的變遷,以及中華民族融合的過程。    這是一本凝集了作者十幾年田野考察經驗的傾情力作,是對羌民幾千年生存繁衍狀態(tài)的一次深刻解讀。

作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臺灣。1979、1983年先后畢業(yè)于臺灣師范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199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F任職于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并曾任教于臺灣大學、清華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校。豐要從事于中國民族史、族群認同、歷史

書籍目錄

序(李亦園)前言文本與田野說明社會篇 導言 第一章 地理環(huán)境與人群   一、 各行政區(qū)簡介   二、 語言、體質外貌與文化表征:誰是羌族? 第二章 村寨與城鎮(zhèn)生活   一、 村寨聚落   二、 村寨中的經濟生活   三、 城鎮(zhèn)、街市與鄉(xiāng)上   四、 鄰近城鎮(zhèn):松潘、馬爾康、灌縣與成都 第三章 族群認同與區(qū)分   一、 婚姻與家庭   二、 家族   三、 村寨與其守護神   四、 “羊腦殼”與“牛腦殼”   五、 “爾瑪”、“漢人”與“蠻子”   六、 “爾瑪”與羌族   七、 “一截罵一截”的族群體系 第四章 結構下的情感與行為   一、 村寨生活中的“我族”與“他族”   二、 村寨中的鄰人與女人   三、 社會規(guī)范、污穢與代罪羔羊   四、 岷江上游村寨中的毒藥貓   五、 女性與貓:區(qū)分的破壞者   六、 “內部毒藥貓”與“外在毒藥貓”   七、 無毒不成寨   八、 經驗、歷史與神話   九、 “現在毒藥貓少多了”歷史篇 導言 第五章 羌族史:典范與解構典范   一、 典范的羌族史   二、 近代國族主義下之民族與中華民族   三、 典范羌族史的形成過程 第六章 羌族史的再建構:華夏邊緣觀點   一、 商至漢代華夏之羌人概念變遷   二、 華夏邊緣羌人地帶之形成:東漢晚期至魏晉   三、 羌人帶的萎縮:漢化、番化與夷化   四、 羌人帶上最后的“羌人”   五、 民國時期民族調查者所發(fā)現的羌民   六、 華夏邊緣的本質及其變遷 第七章 本土根基歷史:弟兄祖先故事   一、 根基歷史   二、 村寨中的弟兄祖先故事   三、 根基歷史的內在結構   四、 “弟兄祖先故事”中的歷史心性 第八章 羌族認同與英雄祖先歷史   一、 20世紀上半葉羌族認同的萌芽   二、 老實的蠻子:周倉與孟獲的子民   三、 漢族的拯救者:李冰與樊梨花的后代   四、 古老的華夏:大禹子孫   五、 過去很強大后來被打敗的羌族   六、 流傳羌族中的兩種神話傳說   七、 羌族認同及其本土歷史記憶文化篇 導言 第九章 古羌人文化:事實、敘事與展演   一、 社會記憶中的古羌人文化   二、 古華夏對羌文化的描述   三、 文化夸耀與模仿:北川羌人的例子   四、 近代羌文化探索與書寫   五、 近代羌民文化探索:宗教信仰   六、 在差異體系中尋找相似   七、 異文化書寫中的華夏邊緣建構與再建構 第十章 當代羌族認同下的文化再造   一、 羌族本土文化建構的背景   二、 羌族文化再造:語言、文字   三、 羌歷年與鍋莊舞   四、 羌族婦女服飾   五、 飲食文化:北川的例子   六、 天神、白石信仰、端公與祭山會   七、 文化展演結語:歷史的創(chuàng)作物與創(chuàng)作者  一、 華夏邊緣的歷史與“歷史”  二、 另類“歷史”  三、 歷史與“歷史”下的近代產物  四、 華夏邊緣的省思:人類生態(tài)觀點  五、 近代華夏邊緣再造:由“蠻夷”到“少數民族”  六、 中國民族的再思考參考書目謝詞追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地理環(huán)境與人群  一、各行政區(qū)簡介:  汶川 由都江堰市(灌縣)過青城大橋人山,車行約一小時便到達汶川縣南端的漩口與映秀鎮(zhèn)。映秀舊有娘子關。許多羌族人都認為,過去映秀與漩口都是羌族分布的地方,但目前這兩地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漢族。由此沿岷江北行,約一個半小時車程即到達汶川的綿篪鄉(xiāng)。這兒號稱是“西羌第一村”——阿壩州最南端的羌族村寨在此。汶川舊縣城在綿篪、羌鋒一帶,清代的瓦寺土司在附近鎮(zhèn)守。今之汶川縣城——威州鎮(zhèn),還在北去車行半小時之處。汶川縣城是羌族的文教中心,威州民族師范學校與阿壩師范??茖W校都在此。因此威州鎮(zhèn)也是羌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本土研究與推廣中心之一?! °氪h有漢族、羌族、藏族與回族。據1985年的人口統(tǒng)計,漢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61.88%,羌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6.18%,藏族約占11%,回族僅占0.8%。目前羌族人口可能已占汶川總人口的40%。由于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推行,1980年代以來愈來愈多的地方干部與公職人員由少數民族擔任,使得汶川儼然成為以羌族為主體的地方。事實上,羌族主要分布在縣北,岷江、雜谷腦河及其支流沿岸的龍溪、克枯、雁門、綿篪等地,是汶川羌族村寨的主要分布地。這些地區(qū)的羌族,更因為長久以來接近漢人地區(qū),受漢文化影響相當深。目前絕大部分岷江東岸的村寨居民,已普遍將漢語當作母語,本土語言消失殆盡?! ±砜h 由汶川沿岷江支流雜谷腦河西行,便逐漸進入理縣地區(qū)。理縣也是漢、羌、藏與回族混居的地方。嘉絨藏族在此人口最多,最具社會、政治優(yōu)勢。理縣自古以來就是漢人與嘉絨藏族(舊稱西番)貿易的孔道重鎮(zhèn),而今又是西去阿壩州政府馬爾康之大道上的中間要鎮(zhèn)。因此,理縣羌族長期以來受嘉絨藏族與漢族雙重影響。在這兒,羌族村寨主要分布在甘堡以東,西邊便是嘉絨藏族的居住地。桃坪、通化、薛城附近各溝,都是羌族村寨的分布地區(qū),其中蒲溪溝是最深人大山中的一條溝。

編輯推薦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是一本凝集了作者十幾年田野考察經驗的傾情力作,是對羌民幾千年生存繁衍狀態(tài)的一次深刻解讀?! ⊥趺麋妫_灣學者,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在這本著作中,王明珂教授以一個古老的華夏邊緣——羌族——說明華夏的成長歷程,以及推動此成長歷程的社會與文化微觀過程;這是以具體研究來說明華夏與華夏邊緣的本質及其歷史變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羌在漢藏之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6條)

 
 

  •   不得不說,我很佩服王明珂先生!
    這本《羌在漢藏之間》即是民族志,也包含了王先生對于“民族”的一系列思考。后者,你可以在《華夏邊緣》、《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中獲得更為清晰的看法,但要結合一個民族來闡釋,本書就獨一無二了,畢竟《游牧者的抉擇》對匈奴、西羌、鮮卑三個族群的分析與本書相比還是簡短了一點。因此,在王先生的著作中,本書確實地位獨特。
    “羌”原本是華夏對于位于其西部邊緣的異族的稱呼,原本所指甚廣,整個西部都可以涵蓋;隨著秦漢以來華夏對于西部邊緣異族的不斷同化——是的,也就是華夏化,這個范圍迅速縮小、西退;而隨著唐朝時期位于這些西部邊緣異族更西部的藏族的崛起,藏族也開始藏化這些對其而言位于其東部邊緣異族。于是,“羌”的范圍進一步縮小,直到如今的岷江上游一小塊地區(qū)而已。實際上,按照傳統(tǒng)民族理論定義的“羌族”是一個異質化頗重的群體,不但存在“一截罵一截”現象,也根據其周邊的漢藏族不同分布而類似。僅有的共同認知正是“非藏非漢”的“爾瑪”。
    我很佩服王先生,他區(qū)分客觀發(fā)生過(但也后人不能知)的歷史和經由人們口述、文字與圖像來表達的對過去之選擇與建構的“歷史”令我激賞!
    我很佩服王先生,他認為“民族”是一群人的主觀想象與建構,想象與建構我群的共同祖源與歷史,以凝聚“同質化”的族群以及想象、建構他群的族源與歷史,以刻畫“異質化”的族群邊緣。如此,一個個由“歷史記憶”所造就的個人與群體,在資源競爭與分配體系中彼此合作、妥協(xié)、對抗,并運用策略與權力影響彼此的歷史記憶,因此產生新的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我很佩服王先生,他指出了古代文獻中對“四方蠻夷”奇風異俗的描寫可分為事實(被描述者的客觀習俗)、敘事(描述者因自身文化而對異文化的主觀描述和偏見)和展演(無論是否真實都被個人或社會刻意展示、演出)三個層次理解。
    我很佩服王先生,他指出了漢族親睞的“英雄祖先文化”代表一種以向外擴張、對內階級分化來解決資源問題的歷史心性產物;而羌族親睞的“弟兄祖先故事”則代表一種以對內分配、爭奪來解決資源問題的歷史心性產品。而兩者是可以融合的,比如羌族后來演化出的祖先是被擊敗的英雄(英雄祖先)的九個后代(弟兄祖先)之后。
    我很佩服王先生,他能坦白承認自己因為不懂藏語而無法閱讀藏語文獻,從而完成從藏族角度審視羌族如何成為藏族邊緣的。
  •   因為地震的緣故,想起了那群被我們遺忘的羌族人民。王明珂先生的這本書立足于華夏邊緣,給我們詮釋了羌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羌族與其他民族的融合。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   對羌族的了解,是結婚那年和妻子去九寨溝的路上。羌族老鄉(xiāng)說,他們羌族是男人看家,女人在外勞動,尚保留母系社會傳統(tǒng)?,F在看來,此話當屬無稽之談。汶川大地震,是羌族文化受到極大損害,因為重災區(qū)全z部在羌族聚居區(qū)——汶川、茂縣、青川等。羌族人世代生活在環(huán)境險惡的岷江上游的峽谷兩岸,生活在漢、藏兩大民族之間,生活在別族的爭斗之中,但羌族人仍以其特有的、頑強的民族特性,將羌族的文化、傳統(tǒng)保留下來。近年來,隨著當地經濟的發(fā)展,羌族人的生活在改變,羌族的漢化十分明顯。前日,聽說震區(qū)某縣推出漢族改羌族政策,說是保護羌族,發(fā)展旅游。我看這樣做不可取。對于羌族,在漢藏之間,才是其文化生存、發(fā)展之本。
  •   作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研究歷史,從民族的模糊過度,推翻了傳統(tǒng)的“你是你,我是我”的認識。非常值得一讀。此外,也是看了這本書后,才意識到汶川、北川等在今年(2008年)5月開始讓人耳熟能詳的地方,居住的是大量的羌族,或者按照作者的說法,是自認為及/或被認定為“羌族”的人。現在讀來也特別有意義。
  •   羌族是民族學研究的關鍵節(jié)點。王先生的“羌在漢藏之間”的提法可謂精妙。此書值得一讀
  •   羌族,歷史上的最大配角民族。
  •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不僅僅是了解一個羌族歷史,而是讓我審視以往所了解的歷史知識是否都該劃個問號?歷史也是可以帶引號的!
  •   王明珂的代表作之一,對族群、邊緣,作者有獨到見解
  •   如題。羌族,一個應該讓更多人了解的民族。
  •   王明珂的經典著作之一,對我研究民族史和人類學起到了很大幫助,謝謝!
  •   王明珂是導師的好友,所以他的著作是一定要看的,作者依據多年的田野經驗著成此書,有人說他的書就是那么回事,心里很不爽,因為作為人類學民族學者在做田野是遇到的困難是他人所不能想象和理解的??傊呛脮?!
  •   比較詳細,對羌族的文化更加了解了
  •   內容寫的簡單明了 能快速全面的對羌族做一個了解
  •   一個社會人群賴其邊緣的維持而凝聚,而此邊緣的形成及其本質與變遷,永遠擺蕩在歷史想象與歷史事實之間。
  •   送給2個羌族孩子的,她們說:非常喜歡!
  •   這本書是對作者的代表作《華夏邊緣》的補充和延伸。最可貴的是作者在這本書中展示的思考過程,很值得一讀。
  •   王明珂的書真是愛不釋手,絕對的經典。
  •   王明珂先生的書可讀性強~
  •   臺灣的學者能做到這樣,本地的學者干啥去了?
  •   很贊同作者的歷史觀。我們中國人寫史,往往太注重于歷史的功利性,為了自己的需要而任意取舍裝扮歷史,而西方某些人的觀點又認為歷史不可復制而無法解讀,陷入歷史虛無主義。作者承認真實的歷史和筆下的歷史的區(qū)別但努力去還原真實,同時客觀記錄現狀,另外作者的很多照片也拍得很美,這次汶川大地震后可能很多照片都要成為絕唱了。
  •   因為專業(yè)的關系,一直比較關注川西走廊地區(qū)的民族研究,王先生的書對于從事這一帶民族研究的人員來說很有參考價值,思維視角對于學術研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   和其他歷史書相比,這本書學術性比較強,不能當故事書讀。
  •   歷史人類學必讀書目
  •   這本書是導師推薦的。作者的田野工作歷經十年,完成此書,內容非常有學術價值。當當的服務一貫的很好。
  •   可以大體了解這個民族的基本情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   在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就知道了。將金文和文獻完美結合,發(fā)前人未發(fā)。結論也許是很一般的,但是這個論證的過程卻十分精彩。
  •   非常滿意這本書 作者的觀點很有建樹
  •   很贊同作者的一些觀點
    也喜歡作者的描述和說法
    跟大陸很不一樣
  •   觀點視角都很好,對人類學社會學研究有借鑒意義
  •   很值得一讀的書,全集陸續(xù)補齊中。。。
  •   非常不錯,就是我一直想要的
  •   研究性的文章,可以了解下
  •   速度挺快,書的質量還可以。
  •   忘了多少人推薦過此書。。。
  •   書寫的很好,很見功力
  •   先買到手,慢慢看。
  •   仰慕已久。
  •   資料性讀本,有收藏價值
  •   還不錯,到貨快,質量不錯,還沒好好看,謝謝了
  •   適合心情平和時,一點點地品味
  •   一直都在等這書特價才購入,內容非常好,看過感觸良深
  •   雖然此書早已上市,一場地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在四川地區(qū)的羌族。在漢藏間生活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此書應給出詳盡的回答。早就想買這本書給爸爸了,可失眠上一直找不著,感謝當當網!
  •   一部反映羌族的學術著作
  •   整體不錯 但是不知道蝦米原因 有點舊舊的呢 是發(fā)貨時候的一點點問題吧
    不錯也沒蝦米影響 內容挺好的 王明珂的戶外裝備圖片看上去又親切又可愛^__^
  •   不太明白的是:作者是臺灣人,卻非要在書中表示與大陸某些人編造的“多元一體”理論保持一致

    難道這本書不與“多元一體”理論保持一致就不能出版了?
  •   拿到書,看作者介紹的時候,才發(fā)現原來是寶島臺灣的學者。想起在圖書館看臺灣的學術期刊,發(fā)現,他們的文章都有很厚的積累!之前說是市場經濟壞了大陸的學術,但臺灣的市場經濟應該要比大陸更加深化吧?!也許是不夠深化才導致了現在大陸的學術問題?!
  •   一本熟練運用人類學理論進行民族歷史分析的專著,值得一讀。
  •   島內學者的細致,勤奮是可見一斑的。而且作為一本田野調察的作品,對于了解這個瀕危的民族來說十分有效。
  •   讀起來比較有意思,作者很注重口述
  •   不錯的書,研究很深入。
  •   這是一本好書,研究對象與方法都很有啟發(fā)性。
  •   挺好的,對專業(yè)研究很有幫助.
  •   這本書很好 非常值得一讀
  •   書的內容不錯沒很有啟發(fā)!這是我在當當網買的第一本書。覺得還算滿意。
  •   挺好的,靜下心來看還是不錯的,不過沒有想象的好。
  •   收藏用,還沒看呢 哈哈
  •   朋友說是一本有用的書。
  •   好作品
  •   此書雖是“羌在漢藏之間”,實際是一部研究羌族的書。并沒有研究羌在漢藏之間。
  •   王明珂的幾部著作都是那么一點兒內容
  •   羌在藏漢之間,什麼是羌?何時有漢?羌藏關係是怎樣的?可否有聽過古羌?
  •   本來是想了解羌藏的風俗才看的,可是文章過于學術氣,不能說不好,但于我沒有實際意義。
  •   作者有一些很好的觀點,但沒有論述清楚。感覺作者是用西式中文講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不順暢。
  •   只是想了解一下這個民族
  •   速度可以,質量一般,因為圖上上有臟污之處。雖然不影響閱讀,但造成心情不爽。
  •   視角較新,但是,有些不同意過多沿著“建構論”和“資源競爭”的理論脈絡展開論述。
  •   彩頁完全顛倒
  •   想拿些資料,所以買了這本,可惜看完后非常失望
  •   還沒看,送貨速度挺快
  •   人類學好書!
  •   臺灣學者對少數民族的深入研究成果
  •   不錯 不錯
  •   記憶:我們是誰?
  •   羌族是個偉大的民族
  •   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   人類學著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