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奢華

出版時間:2008-07-0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巫仁恕  頁數(shù):35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消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消費的水平和發(fā)式隨著時代的特點和當時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本書主要講述了晚明的消費狀況,讀者能從中體會到當時的消費特點以及風俗文化。全書共有五章內(nèi)容:“消費社會的形成消費與權(quán)力象征——以乘轎文化為例”“流行時尚的形成——以服飾文化為例”“消費品味與身分區(qū)分——以旅游文化為例”“物的商品化與特殊化——以家具文化為例”。另外還有導論和結(jié)論以及附錄等。

書籍目錄

導論 從生產(chǎn)的研究到消費的研究第一節(jié) 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興起第二節(jié) 西方消費文化研究的脈絡第三節(jié) 本書的主旨、方法與結(jié)構(gòu)第一章 消費社會的形成第一節(jié) 奢侈消費的風氣第二節(jié) 消費社會的形成第三節(jié) 消費社會興起的背景第四節(jié) 士大夫身分地位的變化第二章 消費與權(quán)力象征——以乘轎文化為例第一節(jié) 明代前中期的乘轎第二節(jié) 晚明乘轎的流行與普及第三節(jié) 官方因應的對策第四節(jié) 乘轎的象征意義結(jié)論第三章 流行時尚的形成——以服飾文化為例第一節(jié) 明初的平民服制與社會風氣第二節(jié) 晚明平民服飾的流行時尚第三節(jié) 流行時尚的作用第四節(jié) 士大夫?qū)Ψ楋L尚的反應第五節(jié) 士大夫批評服飾風尚的言論結(jié)論第四章 消費品味與身分區(qū)分——以旅游文化為例第一節(jié) 士大夫旅游風氣的興盛第二節(jié) 大眾旅游的盛行第三節(jié) 旅游的普及與社會競爭第四節(jié) 品味的塑造與身分區(qū)分結(jié)論第五章 物的商品化與特殊化——以家具文化為例第一節(jié) 家具的消費與商品化第二節(jié) 大眾的家具消費:以徽州為例第三節(jié) 高級家具的消費第四節(jié) 文人化的家具消費第五節(jié) 書房、家具與文人品味的特殊化結(jié)論第六章 文人品味的演化與延續(xù)——以飲食文化為例第一節(jié) 飲食消費的奢侈風尚第二節(jié) 飲食風尚與食譜的刊行第三節(jié) 飲膳書籍中感官描述的演化第四節(jié) 品“味”與身分:文人化食譜的味覺理論結(jié)論結(jié)論從消費看晚明在世界史上的地位流行時尚與社會仿效的作用社會變動與“士商競合”的關(guān)系士大夫的消費文化與身分認同士大夫的消費文化與時尚的速度“消費”觀在中國史上的定位附錄參考書目后記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后面;“或有好事者,畫以羅木,皆樸素渾堅不淫”。但是到了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間客廳費千金者,金碧輝煌,高聳過倍,往往重檐獸脊如官衙然,園囿僭擬公侯。下至勾闌之中,亦多畫屋矣”。營建園林也不再是士大夫的專利,明人何喬遠(1557—1633)就說:“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營治一園?!雹谇笆鏊^“細木家火”的高級家具,到晚明時也是逐漸普及,“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 £P(guān)于乘騎的交通工具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明代中期以后,武官效法文官乘轎,庶官也乘轎,監(jiān)生與生員群起仿效,以至其他商人、豪奴、胥吏、優(yōu)伶之流相繼效尤。至明末清初有士大夫感嘆乘轎已至“僭濫之極”,甚至還有優(yōu)伶僭用轎子,如龔煒(1704—17697)在《巢林筆談》中就說:“肩輿之作,古人有以人代畜之感,然卿大夫居鄉(xiāng),位望既尊,固當崇以體統(tǒng),不謂僭濫之極。至優(yōu)伶之賤,竟有乘軒赴演者。”④ ?。ㄋ模┝餍袝r尚的形成  晚明的奢侈消費已脫離了維生消費的層次,且不只是固定于喜好某類消費形式而已,而是不斷地追求變化。如南直隸應天府屬六合縣,據(jù)嘉靖《縣志》稱其地服飾的風尚是:“除士夫法服外,民間衣帽長短高卑,隨時異制?!薄犊妥樥Z》中論及南京婦女服飾變化的速度,“在三十年前,猶十余年一變矣”;但是,“邇年以來,不及二三歲,而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袂(按:衣袖)之寬狹修短,花鈿之樣式,渲染之顏色,鬢發(fā)之飾,履綦(按:指鞋帶)之工,無不變易”。亦即凡是首飾、衣袖、花樣與顏色等等無不變易?!   。ㄎ澹┥矸值燃壷贫鹊谋澜狻 ∵@波奢侈消費風潮,使得明代政府規(guī)定的身分等級制度,逐漸走向瓦解。自漢代以來,傳統(tǒng)中國的政府為了穩(wěn)定社會的秩序,乃透過禮制的架構(gòu),以遂行儒家上下貴賤需加以區(qū)別的主張。這套“明尊卑、別貴賤”的禮制架構(gòu)與規(guī)范,涉及了人們的生活、行為及人際關(guān)系等層面。在歷代的正史中,幾乎每部都有《輿服志》,專門記載歷代統(tǒng)治階級依據(jù)一套禮制,來實行對社會各階層消費行為的管理。無論是明朝或清朝,在法律上都明文規(guī)定了一種身分制度,也就是依官員品級以及功名身分來區(qū)分身分等級,并配合某些消費方面的特許權(quán)利,形成一種用來“明尊卑、別貴賤”的制度。明初太祖即規(guī)劃出一套禮制體系,對官民冠服、房屋、車輿、鞍轡、帳器用等,希望能有效地達到“望其服而知貴賤,睹其用而明等威”的理想社會?! ∵@種制度在社會變遷緩慢或停滯的時期,較能維持一定的作用,如在明初一方面是法令較為嚴格,另一方面因為仍是處在復興生產(chǎn)力的“休養(yǎng)生息”時期,故而呈現(xiàn)“地廣人稀”、“人尚儉樸”的情形,人們只能努力耕稼、紡織以輸徭役,并沒有太大的消費能力,所以此制度得以遂行。我們可以看到明初普遍地遵循官定的身分等級制度,幾無逾制僭越的情形??墒堑矫髦腥~以后因為民間經(jīng)濟力量的崛起,逐漸形成的奢侈風氣打破了這種身分制度。如嘉靖《涇縣志》形容該地在明初新離兵革,地廣人稀,人尚儉樸,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紡績蠶桑;“衣不過土布,非達宦不得輒用纻絲。居室無大廳,爭高廣惟式”。但是成化弘治以后開始變化,因為“生養(yǎng)日久,輕役省費,民彌滋殖,此后漸侈”。由此可見這時休養(yǎng)生息已久,人民積蓄已豐,故而庶民的購買力與購買欲,已經(jīng)超越官方原來所規(guī)范的消費形式?! ⊥砻鞣椨懈鞣N流行形式,就以一般士人所戴的帽子為例,當時人稱之為“巾”,葉夢珠談到明末清初,上自職官大僚,下至于生員,俱戴四角方巾,“其后巾式時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晉、唐,或從時制,總非士林,莫敢服矣”①。明代后期帽子流行的樣式非常多,除了葉夢珠提到的晉巾、唐巾以外,還有漢巾、諸葛巾、純陽巾、東坡巾等,這些巾式是前代已經(jīng)有的,到晚明因為“復古”或“好古”風而大為流行。有的巾式則是明代新創(chuàng)的,如陽明巾、九華巾、玉臺巾、逍遙巾、紗帽巾、華陽巾、四開巾、勇巾、凌云巾、方山巾和靖巾等。鞋履方面也有追求時髦、快速變化的流行款式,如《客座贅語》描寫晚明南京的流行鞋款:“足之所履,昔惟云履、素履,無它異式。今則又有方頭、短臉、毬鞋、羅漢……?!薄 ∶鞔笃诜椛系淖兓?,出現(xiàn)了相當現(xiàn)在所謂的“時裝”,當時稱:“儇薄子衣帽悉更古制,謂之時樣?!睋?jù)萬歷《通州志》記揚州府屬通州的服飾變化如下:  今者里中子弟,謂羅綺不足珍,及求遠方吳?宋錦云纖駝褐,價高而美麗者以為衣,下逮褲襪亦皆純采,其所制衣,長裙闊領(lǐng),寬腰細折,倏忽變易,號為“時樣”,此所謂“服妖”也?!袄镏凶拥堋弊非筮h方“價高而美麗”的稀有衣料,再做成“倏忽變易”的新奇流行式樣,號稱為“時樣”,也就是在創(chuàng)造時尚、帶動時尚,這同時也是帶動大量消費的動力。

編輯推薦

  消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消費的水平和發(fā)式隨著時代的特點和當時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品味奢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