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翦伯贊 頁數(shù):696 字數(shù):8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翦伯贊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建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副校長等職。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并主編有《中國史綱要》。 《歷史問題論叢》,1956年由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收錄1950年至1955年所發(fā)表論文8篇。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增訂本”,以原本為基礎,另增收論文25篇。此次整理出版《歷史問題論叢》,在“增訂本”的基礎上,采取“合編本”的形式,由北京大學歷史系張傳璽教授做了較大的調整和增補。全書共分兩輯。編輯校訂工作主要是核對資料,增補引文出處或做必要的注釋,改正錯訛衍漏文字和標點符號。
書籍目錄
歷史問題論叢 第一輯 關于歷史人物評論中的若干問題 對于“關于歷史人物評論中的若干問題”一文中一些問題的復函 歷史科學戰(zhàn)線上兩條路線的斗爭 關于打破王朝體系問題 目前歷史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談談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的結合問題——寫在《北大史學集刊》之前 從北大古典文獻專業(yè)談到古籍整理問題 對處理若干歷史問題的初步意見 文與道 史與論 目前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怎樣處理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和階級關系——翦伯贊在上海所作的兩次學術報告的摘要 關于處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 鞏固地確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教學與科學研究中的指導地位 關于歷史學的“三基”問題 “清官”問題不可輕視——1966年2月2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座談會上的發(fā)言(摘要) 林耀華《從猿到人的研究》序言 怎樣研究中國歷史 論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 《義和團》序言 中國歷史學的開創(chuàng)者司馬遷 論中國古代的農民戰(zhàn)爭 再論中國歷史研究 寫在《史學周刊》一百期之后 《戊戌變法》序言 關于兩漢的官私奴婢問題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歷史研究 論18世紀上半期中國社會經濟的性質——兼論《紅樓夢》中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情況 釋《儒林外史》中提到的科舉活動和官職名稱 《歷代各族傳記會編》序言 義和團運動 兩漢時期的雇傭勞動 秦漢時期邊疆各族的歷史文物——參觀歷史博物館預展中的陳列以后 跋《宋司馬光通鑒稿》 為《通鑒》編寫分工問題釋疑 內蒙訪古 秦漢歷史上的若干問題 秦王朝的建立及其歷史形勢——《中國史綱》第二卷第一編第一章 “楊家將”的故事 《琵琶記》的歷史背景 讀鄭振鐸《關漢卿戲曲集·序言》 在貞節(jié)牌坊的背后——看了莆仙戲《父子恨》以后 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從《赤壁之戰(zhàn)》說到曹操 評越劇《則天皇帝》 文成公主說了話 給文成公主應有的歷史地位——看了田漢同志新編的話劇《文成公主》和昆曲《文成公主》以后 從西漢的和親政策說到昭君出塞 王昭君的家世、年譜及翦伯贊先生的有關書信歷史問題論叢 第二輯
章節(jié)摘錄
關于歷史人物評論中的若干問題一兩年來,在報紙雜志上發(fā)表了不少評論歷史人物的文章。許多歷史人物,如屈原、荊軻、秦始皇、岳飛、史可法等都被提出來重新加以評論,這是一種很好的現(xiàn)象。但是在人物評論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想把這些問題提出來討論一下。在歷史人物的評論中,經??梢钥吹竭@樣一種傾向,即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提出過分的要求,甚至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歷史人物。好像不如此就會失掉立場,就不能通過具體的歷史人物去進行階級斗爭的歷史教育。作為一個人民的歷史教師或歷史研究者評論一個歷史人物,是應該公開地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去和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對歷史人物的歪曲作堅決的斗爭;但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不等于要用今天的、乃至今天工人階級的標準去衡量歷史人物,而是要求我們用工人階級的歷史觀點,即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評論歷史人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fā),評論一個歷史人物,當然不是要求我們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一個歷史人物;而是要嚴格的聯(lián)系到這個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和歷史條件,進行具體的分析。因為一定的歷史時代只能產生一定的歷史人物,這是歷史的局限性。如果把這種歷史的局限性置之不顧或估計得不夠,都不能正確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