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哲學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諸問題

出版時間:2008-0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吳根友  頁數(shù):36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透過明清哲學、思想與文化的研究進一步反思處在現(xiàn)代化過程之中的當代中國文化諸問題,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學術課題。而要實現(xiàn)明清學術思想研究的新突破,必須認真反思20世紀明清學術研究的諸種范式,并由明清而上溯到宋元思想的研究,走綜合、創(chuàng)新與超越之路。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對儒家思想的研究。儒家的仁愛思想、王道思想經(jīng)過現(xiàn)代的轉化,以及與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對話,既可以發(fā)展儒家的仁愛思想、王道思想,又可以為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建設,乃至于當今世界和平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君子人格、大丈夫理想,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提供的理想人格范型,處在現(xiàn)代化過程之中的廣大民眾可能更需要類似馮契先生提出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本書對上述諸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見,可供同好資借與批評。

作者簡介

吳根友,男,安徽樅陽人,哲學博士。現(xiàn)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先后出版了《鄭板橋的詩與畫》、《中國現(xiàn)代價值觀的初生歷程——從李贄到戴震》等多部著作,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Asian philosophy等國內(nèi)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曾在哈佛大學做訪問研究一年。多次出席重要國際學術會議,曾應邀到法國、美國等大學講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哲學、先秦諸子、中國政治哲學。

書籍目錄

序言甲編  明清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 關于宋元明清哲學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諸問題的思考 20世紀明清學術、思想研究的三種范式 熊十力“明清學術史觀”斟評 論胡適“近世哲學”概念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意義乙編  戴震、鄭板橋與明清哲學研究 20世紀戴震哲學思想研究述評 分理與自由——戴震倫理學片論 戴震哲學“道論”發(fā)微——兼評村瀨浴也《戴震的哲學》 言、心、道——戴震語言哲學的形上學追求及其理論的開放性 《板橋家書》中的仁愛思想 明清之際中國社會內(nèi)部的現(xiàn)代性因素之分析 明清之際三種人性論與中國倫理學的近代轉向 清代前期民主政治理想與儒家政治哲學的近代轉化丙編  儒家思想與政治哲學 從人道主義看儒家“仁學”與自由主義對話的可能性 徐復觀與儒家政治哲學 亨廷頓“文明沖突論”與杜維明“文明對話論”的政治哲學檢視 道義論——簡論孔子的政治哲學及其對治權合法性問題的論證 儒家“王道天下觀”與當今國際和平丁編  理想人格與現(xiàn)代性反思 儒家“君子人格”及其現(xiàn)代意義 “恒德”追求與自由意志——傳統(tǒng)中國人道德自由意志鳥瞰 馮契“平民化自由人格” 個人自由與理想社會——殷海光與馮契自由思想之比較 現(xiàn)代人文精神內(nèi)在架構尋繹 我們?nèi)绾巫鰝€健全的“現(xiàn)代人”——對現(xiàn)代社會與自我存在的反思

章節(jié)摘錄

  關于宋元明清哲學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諸問題的思考  一、從“通觀”的角度看宋元明清哲學研究的范式及其方法諸問題  考察宋明理學與明清哲學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是20世紀中國學術界的一件大事??隙髑逭軐W具有啟蒙性質,并將其看作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活水源頭的部分學者,借用西方近代文化與現(xiàn)代性的話語,努力發(fā)掘明清哲學中的新思想因素及代表這種新思想因素的思想家;而肯定宋明理學的理論價值與現(xiàn)代意義的部分學者,則強調宋明理學對現(xiàn)代中國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與人格境界的提升所具有的正面價值。雙方均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都有自己的學術名家?! ≡谛碌臅r代條件下,我們?nèi)绾沃匦路此妓蚊骼韺W與明清哲學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仍然是一個有著廣闊學術前景的話題?! ∥覀€人認為,宋明理學與明清哲學的關系,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來觀察:第一是從學術、思想的連續(xù)性、繼承性的角度看宋明理學與明清哲學的關系。從這一角度看,錢穆先生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對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是從學術思想發(fā)展的斷裂性與發(fā)展性的角度看明清哲學對宋明理學思想的部分突破。這一點,梁啟超、侯外廬、蕭萐父等一大批學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梢院敛豢鋸埖卣f,20世紀中國大陸明清學術研究基本上是沿著侯先生開創(chuàng)的思路與方法推進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明清哲學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諸問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挺好,只是有點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