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許伯卿 頁數(shù):35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逐篇辨識全宋詞的取材為基礎,歸納出36種宋詞題材類型,它們覆蓋了宋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見詞體題材多樣化、情志一體化的屬性和功能在宋代特別是南宋已得到比較充分的實現(xiàn)。通過對宋詞題材構成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統(tǒng)計和分析,詩莊詞媚、詞體狹深、詞家正宗、別是一家等傳統(tǒng)詞學觀念都得到相應的辨正;并從雅俗矛盾、南方文化、詞體詩化理論、集會結社等社會文化學角度,解讀宋詞題材構成,取得了許多有別于傳統(tǒng)的見解與結論。
作者簡介
許伯卿,1967年12月生,江蘇海安人。2001年獲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學位,2003年從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出站?,F(xiàn)任教于寧波大學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詩詞學。曾在《中國韻文學刊》、《江海學刊》、《文學遺產(chǎn)》、《文藝理論研究》、《文學評論》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編著有《六朝文學》(合著,南京出版社2003年)、《浙江詞史》(待出)、《青春·性別版》(待出)等。另發(fā)表新、舊體詩歌數(shù)十首,隨筆散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序緒論 宋詞題材研究的大歷史觀 第一節(jié) 宋詞題材研究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宋詞題材研究的意義、目的和方法 第三節(jié) 對詞體和題材概念的再認識 第四節(jié) 題材分類的歷史、方法和原則 第五節(jié) 各題材類型宋詞界定上編 宋詞題材構成的文本解讀 第一章 傳統(tǒng)詞學命題辨正 第一節(jié) 宋詞題材“狹深”論辨正 第二節(jié) 從宋詞題材構成的歷史演進再論“狹深”論之謬 第三節(jié) 基于題材構成比較的婉約“正宗”論辨正 第四節(jié) 詞律的演進與詞體的詩化 第二章 宋詞名篇題材構成考察 第一節(jié) 界定宋詞名篇、確定宋詞選本的原則、標準和方法 第二節(jié) 宋詞名篇三百首及其題材類型 第三節(jié) 解析宋詞名篇題材構成 第三章 宋代詠物詞研究 第一節(jié) 詠物詞概念的界定及宋代詠物詞的淵源 第二節(jié) 宋代詠物詞的題材構成 第三節(jié) 宋代詠物詞的發(fā)展脈絡 第四節(jié) 宋代詠物詞興盛的原因 第五節(jié) 試論詠物詞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編 宋詞題材構成的文化解讀 第一章 思想文化轉(zhuǎn)型下的“雅”、“俗”變奏與宋詞題材構成 第一節(jié) 國家制度的轉(zhuǎn)型導致思想文化的轉(zhuǎn)型 第二節(jié) 多重“雅”、“俗”二元矛盾是宋代思想文化轉(zhuǎn)型的表現(xiàn)形式 第三節(jié) “雅”、“俗”二元變奏對宋詞題材構成的影響 第二章 新型南方文化對宋詞題材構成的浸染之功 第一節(jié) 水土異質(zhì)則人民異俗、文學異調(diào)論辨析 第二節(jié) 新型南方文化的生成及其對宋詞題材構成的浸染 第三節(jié) 南北各省兩宋詞人作品題材構成統(tǒng)計與分析 第四節(jié) 宋詞題材構成之地域差異顯微及個案舉隅 第三章 宋代詞體詩化理論的演進及其對宋詞取材的影響——兼論詞體創(chuàng)作對詞體詩化理論演進的反作用力 第一節(jié) 宋代詞體詩化理論的演進歷程 第二節(jié) 考察詞體詩化理論對宋詞題材構成的影響 第三節(jié) 論創(chuàng)作實踐對詞體詩化理論建設的啟發(fā)和促進作用——以經(jīng)典作家為例 第四章 宋代文學會社與宋詞題材構成 第一節(jié) 宋代集會、結社之風的盛行 第二節(jié) 宋代文學會社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兩宋主要詞社及其成員之確定 第四節(jié) 詞社影響宋詞題材構成之考察 第五節(jié) “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社”辨 結論 題材多樣化、情志一體化與詞體的成熟 第一節(jié) 題材多樣化、情志一體化:文體自我實現(xiàn)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jié) 敦煌詞:題材多樣化、情志一體化的詞體原型 第三節(jié) 晚唐五代文人詞:信仰淪落下的情感放縱 第四節(jié) 蘇軾詞:題材多樣化、情志一體化與詞體的成熟 第五節(jié) “別是一家”:正變思想對詞體發(fā)展的錯位誤讀參考及征引主要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緒論 宋詞題材研究的大歷史觀 第一節(jié) 宋詞題材研究的現(xiàn)狀 學術界關于宋詞題材的研究,目前仍集中在少數(shù)類型上。其中,最為集中的是詠物詞,所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遙遙領先;愛國、寫景、農(nóng)村、艷情、愛情也是較受關注的幾類;其他類型題材則僅有少量單篇論文面世。從總體看,詞學研究還沒有結束體裁性質(zhì)即婉約與豪放、本色與變體的爭論,且多數(shù)學者仍主張或承認“詩莊詞媚”、“詞為艷科”、婉約為正宗等傳統(tǒng)詞學觀念,而關于題材的研究剛剛起步,并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著力不均的問題。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文學研究的整體觀即大歷史觀,同時也與先驗主義和主觀主義思潮的余波有關?! 鉂h學界特別是日本學者,雖有針對唐宋詞題材的分析研究,如村上哲見的《唐五代北宋詞研究》、青山宏的《唐宋詞研究》、宇野直人的《柳永論稿》等專著,但只局限于極少數(shù)名家的研究;不過,他們那種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臺灣學者林玫儀女士主編的四卷本《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是迄今收錄詞學資料最豐富、最全面的目錄學著作。據(jù)該書統(tǒng)計,從1901年至1992年,共發(fā)表詞學專著、論文24989種(包括詞集、專著、論文、序跋和消息等)。筆者據(jù)此進行了初步的統(tǒng)計,在這24989種論著中,有關題材的論著為545種,占總數(shù)的2.18%。其中,關于宋詞題材的有359種,占總數(shù)的1.44%。另有按題材編纂的選集共147種(包括鑒賞類辭書),其中宋詞專集類編4種?!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