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學論文集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丁邦新  頁數(shù):635  字數(shù):6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從1998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我的語言學論文集以后,轉(zhuǎn)瞬已經(jīng)十年?,F(xiàn)在又有機會把當時未收的跟后來發(fā)表的論文在中華書局再出一本集子,實在是很高興的事。除去藉結(jié)集的機會可以多向讀者請教以外,至少有三點跟以往不同的地方:第一,這本書沒有字數(shù)的限制,所以收的論文比較多;第二,中英文兼收,有些英文的文章在國外發(fā)表,國內(nèi)不大看得到;第三,這本書是用繁體字排的,討論古漢語音韻的文章常常牽涉文字的形體,如果用簡體字排版,有的地方就會有誤解的可能。這實在是這十年以來國內(nèi)很大的進步!  商務的論文集出版的時候我還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執(zhí)教,后來轉(zhuǎn)到香港科技大學,現(xiàn)在又已經(jīng)從科大退休。好像陸法言在《切韻》序裹所說的“今返初服?!辆由揭啊保m不至于到“交游阻絕”的程度,但沒有教書管行政的壓力,做研究的時間確實多了一點。可惜手邊的瑣事還是不少,七十歲了,并不真能隨心所欲?! ‖F(xiàn)代科技帶來了許多方便,電子郵件不是朝發(fā)夕至,而是隨發(fā)即至,好些郵件都有時間性,都加注了“urgent”的字眼。而且我為人心軟,常常答應做一些為人服務的事,一經(jīng)答應就變成一頊債務。有些審查案板系著別人的升等或者研究經(jīng)費,催債的人急如星火,振振有詞:“某月某曰先生應允審查此案,目前尚未收到意見書,因為時限已屆,請即送來?!贝蟀训臅r間就從這些郵件裹流失了!  我說這一段話是想為自己找一個借口,因為好些文章既沒有能改寫,又舍不得割愛,只作了些必要的修正。有的可能已經(jīng)過時,但也許還有一點參考價值;有的當時說得不夠詳盡,但現(xiàn)在改寫又太費周章。所以每一篇論文之后都附注原載的出處跟時間,讓讀者了解相關的時空。

內(nèi)容概要

論文大致做了一個分類,分成音韻、方言、聲調(diào)、構(gòu)詞、漢語與“非漢語”、語言與文字、語言與文學等七個部分,外加一個附錄。這實在是一個不一致的分類,音韻的文章裹有方言,方言的文章裹也有音韻;聲調(diào)的文章討論的或者是現(xiàn)在方言的聲調(diào),或者是古音裹的聲調(diào)。所以衹能就主旨來分,總比完全不分要好一點。趙元任先生在他的《早年自傳》裹說:他小時候“弄出個喜歡給樣樣兒東西歸類的脾氣。後來過了許多年我念哲學的時候兒,想拿科學分類作我的論文題目”。趙先生要拿科學分類作博士論文,可見分類之難!    “非漢語”指的是中國境內(nèi)漢語以外的語言,李方桂先生是“非漢語”語言學之父。這裹我把討論漢藏語、南島語的文章都放在一起了。附錄裹就是為趟、李兩位先生寫的小傳,以及我主編《李方桂全集》寫的總序。

作者簡介

丁邦新(1937一  ),祖籍江蘇如皋,寄籍浙江杭州。當代著名的中國語言學家。1959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61年考入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師從董同穌先生,1963年獲碩士學位。1966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師從李方桂先生,1972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研院史語所語言

書籍目錄

自序音韻  漢語音韻史上有待解決的問題  Archaic Chinese,*gw,*y and*yw    從閩語論上古音中的*g  上古音聲母*g和*Y在閩語中的演變    論上古音中帶l一的複聲母  從閩語白話音論上古四聲別義的現(xiàn)象  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  重紐的介音差異  論《切韻》四等韻介音有無的問題  《問奇集》所記之明代方音    17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    Review:FSHsueh,Phonology ofOld Mandarin二 方言  漢語方言接觸的幾個類型一一並論國語聲調(diào)及閩語全濁塞音聲母演變的兩個問題  漢語方言層次的特點  從漢語方言現(xiàn)象檢討幾個辨音徵性的問題  漢語方言中的“特字”一一一致的例外  A Note on Tone Change in the Ch’ao—chou Dialect  。  Derivation Time of Colloquial Min from Archaic Chinese  從特宇看吳閩關係  從歷史層次論吳閩關係  北京話文白異讀和方言移借  Dialectal Words as a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Derivation Time  of Dialects:An Example from Chinese  方言詞彙的時代性  澎湖語彙  書評:中國語言地圖集三  聲調(diào) 國語中雙音節(jié)並列語兩成分間的聲調(diào)關係  《論語》《孟子》及《詩經(jīng)》中並列語成分之間的聲調(diào)關係  Some Aspects of Ton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Dialects  Tonal Evolution and Ton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ese  四  構(gòu)詞  上古漢語的構(gòu)詞問題一一評Laurent Sagart:7he Roots of Old Chinese  漢語詞序問題札記  論漢語方言中“中心語一修飾語”的反常詞序問題  如皋方言裹完成貌詞尾的詞音位變化五 漢語與“非漢語”  漢藏系語言研究法的檢討  論漢語與臺語的關係一一李方桂漢臺語同源論的檢討  說“五”道“六”    漢藏語中的基本數(shù)詞  古卑南語的擬測  Momholo ical Chance of Personal Names in Saaroa。Reftecting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六語言與文字  中國文字與語言的關係一一兼論中國文字學  以音求義,不限形體一一論清代語文學的最大成就  從《詩經(jīng)》“其雨”的用法看卜辭中命辭的性質(zhì)七語言與文學  從聲韻學看文學  從音韻論《柏梁臺》詩的著作年代    元曲韻字示意說之探討  聲韻學知識用於推斷文學作品時代及真?zhèn)沃薅? 七言詩的起源附錄  趙元任先生小傳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一一李方桂先生  《李方桂全集》總序

章節(jié)摘錄

  漢語音韻史上有待解決的問題  漢語音韻史的研究有兩條主錢:一條是繼承傳統(tǒng)語文學的研究,把古文獻中有關漢語語音的資料整理分析,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眼光加以詮釋,賦予新的意義。另一條是調(diào)查漢語方言,整理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用歷史語言學的方法擬測古音。研究者試著把這兩條纔交匯起來,找出音韻史上若干演變的點。到目前為止,第一條主線績相當可觀,第二條主纔的研究還有待加強。至于追尋兩條纔的交匯點,則有的成功,有的難以成立,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弧h語音韻史研究方法論  1995年同時有兩篇文章討論到漢語音韻史研究的方法論。一篇是JerryNorman(羅杰瑞)和South Coblin(柯蔚南)(1995)合作的文章:A New Approach to Chinese Historical Linguistics。另一篇是我寫的《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丁1995)。這兩篇文章都認為現(xiàn)在大家所采取的研究法有些缺陷,應該改弦更張,但是意見并不相同。我想有必要在此略為介紹這兩篇文章的大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含金量很高,物有所值。
  •   是丁邦新先生的論文集。內(nèi)容很全面,就是價格有點貴!
  •   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丁先生的書還是值得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